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主席面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创始人
2025-09-18 13:31:13
0

好的,我会保持原文的意思不变,适度增加细节描述,同时让文章整体字数变化不大。以下是改写版本:

---

“人有多大胆,地产多大产”这句话,最早是人民公社初期流传的一个口号。多年来,它常常被作为批判的对象,甚至遭到嘲讽和讥笑。不少不了解历史背景的人误以为这是毛主席亲口说出的。但事实到底如何呢?这句话的真正来源是什么?毛主席本人对这句话又持怎样的态度呢?

1963年5月11日,毛主席召集了周恩来、彭真、各中央局第一书记、陈伯达、江华、胡耀邦等重要领导人,召开了一次会议,主要讨论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以及科学实验等重大问题。在会议中,毛主席特别谈到了哲学方面的问题,他说:

“一言兴邦,说的是精神转化为物质。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讲哲学,中央、中央局和省三级开会都要讲。不要把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哲学看得那么神秘难懂,哲学是完全可以学会的。我们还要破除迷信,但不能像前些年那样,连不该破的东西也一并破坏了。尤其不要破坏科学,比如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类话。”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毛主席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认为这句话缺乏科学依据,也不符合哲学的基本原则。

在旧中国长期贫穷落后的历史背景下,中华民族急需实现一次重大的“跃进”,不能永远跟在人家后面慢慢爬行,否则就永远无法赶超其他国家。这不仅仅是当代一代人的使命,更是几代中国人共同肩负的历史责任。

1958年被誉为新中国“跃进”的开端。最初,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率先提出了“跃进”的口号。毛主席对这一口号非常赞赏,曾提议:

“如果要颁发博士学位,我建议第一号博士应当授予发明‘跃进’这个伟大口号的科学家(或几位科学家)。”

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主席提出并推动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由此拉开了中华民族大跃进的序幕。满怀豪情壮志的中国人民立志“苦干三年”,在十五年内在钢铁等关键经济指标上追赶甚至超过英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强国。

1958年8月上中旬,毛主席离开北京,深入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农村进行视察。在河北徐水,他参观了南梨园乡大寺各庄农业生产合作社,详细考察了农业社的俱乐部、粮食加工厂、供销部、医院、猪场、缝纫工厂、幼儿园、幸福院以及食堂,实地查看了棉花、花生、玉米、谷子、红薯等农作物的生长状况。随后在河南新乡,他访问了王屯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七里营人民公社。在七里营,他看到挂着“新乡县七里营人民公社”的牌子,称赞道:“人民公社这个名字好极了。”他还参观了敬老院、幼儿园、面粉加工厂和滚珠轴承厂,走进棉田,称赞棉花长势良好,并与社员们一起给棉花打顶。面对眼前一片丰收景象,毛主席高兴地说:“大有希望!”

“人民公社”这一名称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随后的讲话中指出:

“看来‘人民公社’是个好名字,它涵盖工农兵学商各个阶层,管理生产、生活和政权。‘人民公社’前面可以加上地名,或者群众喜爱的名称。公社的特点是两点:一是‘大’,二是‘公’。公社的内容包括食堂、托儿所,消除了自留地的残余,生产军事化,分配制度发生了变化,是‘小并大’,‘私并公’,实现了乡社合一。人民公社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比合作社更进一步。”

1958年8月1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戴河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人民公社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重要手段开始在中国农村广泛推行。短短时间内,全国农村基本实现了公社化,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人民公社时代。

1958年8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共中央办公厅派往山东省寿张县调研的同志来信,题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信中描述了寿张县开展亩产万斤粮高产运动,宣称一亩地要产5万斤、10万斤甚至几十万斤红薯,一亩地玉米、谷子可达1万至2万斤。

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发展,放卫星和浮夸风逐渐泛滥开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也被广泛传播。

1958年9月10日,毛主席离开北京,南下湖北考察,首站武昌。第二天,他的老朋友、中共一大代表、武汉大学校长李达来访。在交谈中,李达提到他在鄂城县委见到的标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询问毛主席的看法。毛主席回答说:“凡事都有两面性,这句话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然而,李达和毛主席在这一点上产生了分歧,双方展开了一场深入的讨论。李达离开后,毛主席陷入沉思,并对秘书说:“和李达争论是我的错误,他是我的良师益友,有了他,我才能真正做到‘六十而耳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个口号很快消失了,但夸大事实的“浮夸风”却依然以各种形式存在。毛主席从事物的两重性出发,用辩证的方法处理“浮夸风”,既肯定劳动热情的积极面,也严厉批评其消极影响。

1958年12月1日,毛主席在武昌撰写了《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一文,强调事物的两重性。他指出: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两回事,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虚假的可能性与现实的可能性也是两回事,同样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头脑既要冷静,也要热情,二者同样是统一的对立面。冲天干劲代表热情,科学分析代表冷静。当前,有些人太过热情,不愿给自己头脑留点冷静分析的时间,只想盲目冲动。这种态度不利于领导工作,他们很可能会跌倒,这类人应当提醒自己。”

1958年12月9日,毛主席主持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全体会议并发表讲话,针对如何保护劳动热情,他说:

“对犯错误的干部怎么办?这时期的错误主要是强迫命令、说假话、不关心人民生活,只注重生产而忽略生活。对90%以上的干部,应采取耐心说服的方法,不应轻易处分,要求他们作自我批评。对严重违法乱纪者,则必须严肃处理,否则会打击干部和劳动者的积极性。”

谈及全民所有制问题,他指出:

“最近围绕人民公社,出现了各种争论。一些地方纷纷宣布自己进入全民所有制,声称两三年内甚至四年内实现共产主义。他们干劲十足,革命热情高涨,这非常宝贵,但也过于急躁。我们的决议主要针对这种急躁,不能因为外部压力,就让自己的报纸满篇夸大其词,神乎其神,自己欺骗自己。必须正视不利的一面,坦诚讲清楚。”

1959年2月25日,毛主席赴山东调研,召开六级书记座谈会(包括中央、省、县、社、管理区、生产大队六级书记)。当历城县东郊公社第一书记郑松汇报1958年亩产粮食达740斤时,毛主席问:“有这么多吗?你们怎么知道的?有没有称过?怎么算出来的?今年小麦怎么样?目标是打400斤,翻一番。”

1959年4月29日,毛主席给各级干部写了《党内通信》,就农业问题提出六条建议。他强调:

“不必拘泥于上级规定的指标,只要考虑现实可能性。去年亩产三百斤,今年增产一两百斤已经很好了。吹嘘亩产八百、一千斤以上的都是吹牛,办不到没意义。比如去年五百斤,今年增产二三百斤就是很大成绩。再往上说,就不现实。”

关于种植密度,他说:“不可太稀也不可太密。许多年轻干部和部分上级机关经验不足,一味追求密植,有些甚至说愈密愈好,这是错误的。老农和中年人都怀疑这种做法。应召开会议商定适当密度。既然实行包产,密植问题应由生产队、小队协商决定。上级死硬的密植命令,不但无用,反而有害。”

关于节约粮食,他强调:“在未来十年内,绝不能讲大话和高调,这很危险。我国人口超过六亿五千万,吃饭是最重要的事情。”

关于讲真话,他说:“包产能包多少就说多少,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虚报,收成多少就说多少。讲真话的人最终对人民事业有利,对自己也无害。爱说假话的人既害人民,也害自己,总是吃亏。有许多假话是上级压出来的,上级一吹二压三许愿,使下面很难办。干劲必须有,但假话绝不可讲。”

毛主席总结道:

“相比目前流行的高调,我这里唱的是低调,目的是调动积极性,实现增产目标。如果事实比我说的还好,我就成了保守主义者,那我愿意接受这荣誉。”

1959年7月23日,毛主席在庐山人民剧院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强调要正确看待群众的热情,他说:

“搞共产主义,这种热情怎么看?有人说是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我不这么看,无非是想多干快干。三个月内,九十万人三次朝山进香,这样广泛的群众运动,不能泼冷水,只能劝说,不能急躁。干部领导几亿人民,办公社、食堂、搞大协作,极其积极。你说这是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不,这代表贫农、下中农、无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三亿五千万人。到了春节前后,情绪变化,干部下乡不说话,面无笑容,刮‘共产风’。‘共产风’要分析,其中含有小资产阶级的狂热,这主要来自县社两级,特别是公社干部,针对生产队和生产小队,这不好,群众不欢迎。”

回顾“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兴衰,可以看出,这句话既不是毛主席创造的,也不是他主张的,它是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一段插曲。它反映了中国人民改变命运的强烈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暴露了某种盲目性。这是中国人民破除迷信、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必经阶段。经过实践和教训,中国人民已经跨越了这一阶段,迈向了更广阔的自由天地。

毛主席对待这句口号的态度,充分体现了他一贯的辩证思维。他看到了事物的双重性,采取了“有保有打”的方针,既保护了积极的方面,又打击了消极的影响,最终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引导到切实可行的目标上。

---

如果你需要,我还可以帮你针对某段进行更细致的调整。你觉得这样改写合适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古代每个朝代的历史文化名酒... 中国古代每个朝代的历史文化名酒(现代传承品牌加注说明): 一、先秦时期(夏商周) 杏花村汾酒(新石器...
新华全媒+丨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庆... ↑ 7月1日,人们在中共一大会址前留影。 当日,中共一大纪念馆举办“颂歌献给党”系列庆祝活动,以庄...
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是如何炼成的 一百多年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走俄国人的路”,建立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后,中国共产党扎根中国、放眼...
龙袍、火碗、如意……沈阳故宫藏... 7月1日,“吉光盛京——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文物珍品展”在浦东历史博物馆拉开帷幕。 2025年是沈阳...
原创 琼... 当然!我帮你把这篇文章逐段改写,保持原意的同时加点细节,让文字更生动些,字数也不会差太多: --- ...
原创 苏... 在北宋的历史长河中,苏轼以其多才多艺的才华占据了文坛的一席之地。他不仅擅长诗词、书法、绘画,且以独特...
原创 盘...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在中国历史上颇具争议。虽然他的治理方式激起了百姓的不满,最终导致了隋朝...
原创 看... 《长安的荔枝》终于迎来了结局,而这场围绕着荔枝转运的故事,所有人几乎都成了输家。结局虽然揭开了谜底,...
王欢:摸着日本过河? 头图由豆包生成 今年初去香港,跟上一次去隔了很多年,回来就有朋友问我香港有啥变化。怎么说呢,中环高楼...
原创 将... 在清朝康熙年间,许多汉族将领在平定三藩之乱时立下赫赫战功,其中尤以“河西四汉将”最为显赫。这些将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