汉文帝打压周勃的根本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权力的争夺。
无论周勃是否曾有篡位之心,汉文帝只要察觉到周勃对自己皇权的威胁,必然会采取措施。即便周勃立下了赫赫战功,也无法改变这一现实。毕竟,皇权的稳固永远是统治者最为看重的事情。
不过,从结果来看,周勃的结局其实还算不错。至少,在他退休后,他享年近十年,安享晚年,最终平安离世。更值得一提的是,周勃去世后,周家依然维持着显赫的地位,甚至获得了汉文帝的信任。和历史上其他辅佐皇帝的权臣相比,周勃的结局已经相当优渥了。
要理解汉文帝和周勃之间的较量,我们得从周勃最初拥立汉文帝说起。当时,吕后去世,周勃与陈平等开国功臣,以及几位刘姓诸侯王联合起来,打败了吕家,最终拥立了刘恒(即汉文帝)继位。
当初选择刘恒做皇帝,周勃等人的打算其实是很周全的。他们认为,刘恒一直是默默无闻的角色,而刘恒的母亲又并没有太多势力可与之抗衡,因此一旦刘恒登基,他们便可以继续掌控权力,局面应当是他们能操控的。
然而,周勃等人完全没有料到,这位看似温和、无害的刘恒,实际上却是一个权谋深沉、老成持重的人。自从刘恒踏入京城的那一刻起,他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政治操作,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悄无声息地将这些开国功臣的权力一一剥夺。
汉文帝与周勃的博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刘恒入京
在被拥立之前,刘恒原本在山西担任诸侯王。直到周勃等功臣在京城彻底摧毁了吕家,稳固了局势,才向刘恒传递了回京即位的消息。当刘恒收到消息时,首先反应是怀疑——毕竟,突然间掉下来的皇位,谁也不会轻易相信。
但在几个心腹的建议下,刘恒决定派自己的亲舅薄昭前往京城探查实际情况。薄昭返回后确认了刘恒的身份被众人认可,这才决定与手下数位心腹一起,迅速赶往京城。
然而,当刘恒到达京城时,他并未急于入城,而是先派自己的另一名心腹,宋昌,先行进入京城探查消息。同时,他向京城的官员发出指令,要求所有文武百官到城外迎接他。
这个举动表面上看似是一种展示威严的要求,实际上却别有用心。刘恒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公开的仪式,确保自己在长安城中的权力基础。通过这种方式,所有的大臣和百姓都见证了他作为皇帝的身份,确保了他不会被边缘化。此举使得刘恒的入城,成为了他稳固权力的重要一步。
当刘恒在所有大臣的迎接下入城时,他正式从周勃手中接过了传国玉玺。这一刻,刘恒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皇帝,掌控了汉朝的最高权力。
至于周勃,他曾在刘恒入城时提出想与刘恒单独交谈的请求。具体内容我们不得而知,但这可能是周勃试图通过这个机会,暗中削弱刘恒的权力,或者商讨如何处理汉惠帝遗留的几位皇子。不过,刘恒拒绝了这个请求,彻底切断了周勃介入朝政的机会。
第二个阶段:逐步控制京城
刘恒入城后,开始迅速控制京城的军队。他任命宋昌为卫将军,全面掌控皇宫内部的军队,同时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京城其他军队的调动。随着军队的掌控,汉文帝的底气逐渐增强。
刚开始,周勃依旧凭借自己曾经的拥立之功,肆意张扬,对刘恒的权威不屑一顾,甚至在朝堂上表现得有些高傲。汉文帝起初表现得非常谦和,每次上朝都对周勃极为恭敬。为了安抚周勃,刘恒还将其升任丞相,并加封了大量土地和权力。
然而,随着刘恒逐步控制军队,情况开始发生转变。刘恒变得越来越严肃,而周勃也开始感受到压力。他的下属开始提醒他,要警惕过于强势,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冲突。终于,周勃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选择暂时辞去丞相职务。
通过这一系列操作,刘恒逐步剥夺了周勃的军权与行政权。周勃虽然暂时退隐,但他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于是,刘恒决定在接下来的回合中,进一步削弱周勃的余威。
第三个阶段:逐出京城
在周勃主动辞去丞相职务后不久,陈平因病去世,汉文帝决定让周勃复职丞相。这个举动表面上看是要重用周勃,实际上是为了维持刘氏宗亲与开国功臣之间的权力平衡。然而,这一次周勃担任丞相,已经名存实亡,很多实权被刘恒夺走。
不过,汉文帝的下一步行动则更加直接:他决定让京城内的诸侯王和功臣回到自己的封地,以便避免资源浪费。于是,他指派周勃亲自带领这些功臣返回封地。面对这一要求,周勃并未抗拒,而是主动辞去职务,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周勃离开京城后,汉文帝通过一系列手段,彻底打散了周勃的旧有关系网络。此时,周勃在京城的威望已经被消磨殆尽,即便他重新回到京城,也不再具有足够的威胁。
第四个阶段:平稳落地
周勃回到封地后,尽管失去了所有的权力,但他依然心存戒备,始终担心汉文帝会对自己不利。每次接见客人时,他总是身披铠甲,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威胁。特别是在汉文帝派人下令巡视时,周勃的紧张情绪达到了极点,生怕有人会来刺杀自己。
然而,汉文帝并未采取极端手段,反而逐渐让周勃安定下来。虽然有些人举报周勃私藏甲胄,怀疑他有谋反之心,汉文帝还是没有对他施以重刑。在经过一番操作后,周勃通过向汉文帝的舅舅送礼,请求薄太后为自己求情,最终得以保全性命。
此后,周勃完全失去了任何政治影响力,但他也因此得到了安稳的晚年生活。汉文帝不仅对他予以宽容,还对周勃的后代加以扶持。周勃的二儿子周亚夫,最终在汉景帝时期成为名将,平定了七国之乱,继续延续了周家的荣耀。
总结
回顾周勃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周勃之所以能够安然度过这一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从未有过篡位之心。在整个过程中,尽管汉文帝采取了多次打压措施,周勃始终未曾反击,也没有凭借拥立之功去与汉文帝对抗。正是因为周勃未曾造反,汉文帝才最终选择宽容。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周勃虽然能打仗,但对于宫廷权谋并不擅长,最终只能被汉文帝一步步逼入死角。但无论如何,周勃的安稳晚年,最终还是得益于汉文帝对他的一份情谊。如果换作其他心狠手辣的皇帝,周勃的结局恐怕就不会如此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