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国外交,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周恩来总理。
作为新中国的首任总理,同时兼任第一任外交部长,周总理正处于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端时期,肩负着开创性的重要使命。
周恩来凭借自己在革命历程中积累的丰富谈判经验,屡次粉碎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封锁的阴谋,展现出非凡的外交智慧和坚韧意志。
从1949年至1958年,在周总理的精心斡旋下,中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屡获辉煌的外交胜利,奠定了新中国稳固的国际地位。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周总理是如何凭借卓越的外交手腕,一次又一次为国家争取宝贵权益的故事。
早在红军时期,周总理便是早期领导核心之一,他参与了红军的创建,与众多红军将领保持着紧密的战友情谊。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跨越两万五千里山河。
1935年1月,红军抵达遵义后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正是在这次关键会议中,毛泽东发现了周总理在外交事务上的过人才华,日后无数次谈判中,周总理始终是毛主席首先想到的得力助手。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党中央为避免内战爆发,争取蒋介石站到抗日阵线,派周总理携叶剑英等人前往西安。
抵达张学良驻地后,周总理提出释放蒋介石、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抗日的方案,张学良当即表示认同。
随后,周总理又与宋美龄会面,明确传达中央对待蒋介石的态度。为了稳定中国的经济与政治形势,他还亲自拜访宋子文和蒋介石的姐夫孔祥熙,通过几轮谈判,利用他们家族的影响力稳住了局势。
正因周总理多方奔走斡旋,西安事变最终得以和平解决,为抗日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开始玩弄“假和谈真内战”的把戏。为了粉碎蒋介石的阴谋,毛主席与周总理亲自赴重庆谈判。
蒋介石本以为毛主席不会冒险亲自前往,然而毛主席的这一决定让蒋介石措手不及。
为确保毛主席安全,周总理亲自找到戴笠,凭借两人在黄埔军校时期的私人关系,请求戴笠派人保护主席。
随后,周总理巧妙利用舆论,将全国的关注点集中到主席身上,同时利用美国大使身份施压,使蒋介石不得不忌惮。
在多方压力下,蒋介石最终没有对毛主席动手,但却意图拖延谈判时间,变相软禁主席。
几次谈判陷入僵局,周总理灵机一动,第二天带来了大量花生和瓜子,分发给与会人员。
美国大使见状好奇问道:“周先生,正在谈判,您这是何意?”
周总理转身,神情严肃地回答:“我们这是在谈判,不是在茶馆闲聊。大使先生,我们的谈判方案已提交多时,但你们似乎无动于衷。您邀请我们从延安前来,难道只是为了耗时间吗?”
面对周总理的直言不讳,美国大使转而向蒋介石施压,敦促他集中精力推动和谈。
最终,双十协定签署,毛主席安全返回延安。
虽然双十协定未能带来真正和平,但这次谈判是党中央为全国争取的最优协议,其中周总理在谈判桌上的策略运筹发挥了关键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同时迎来了大使派驻的首个挑战。
当时外交部长仍由周总理兼任,因人手有限,他从解放军高级指挥官中精心挑选出十多位优秀人才,经过系统培训后,派往各国担任大使。
这批新中国首代外交官成为开拓中国外交新局面的先锋,他们的努力为新中国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提升了中国国际影响力。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北朝鲜在苏联暗中支持下迅速推进,逼近釜山。
美国担心北朝鲜占领朝鲜半岛后为苏联提供军事基地,便公然介入,组建联合国军于仁川登陆,形势骤变。
1950年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发展环境,中国决定派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正式展开。
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奋战,志愿军取得了朝鲜战场的胜利,捍卫了亚洲及世界和平,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也保障了新中国的安全稳定。
伴随着抗美援朝胜利和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1954年中国首次作为联合国五大国之一,出席日内瓦会议讨论国际问题。
周总理担任首席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临近会议结束时,美国代表团成员欲和平解决印度与朝鲜问题,亲自来到周总理身边,轻轻摇晃他的袖口。
这是因为美国政府事先禁止使团成员与中方人员握手,但周总理的人格魅力令美国代表只能以这种方式表达敬意。
随后召开的1955年万隆会议,成为周总理外交生涯的高光时刻。
这是亚非国家首次无殖民国参与的大会,旨在促进地区团结,共同发声。
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美国记者甚至公开指责中国意图掌控亚非领导权。
周总理沉稳回应:“我们是来求同存异的,尊重各国主权,旨在探讨互利方案。”
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得广泛认可,极大提升了中国在亚非国家中的形象与地位。
万隆会议结束后,中国国际话语权大幅提升,美国对华外交封锁基本宣告失败,但仍未轻易放弃。
志愿军陆续回国期间,一次美国记者注意到周总理桌上的一支美国产派克钢笔,讥讽地问:“周总理,您是中国人,为何用美国钢笔?”
周总理风趣答道:“这是战利品!一位朝鲜朋友送的,我本想拒绝,但他说这有纪念意义,便收下了。”
记者顿觉不妥,脸色难看,未再质疑,悄然离开。
类似情形多有发生,比如西方记者曾问中国人民银行到底有多少钱,周总理笑答:“十八块八角八分。”
当时人民币面额齐全,这数字正好合乎情理,体现了周总理的机智幽默。
1971年,中国克服重重困难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总理全力做好接待准备。
尼克松下飞机时,未落地已握住周总理之手,长达一分钟,表达对日内瓦会议未能握手的歉意。
会见毛主席后,尼克松参加人民大会堂国宴,周总理安排乐队演奏其最喜爱的曲目,令尼克松夫妇感激不已。
此次中美破冰事件在全球引起强烈反响。
尼克松返美前请求登长城,因当晚大雪封路,周总理动员全城扫雪,次日马路清洁无雪,尼克松惊叹不已,顺利登上八达岭,实现愿望。
在中美谈判期间,周总理的细致周到为会谈成功提供了坚实保障。
如今,中国外交成就备受世界瞩目,除了国力增强,更因外交工作者的坚韧付出。
1980年前后,邓小平访问日本时,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曾感慨,周总理是推动中日关系恢复的最大功臣。
这正体现了周总理卓越的外交艺术,以及中国第一代外交指挥官的风采。
周总理逝世后,人民在十里长街为他送行,联合国亦降半旗以示哀悼,缅怀这位新中国的伟大人物。
先烈虽已远去,但以周总理为代表的中国外交精神,永远流传,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