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翦与韩信都曾功高盖主、多次讨赏,为何一人得善终,一人惨死?
创始人
2025-09-19 10:03:55
0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段落语义基本不变,增加一些细节描述,且总体字数变化不大:

---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许多智慧卓绝的军事家,他们凭借非凡的才智和胆略,书写了辉煌的战争篇章。

然而,这些军事家多数最终都遭遇了非正常的死亡,命运多舛,令人唏嘘。

这其中,有一连串响亮的名字赫然在列:伍子胥、吴起、白起、韩信、彭越……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些人或是屡次攻城略地、连战连胜的名将,或是运筹帷幄、策划千里之外战局的谋士,亦或是文武双全,能安定国家又能镇压叛乱的政治军事家。

然而,最终他们大多死于君主的猜忌和忌惮之中,惨遭非命。

这并非历史的荒诞,而是皇权专制体制下不可避免的铁律。

因此,对军事家而言,光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远远不够,还必须拥有敏锐的政治眼光,懂得如何在权力漩涡中自保。

在这方面,秦国的王翦堪称典范。

王翦自少年时期就身披战甲,带领秦军南征北战,名声远播。

当嬴政登基为王时,他非常倚重这位富有军事才能的将领。

公元前226年,秦国已先后消灭赵国和韩国,强盛之势不可阻挡。

燕国在辽东一带苦苦挣扎,力量羸弱,魏国也已虚弱到不足为虑。

于是,胸怀天下的嬴政将目光投向了尚未征服的楚国。

为了摸清楚楚国的实力,秦王先派王翦的儿子王贲率军试探。

令人意外的是,王贲攻势如破竹,短时间内攻下楚国十余座城池。

秦王因此大喜过望,未曾料到楚国早已衰弱至此,便计划一举彻底征服楚国。

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调回王贲攻魏,剩下伐楚的重任交给王翦或李信。

但王翦与李信在军事战略上出现了根本分歧。

李信认为,楚国连连失城,实力已大不如前,凭二十万大军即可轻松拿下。

然而王翦却洞察楚国是在示弱,企图诱使秦军轻敌深入,等待时机反击。

此时,正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秦王对王翦的意见极为不满。

他觉得年长的王翦或许有些胆怯,不敢积极进攻。

于是秦王果断派李信与蒙恬率二十万大军进攻楚国。

王翦见此,觉得自己的建议被轻视,愤然称病归乡。

事实证明,王翦的判断极为准确。

楚国隐藏实力,在战场上击败秦军,使秦军溃败逃窜,斩杀秦军七都尉。

秦王闻讯大为懊悔,连夜赶到王翦故里频阳,诚恳请其复出率军征楚。

但王翦性格刚烈,冷漠回绝了秦王的示好,仍称病不出。

秦王深知自己理亏,屈尊三次拜访王翦,并许诺出兵六十万协助其伐楚,方才打动王翦答应出山。

掌握重兵的王翦并未因此傲慢自满。

他一路出征,反复派遣使者向秦王索要乡村宅园,只为消除秦王的疑虑。

道理很简单:身居高位的将领若生出野心,便可能威胁君权。

而这正是君主最忌惮的。

王翦多次表明自己心无旁骛,只想安享乡居生活,无意争夺权力。

此举使秦王放心,不再派人监视,保障了军务的顺利进行。

结果,王翦大败楚军,取得决定性胜利。

胜利后,他想告老还乡,秦王却无意放人,反而留他在身边,并重用其子王贲。

当然,这背后不仅是王翦的军事才能,更重要的是秦王的政治谋划。

史书记载中,秦始皇多以暴君形象示人,仁慈之君的形象少见。

但人无完人,嬴政亦是复杂多面。

登基后,他铲除了吕不韦和嫪毐集团的势力,牢牢掌控王权。

他没有沉迷权欲,而是将统一六国作为己任,誓言结束战乱。

为此,只要能实现目标,他不惜做出暂时妥协,甚至忍让功臣。

李信战败后,秦王第一时间赶往频阳,承认错误并诚恳道歉。

王翦冷淡回应,秦王更是多次拜访,示意改过,展现诚意。

若换作其他君主,必被记载为典型政治故事。

秦始皇为何愿低头?

原因很简单:统一天下,伐楚是关键。

李信已无力担当,经验丰富的王翦是唯一希望。

所以嬴政才不得不忍让。

但这种忍让只是权宜之计。

秦王的内心依旧冷酷专断,功利心极强。

王翦深知此理,故而频繁要求乡村宅园,以表自己无心争权。

秦将尉缭对秦王也有类似见解。

每次面见秦王,二人同桌共饮,衣食无分君臣,外人看似情同手足。

但尉缭清楚,秦王本性冷酷,忍让只因利益使然。

他既能与布衣平起平坐,也能在得势后残酷清洗功臣。

事实亦如王翦与尉缭所言。

秦王统一六国后,压抑的心态彻底释放,自负自大取代了先前的忍耐。

王翦战功赫赫后,婉拒秦王授予的更多军职,只愿归隐田园,表忠诚。

而此时嬴政已自称秦始皇,视天下为己有,权力集中于手,不再忌惮王翦。

他轻描淡写地说:“你留下便是,朕不杀你。”

不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像王翦这样既智勇双全又能掌握政治分寸的人并不多,而像秦始皇这样拥有一定政治容忍力的君主则更为罕见。

王翦的智慧,是其功臣身份的生命线。

若缺乏此道,便只能走向另一种悲惨结局。

大名鼎鼎的韩信正是明证。

这位百战百胜的军事天才,战绩显赫,曾剿灭关中降王,彻底灭赵国,削弱齐国精锐,逼得项羽自刎乌江……

任何一场战役,都足以令史学家和文学家津津乐道。

然而,这样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最终却被斩杀于长乐宫中,令人唏嘘不已。

这不能全怪刘邦多疑,也与韩信自身有莫大关系。

《孙子兵法》指出,优秀将帅须具备智、信、仁、勇、严五德。

韩信在“智”上有所不足。

平定齐国之时,他便急于向刘邦索封“齐王”,野心昭然。

刘邦震怒,因为他志在一统天下,视韩信为心怀不轨的潜在叛臣。

尽管如此,刘邦迫于形势,仍封韩信为楚王,让他镇守淮北。

若韩信当时洞悉政治形势,或许还能善终。

可他不但没看清局势,反而与刘邦对抗。

他藏匿国家通缉犯钟离昧,出于昔日情谊,甘冒风险。

显然,在韩信眼中,汉朝法纪和皇权根本无足轻重。

而被揭发后,韩信仍不知悔改,甚至轻视刘邦的才能。

一次闲聊时,他直言刘邦才能不及十万兵丁,而自己则能抵数十万。

如此锋芒毕露的言论,怎能不刺痛刘邦那敏感的帝王心?

历史滚滚向前,而韩信的政治眼光依旧停留在春秋战国的旧观念。

他既缺忠诚,也缺智慧,不懂得功成身退,更妄想用周王朝诸侯对天子的旧礼训诫刘邦,显然犯了时代认知的大错。

在中国古代,顶尖军事家若想安然无恙地度过晚年,必须具备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揣摩君王的情绪,收敛锋芒。

否则,哪怕建功立业,也难逃君主的生杀大权。

幸而,绝对皇权的时代已成过去,民主法治的时代渐渐到来。

---

参考文献

《史记》

《孙子兵法》

---

你觉得这样改写的版本如何?如果需要调整风格或者增加更多细节,也可以告诉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人物油画研究报告 一、人物油画行业趋势分析 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 当代人物油画在继承古典技法的基础上,不断融入现...
2025天生会画数字创作大赛正... 9月19日,数字创作领域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盛事——由华为主办的2025天生会画数字创作大赛正式拉开...
都是艺术家!关晓彤同款创作体验... 9月19日,备受期待的2025天生会画数字创作大赛正式拉开帷幕。与此同时,演员关晓彤发布的一则创意V...
像关晓彤一样轻松创作,华为天生... 9月19日,2025天生会画数字创作大赛正式拉开帷幕。这场旨在激发全民创作热情的年度盛事,不仅预示着...
华为 2025 天生会画数字创... 9 月 19 日,备受关注的 2025 天生会画数字创作大赛正式启动。这场赛事自 9 月 4 日在华...
点亮魔都!国际光影艺术大赛的获... 9月19日起,一场持续一个月的光影盛宴将点亮上海。其中,不容错过的光影大秀,可能莫过于9月29日至1...
文心寄扇——刘奎龄走兽扇面选萃... 编者按: 刘奎龄(1885-1967),天津人,字耀辰,号蝶隐,斋号种墨草庐、嶂香老屋等,是中国近现...
卡百利净醛艺术漆通过五项质量检... 卡百利通过五项产品及服务质量检验,引领艺术漆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品质新标杆!
常沙娜艺术中心在敦煌启幕 9月18日记者获悉,常沙娜艺术中心在敦煌无界文化空间正式启幕。该中心将作为“一带一路”文化传播枢纽,...
连长生//水墨中国 ——202... 序言 水墨中国,晕染千年华夏风情;笔锋游走,勾勒万象意韵悠长。在东方文化的深邃脉络里,水墨画以其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