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六年,司马懿“鹰视狼顾”让曹操大感不安,此后的几天里,曹操经常梦到有三匹马,在一个木槽就食,即“三马食槽”,对司马懿顿生杀意......
司马懿,字仲达,河南温县人,是京兆尹司马防的第二子,比曹操小20多岁,比曹丕大几岁。
三国社会流行相面,南郡太守杨俊就精于此道。
他见司马懿年纪轻轻便胸怀大志,认为他是“非常之器”。
建安六年,曹操听说司马懿是个人才,便派人请他出来做官。
司马懿本不想去,但在曹操的武力逼迫下,还是当了曹丕的黄门侍郎,后升任为丞相府主簿。
有一天,曹操察觉到司马懿胸有大志,便召他晋见。
两人结束了谈话,司马懿背过身子,正准备退出门外,却听到曹操在后面喊了一声“仲达”。
下意识的司马懿身子不动,脑袋却180°扭了过来。
晚上睡觉时,曹操大感不安。
此后的几天里,曹操经常梦到有三匹马,在一个木槽就食。
越来越不安的曹操便叫来了太子曹丕,对曹丕说:“司马懿绝非人臣,你要小心他干预你的家事,夺了权力。”
可是曹丕地位不稳,还急需像司马懿这类的谋士为自己出谋划策,没有放在心上,反而是处处保护司马懿。
司马懿这个人精,也觉察到曹操对自己有疑心,更加低调做人,勤于职守,不争功、不夺权,这才渐渐打消了曹操的疑虑。
公元220年,曹操死于洛阳,曹丕接过权力。
十月,曹丕便逼迫汉献帝行禅让之礼,登上了皇位。
继位后的曹丕论功行赏,封司马懿为尚书、督军。
此后,司马懿长期担任军职,在军队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利益团体,并逐渐发展壮大。
到了公元249年,隐忍了几十年之久的司马懿见时机成熟,带着司马师、司马昭两个儿子,趁着曹爽兄弟外出祭拜明帝之际,发动了高平陵之变。
司马懿以“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戚权”等罪名,废黜了曹爽兄弟,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随之覆灭的还有曹氏江山,“三马同槽”也就变成了现实。
回过头来,看司马发家之路,第一代创业者司马懿功劳最大。
起初,他拒绝了曹操的征召,主要有二个原因,一是不认同曹操的所作所为。
关于这一原因,《晋书》记载为“不欲屈节曹氏”。
司马懿当时作为一个年轻青年,估计对汉朝还保留着一丝幻想,这才看不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作风。
第二待机而沽名。
如果曹操要是对司马懿挥之即来,那司马懿也不过就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庸碌之辈。
但要是提高姿态,必定会打响自己在名流圈子的威望,对于未来的发展会是百利而无一害。
至于“鹰视狼顾”,“三马同槽”这些谶语,一定程度上反映朝野和民众的看法。
史家为了让谶语更加具有权威性,移花接木到了曹操、司马懿身上,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尊者讳”的潜规则。
参考资料
《司马懿拒辞与狼顾相考辩》 社会科学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