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内容和字数大致相当,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
---
万历帝刚继位时,在其母亲李太后的安排下,娶了锦衣卫指挥使王伟的女儿为妻,这位女子就是后来被称作王皇后的王氏。王皇后容貌出众,品德高洁,是个典型的大家闺秀,然而她并未得到万历帝的喜爱,因此一直未能为皇帝生育子嗣。
实际上,万历帝心中宠爱的却是另一位妃子——郑贵妃。郑贵妃早早入宫,虽然不及王皇后美貌,但她温婉体贴,才情出众,成为万历帝的知心伴侣,令帝王难以自拔。可惜她数年间也未曾诞下皇子。
有一次,万历帝去李太后宫中行礼,意外遇见宫中的侍女王氏,立刻被她的风姿神韵吸引,便将她带入小房间中宠幸。此事原本无人知晓,然而王氏却意外怀孕,肚子逐渐隆起,最终被细心的李太后发现。
在李太后的严厉追问下,万历帝不得不承认这孩子是自己的,但他内心轻视王氏的低微出身,因此当王氏在万历十二年诞下皇长子朱常洛时,他对这孩子同样冷淡。
不久后,万历帝最宠爱的郑贵妃终于也生下一子,取名朱常溆,然而命运多舛,这个皇子出生当天便夭折了。为了使郑贵妃早日再育,万历帝几乎将所有宠爱都倾注于她。终于在万历十四年,郑贵妃再度诞下第三子朱常洵。
朱常洵的出生令万历帝喜出望外,立刻下令动用太仓银十五万两,盛大宴请群臣,共庆皇子诞生。郑贵妃野心勃勃,她见得宠若此,且王皇后无子,便引万历帝前往祖庙,要求其承诺封朱常洵为太子,自封皇后。万历帝深爱郑贵妃,一时应允。
朱常洵满月之时,万历帝首次上朝便提出立朱常洵为太子的打算,并有意借无子之名废黜王皇后。但这一主张遭到朝中绝大多数大臣的强烈反对。大臣们坚持礼法,应立嫡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王皇后无过失,不应被废。
面对众臣反对,万历帝不得不暂时搁置此事,但内心依然盘算着拖延时间,为立朱常洵创造条件。可大臣们并非糊涂,他们洞悉万历帝独宠郑贵妃,冷落王皇后和朱常洛,甚至将王皇后软禁,态度明确反对立朱常洵。
为此,群臣与万历帝展开长达十五年的激烈斗争,被史称为“国本之争”。万历帝也毫不示弱,十余年间,他贬黜、发配官员数百人,包括四位内阁首辅,还有许多劝谏者惨遭迫害,甚至死谏殉国。
到万历二十九年,皇帝与群臣矛盾激化至水火不容,严重影响国家安定。郑贵妃则不断在万历帝耳边进言,强化立朱常洵为太子的决心,甚至万历帝开始虐待王皇后与朱常洛,使朱常洛年逾十岁仍未曾受学。
眼看事态恶化,原本退休的李太后忍无可忍,站在群臣一边,要求万历帝立朱常洛为太子。无奈之下,万历帝只好顺从,立朱常洛为太子,但心中依然不甘,试图补偿郑贵妃和朱常洵,于是封朱常洵为福王,赐封洛阳为其封地。
为福王朱常洵建府邸,万历帝斥资巨额银两,豪华规模达到一般王府的十倍,前后耗费二十八万两白银。即便如此,朱常洵年过十岁仍未就藩京城,因父母舍不得他离开皇宫。
其十五岁大婚时,万历帝又为他举办盛大婚礼,花费三十万两银子,连太子朱常洛都未享有如此奢华。相比之下,朱常洛成为太子后,生活却充满忌惮,担心郑贵妃迫害,母亲仍被软禁。
大臣们忧虑朱常洛地位不稳,多次上书劝朱常洵早日就藩,万历帝均置若罔闻。失望之下,京城甚至流传谣言,称郑贵妃意图迫害太子。万历帝急忙整肃,拘捕并处死传谣者,谣言暂息。
不过谣言未消,大臣们仍不断炮制针对郑贵妃的指控,最终使其声名狼藉。万历四十一年,大臣王曰乾上书诬陷郑贵妃与朱常洵使用厌胜符咒,妄图诅咒李太后、万历帝和太子朱常洛。
此事一出,万历帝难以应对,因牵涉李太后,触及“孝治天下”的根本原则。尽管知道是诬陷,万历帝不得不采取措施以平息风波。彼时朱常洵已二十七岁,封王十二年,继续留京不免令人质疑。
无奈之下,万历帝下令朱常洵赴洛阳就藩,以换取大臣们停止施压。郑贵妃虽不舍,但为了安全,也只能默许。圣旨下达后,朱常洵百般推托,最终次年才启程。
出京当日,朱常洵率领庞大随从队伍,携带数十箱金银财宝启程。这些财富来自万历帝治下严苛的税收和矿产掠夺,巨额财物被输送入宫,成为皇帝私产。万历帝宠溺朱常洵,慷慨赏赐,将私人收入大半拨给他,令朱常洵未就藩便已富甲一方。
万历帝对家族宠爱显著,尤其是对同母弟潞王朱翊镠,赏赐无数,数万顷良田尽归其手。朱翊镠因此骄横跋扈,财富堆积如山,修建的陵墓甚至超过皇帝规格。
有此先例,朱常洵得享奢华待遇也不足为奇。出京途中,万历帝仍恋恋不舍,派人追赶召回,握手许诺:“三年入朝一次,赐你四万顷良田,好好生活,莫要苦自己。”
郑贵妃亦下令大批财宝赐予朱常洵,方使其离开京城。朱常洵赴洛阳后,大臣们控诉当地土地贫瘠,不足以支撑四万顷良田。万历帝不以为意,命令其他地区划拨良田。
山东、湖广地块及张居正家族被抄没的良田先后划给朱常洵,仍难满足需求。最后折中方案为两万顷良田加税收补充。
朱常洵对田产不满,提出索要江都至太平沿江杂税,以及四川盐井、榷茶银。万历帝同意后,朱常洵更请获淮、扬盐场采盐权,亦获批准。
他随后大量取盐,并远超规定量,令盐场官员忍气吞声。盐被运至洛阳,并在当地开设多家盐店,赚取巨额利润。
此举使河东盐销路受阻,盐税收入大幅下降,边疆军饷不足,军力受损。朝臣多次请求调整盐业政策,无果。万历帝沉迷宠子,朝政荒废。
随着军饷短缺,北方边防疲弱,女真势力逐渐壮大,最终在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与明朝对立。
此时,万历帝病重,鲜少接见百官,唯独朱常洵使者获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