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古轩说史
编辑 | 古轩说史
昆图斯可能为他的兄弟,著名的演说家马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编写了《请愿书评注》,这本书是一本“申请地方法官手册”,其写作背景是在当时昆图斯希望马库斯能当选为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职位——执政官。
尽管《请愿书评注》这部作品的作者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但从现有文献来看,普遍的共识认为其作者为昆图斯·图利乌斯·西塞罗,他在这部书中通过信件的形式,向他那位杰出的演说家兄弟马库斯提供了竞选的策略和建议。
在罗马政治生活中,执政官的地位至关重要。每年选出的两名执政官,对共和国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选择决定了下一年的权力布局后,这也使得每一次竞选都显得尤为尖锐且充满了紧迫感。正因为如此,竞选期间的言辞和行为往往充满了果断和锋利的语气。
马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作为一位“新人”(homo novus),在追求执政官职位的过程中,既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也没有曾经在共和国政府中担任过高职。因此,他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特别是他在演说方面的才能,来击败那些身世高贵但因腐败和恶行而声名狼藉的对手。
古代作家昆图斯·图利乌斯·西塞罗曾明确建议:为了赢得公职,候选人不应回避使用任何手段,包括不择手段的诡计、虚假承诺,甚至是完全的谎言或伪装。这些策略虽然有些类似于马基雅维利式的机会主义,但其效果显然非常明显——马库斯最终达到了自己所期望的目标。
在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四个重要的议会构成了政治体制的核心。进入公职的竞选活动并不单纯,它与百夫长议会的选举紧密相连,决定了执政官和其他高级治安官的产生,而这其中,竞选的成功也往往与候选人能否利用所有政治手段息息相关。
这些议会的成立源于塞尔维乌斯·图利乌斯国王时期,尽管这种制度的具体存在直到公元前5世纪才得到了文献上的确认。在最初,百夫长议会由军事单位组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军事单位的原始基础逐渐被削弱。为了形成更为精确的选举体系,公民被划分为多个财产等级,并根据这些等级安排投票顺序。
百夫长的等级划分是依据公民的财富状况,最富有的骑兵组占有优先投票权。随着社会阶层的划分,步兵也根据财产的多寡被分为五个等级。除了这些普通公民外,还有一些特殊群体,比如工匠和其他无产者,也会根据一定的规则拥有投票权。投票时,最富有的公民优先投票,直到贫困阶层的投票才结束。
然而,尽管理论上每个公民的投票都应具有同等的价值,实际上,选举的结果往往受到不同财产阶级之间的投票顺序影响。这个规则使得较富裕的公民更容易操控投票结果,影响了选举的公正性。
而且,投票并非在所有公民面前公开进行。只有那些居住在罗马周围并具备一定财产的阶层才能参加投票,特别是因为选举通常安排在收获季节,这使得贫困阶层难以参与其中。
选举投票的程序具有仪式感,投票前会由领导公民发表演讲并祈祷,候选人的名字随后会被记录在涂蜡的木板上。选民们在投票时以百夫长的身份写下候选人的名字,票数最终将在单独的房间里计算并决定胜负。
尽管这种选举体系的形式上看似公平,实际上却常常受到权贵阶层的操控。对于马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而言,他也面临着如何在这种充满腐败的体制中脱颖而出的挑战。
特别是在二世纪初,选举中的腐败现象变得尤为严重。例如,在116年,马库斯·埃米利乌斯·斯考鲁斯的竞选就遭遇了选举诉讼,这类事件标志着共和时期选举中的权力斗争愈加复杂和激烈。
尽管《请愿书评注》是一部具有鲜明竞选策略色彩的私人信件,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罗马共和国晚期政治运作的重要窗口。昆图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这封信,实际上为他哥哥马库斯提供了详细的竞选建议,指出了如何运用巧妙的策略、甚至是机会主义手段,才能赢得执政官职位。
至于这部作品的作者问题,学界一直存在争议。许多学者认为《请愿书评注》并非纯粹的历史性文献,而更像是昆图斯向马库斯提供的私人信件。而这种信件的写作风格也显得格外个人化,强调了竞选活动中的策略与手段,揭示了当时罗马政治的腐化与复杂性。
因此,虽然关于《请愿书评注》的作者身份有诸多不同看法,但可以确定的是,昆图斯在其中所表达的策略和意见无疑对马库斯的成功竞选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封信,或许正是罗马共和国晚期政治运作的缩影,它揭示了如何通过不择手段的竞争与权谋,最终在政治舞台上取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