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延续了五千年,虽然前面的几千年并没有留下大量文献,但自下而上的五千年却有着丰富的历史记录和内容。这使得历史学者在研究中国历史时常感到既有挑战又充满自豪感。令人意外的是,这段辉煌的文明史在美国历史书中仅占据了短短的20页篇幅。要知道,美国的历史教材篇幅通常超过1000页,这一现象引发了许多人深思。那么,美国的历史课本中究竟介绍了哪些关于中国的内容,为什么只是简短的20页?
实际上,美国的历史教科书中提到的中国内容,不仅仅包括四大发明、地理特征等知识,还特别介绍了6位历史人物,这些人物包括:孔子、嬴政、刘彻、李世民、武则天和郑和。这些人物不仅代表了中国历史上的伟大成就,也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广度与深度。
孔子作为第一个出现在美国历史课本中的中国人物,毫无疑问是因为他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巨大影响。然而,文化差异和历史背景的不同,使得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孔子的理解存在差异。中国的孔子教育侧重于学习《论语》及其“礼”和“仁”的思想,注重道德修养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相对而言,美国人对孔子的关注则更多集中在他的官职和法律管理上。例如,在美国的历史书中,孔子被描绘为鲁国的“司寇”,这一职位相当于今天的法官或司法部长。孔子在担任此职时,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治理国家,比如惩处了以语言蛊惑人心的少正卯,并将其曝尸示众。这一事件深刻地印证了孔子作为“秩序和法律”的象征形象,显然更符合美国社会崇尚秩序和法治的文化价值观。此外,孔子的形象甚至被刻在美国最高法院的大门上,与摩西和梭伦并列,足见他在美国社会中的特殊地位。
除了孔子,历史课本中还介绍了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这两位中国的皇帝。中国人学习秦始皇,更多是从他的远见卓识、统一六国的决心以及在统一中国后的政治与文化改革角度进行探讨。虽然史书对秦始皇的评价往往褒贬不一,但中国更强调团结与整体利益,秦始皇的功绩与过失往往是并列的。然而,美国人眼中的秦始皇则是一个绝对的英雄人物,他们更看重他的个人能力和领导魅力。美国历史书中几乎没有提到秦始皇后期的暴政与大兴土木的过失,而是将他视为拯救民众、带来安定的伟大帝王。曾有美国学者表示:“秦始皇像是上帝的使者,他带来了安定与幸福。”这种对秦始皇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与美国的文化理念高度契合。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汉武帝刘彻是另一位伟大的帝王。他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还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中西方的交流。中国人学习汉武帝,更多是从他政治、军事以及外交上的成就来评价。他通过多次征战,解决了匈奴威胁,稳定了国家的边疆,增强了帝国的实力。然而,在美国历史书中,汉武帝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军事战略家与外交家而被介绍的。尤其是他通过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给欧洲带来了“糖果”和“拳头”,深刻影响了后来的世界历史。美国的历史课本中还强调,汉武帝通过强硬的军事手段,迫使匈奴和其他游牧民族退出了中国的边疆,这一切为欧洲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以其卓越的治国能力和军事才干,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中国人了解唐太宗,常常关注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以及他如何使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和开放的朝代之一。唐太宗不仅擅长军事,且在治国理政方面有着过人的智慧。他既能够拓展疆土,又能够维护国家的财政和民生,最终实现了“治世”向“盛世”的过渡。美国的历史书对唐太宗的描写则着重强调了他的外交和军事贡献,尤其是在拓展国土与促进民族间交流方面的历史地位。美国学者菲茨杰拉德曾评价李世民:“他似乎是天命所归的人物,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在世界文明史上,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除了唐太宗,唐朝的另一位历史人物——武则天,也被写进了美国的历史教科书。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崛起突破了传统的性别界限,打破了男性主导的社会结构。中国人了解武则天,通常会关注她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政治手段,从后宫一步步登上皇位,并最终执掌大权。她的治国才干和决策能力,使得她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独特的女性皇帝。美国历史书中的武则天被视为一个跨越性别限制、独立自主的强大女性领导者。学者罗汉在其著作《武曌:中国唯一的女皇帝》中写道:“她没有性别,她是一位圣人。”这句话突显了武则天不受传统性别观念束缚的独立精神。
最后,郑和的名字也出现在了美国历史课本中。郑和的“七下西洋”航行,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壮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他的航海不仅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也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美国的历史教科书中高度评价了郑和的海上远航,认为他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无出其右。郑和的海上壮举,使得他成为美国学者钦佩的历史人物之一,尽管他的航海活动未能像丝绸之路那样直接促进中西文化的长期交流,但他的探索精神却深受美国人尊重。
这些历史人物的选择,反映了美国历史教科书中对中国文化的独特解读。美国所推崇的中国历史人物,大多集中在展示个人英雄主义、法律秩序和强大领导力等方面,忽略了中国历史中的多元文化和社会背景。这种“美式中国历史”的叙述方式,偏重于个人主义,往往与中国历史的整体文化内涵存在差异。
与此相比,美国的历史并非完美无瑕,尤其是在“感恩节”这一节日的由来上,充满了伪善的成分。根据历史记载,感恩节源于1620年欧洲移民受到印第安人的帮助,然而,印第安人最终遭遇了灭族的悲惨命运。这段历史被遗忘在了美国主流文化的背后,尽管“感恩节”仍然在美国被广泛庆祝,但它所代表的“感恩”精神,却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