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历史怪不怪?同样是开国皇帝,刘邦和朱元璋俩,对那些跟着自己打天下的老兄弟,下手那叫一个狠。可再看李世民,虽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开国皇帝吧,但也是帮着老爹打下大唐江山的关键人物,他却把功臣们捧得高高的,还专门建了凌烟阁表彰他们。这差别,到底是为啥呢?
先说说刘邦,他当年就是个泗水亭长,搁现在顶多算个乡镇派出所的小头目。突然有一天,龙袍加身当了皇帝,你想他心里能踏实吗?那些跟着他的功臣,像韩信、彭越,哪个不是战功赫赫,手里还握着兵权。刘邦夜里估计都睡不安稳,总琢磨着这些人会不会哪天就反了。就拿韩信来说,那本事太大了,刘邦自己都承认带兵不如他。你想啊,一个曾经跟你称兄道弟的人,能力比你强太多,手里还有兵,换谁心里不打鼓?刘邦可能就觉得,与其等着他们可能造反,不如先下手为强,把威胁掐灭在摇篮里。
再看朱元璋,他的出身比刘邦还惨,穷得叮当响,小时候放牛,后来还当过和尚。他一路摸爬滚打坐上皇位,那过程太不容易了,所以对皇位看得格外重。那些功臣呢,很多都是他的同乡,一起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可当了官之后,有些人就开始飘了,仗着自己有功,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朱元璋本身就恨透了贪官污吏,小时候家里就因为官吏腐败才过得那么惨。他可能觉得这些功臣不仅威胁到自己的统治,还坏了他想建立的清明世道。而且朱元璋的儿子朱标性格比较温和,他怕自己百年之后,儿子镇不住这些功高盖主的老臣,所以才痛下杀手,想为儿子扫清障碍。
那李世民为啥就不一样呢?他出身贵族,打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眼界和格局跟刘邦、朱元璋不太一样。而且他本身就是个军事奇才,手下的功臣再厉害,他也有自信能驾驭得住。你想啊,李世民年轻的时候就南征北战,身边的将领大多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对他那是服服帖帖。就说尉迟恭吧,当年在战场上多勇猛,可在李世民面前,那叫一个忠心耿耿。李世民也懂得笼络人心,比如他不计前嫌重用魏征,魏征以前可是跟着他哥哥李建成的,还劝李建成早点除掉李世民呢。可李世民当了皇帝后,知道魏征是个直臣,有啥说啥,就让他当谏官,专门给自己提意见。这种气度,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再者说,李世民登基的过程也比较特殊,玄武门之变后,他急需稳定朝局,拉拢人心。重用那些功臣,既能让他们死心塌地地为自己效力,又能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胸襟,让大家觉得跟着他有奔头。而且唐朝建立初期,周边还有不少势力虎视眈眈,需要这些功臣来镇守边疆,巩固国防。李世民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这些功臣是他治国安邦的左膀右臂,杀了他们,对自己没半点好处。
其实啊,不管是刘邦、朱元璋对功臣下狠手,还是李世民重用功臣,说到底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只是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采取的方式也就不一样了。刘邦和朱元璋,可能是因为自己底子薄,心里没安全感,总觉得功臣是个威胁;而李世民,自身实力强,又有足够的自信,所以敢于放手让功臣发挥作用。
历史这东西,有时候就跟咱们过日子一样,每个人面临的情况不一样,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就千差万别。不过话说回来,对待身边有能力的人,是猜忌提防,还是信任重用,这确实能看出一个人的格局和智慧。你觉得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要是觉得我说得还有点意思,不妨动动发财小手点赞关注,说不定就能发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