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皇商之首,晋商称雄——山西范家为何能在清朝繁盛数百年而不败?
创始人
2025-09-18 12:31:17
0

当然,这里是你文章的改写版本,保持原意不变,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和描述:

---

南方有徽商,北方则有晋商。尽管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重农抑商的思想根深蒂固,但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依然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出现。虽然这种萌芽并未最终推动中国走向工业化,但却孕育出了一个在封建社会中颇为特殊的商人群体。在这群体中,徽商与晋商无疑是最为著名的代表,而在晋商中,山西的范家尤为突出,被视为中国古代罕见的“商人世家”。

1. 晋商的起源

在那个年代,长安尚未建立,商鞅也未推行变法,一切仍处于朦胧模糊的状态时,晋南地区已经涌现出第一批商人。《周易·系词下》中有云:“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段记载为我们描绘了当时市场交易的繁荣景象,仿佛可以看到人们熙熙攘攘地在集市中来来往往,商品琳琅满目,交易活跃非凡。

然而,繁荣并未长久。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当时的统治者对粮食有极高的依赖——毕竟粮食充足,国家才有安定的基础。因此,各地纷纷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严控商业活动。但即使如此,百姓们对商人的依赖却依旧存在,物资流通的需求促使一批实力雄厚的商人崛起,这为后来晋商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晋商真正的兴盛时期则是在明朝末期。明朝实行“开中制”,即政府在边境地区通过招标的方式采购物资,发布招募令,吸引商人将物资运至边境,之后获得食盐经营的特许权,可以在指定区域内销售盐。身处边境的山西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迅速崛起。这里不仅有守卫边境的张家口关隘,确保商路安全畅通,还拥有丰富的矿产和物产资源,为晋商的远行和贸易提供了强大支持。正如《晋录》所载:“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非数十万不称富。”这不仅显示了晋商的财富积累,也体现出他们在当时商界的绝对地位。

起初,晋商的经营模式较为简单,多为单打独斗,独立经营;如果规模较大,则会雇佣几个当地土商共同合作。这种商人之间合伙经营的形式,实际上与现代股份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堪称晋商的创新之举,也正是这一经营方式奠定了他们持久兴盛的基础。

不过,财富的积累总会引来外界的觊觎和嫉妒。聪明的晋商们洞察风险,决定采取新策略:在晋商集聚的地方设立同乡会馆。最初,这些会馆只是为了联络乡情,增进彼此感情;但渐渐地,它们演变为保护同乡、同行利益的坚固组织。正是这些同乡会馆的建立,标志着晋商正式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稳定的商业团体。从此,晋商作为封建社会中特殊的经济力量,活跃于中国历史长达数百年。

---

2. 历史变迁的洪流

好景不长,明朝在经历了魏忠贤一段腐败专权后,凭借坚实的基础才勉强撑到崇祯帝时代。崇祯帝即位,面对一堆积重难返的烂摊子,只能硬着头皮努力改革。商人群体敏锐地察觉到局势的变化,早早开始筹谋着改朝换代后的生存之道。

早在崇祯帝其父万历年间,清太祖努尔哈赤尚为后金大汗,便已崭露头角。他凭借祖传的十三副铠甲起兵,逐步统一建州女真各部。面对如此变局,明朝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万历皇帝册封努尔哈赤为都督佥事,并授予龙虎将军称号,以试图笼络这位强劲的对手。

努尔哈赤志向远大,继而在萨尔浒战役中大败明军,占据东北广袤地区。继位的皇太极进一步将势力推向山东,女真入关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女真入关后,军费开支陡增,皇太极焦虑于资金短缺。恰逢两位汉族大臣祖可法和张存人进谏,建议通过组织商队贸易筹措军费。皇太极采纳此策,派遣满清贵族带领百名汉族商人分赴张家口和山东开展贸易。

当时,张家口晋商已早有准备。女真入关之前,不少晋商通过张家口与女真进行物资交流,甚至秘密传递情报。据《清实录》记载,后金控制区抚顺有16名汉族商人做生意,这些商人均受努尔哈赤厚待,因为不少重要物资正是由他们倒卖过来的,大汗甚至包销了商人的差旅费用。

努尔哈赤与皇太极十分看重汉族商人,原因并非民族情谊,而是明朝对后金实行严厉的贸易封锁,张家口成为后金获取物资的唯一通道。此后,清朝正式建立,便在张家口提拔了一批功勋卓著的“红顶商人”,其中最有名望的便是山西介休范氏家族的范永斗。

---

3. 皇商的崛起

范永斗,祖籍山西介休(今晋中市介休市),家族世代经营商贸。早在明初,朱元璋刚刚登基时,范家已活跃于张家口及蒙古地区的商贸往来。到了范永斗执掌家业的明末时期,范家已经经历了七代传承,成为山西的豪门大族,根基深厚。

尽管家财万贯,但范家始终缺乏正式的社会地位。明朝初期,朱元璋严禁商人及其子弟考取功名,在那个“士为知己者死”的时代,没有功名意味着社会地位低下。范家虽富,却被视为士农工商中最低层。

清朝入主中原后,顺治帝没有忘记那些在满清创业时鼎力支持的晋商,范永斗便是其中一员。当范永斗接到皇帝亲自请他进宫的邀请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封建社会里,商人历来被视为低贱阶层,即使财富再多,也难以获得真正的尊重。

初闻此事,范永斗嘱咐家人勿将消息外传,怕被讥笑作假。但当钦差使者亲自送来圣旨,他才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进入紫禁城,范永斗与其他七位晋商家族族长共同赴宴,面对满桌山珍海味,众人紧张得如履薄冰,不敢先动筷。顺治帝见状,亲切开导,方使他们放松心情,稍稍进食。

宴毕,顺治帝一挥手,数名内侍呈上官服,宣布:“当年清明两国交战,明国断绝与我贸易,是你们八位雪中送炭,送来了重要物资,朕铭记于心。今特封你们官职,以表谢意。”八人反应敏捷,立刻跪地谢恩,拒绝接受官职。顺治帝笑言:“既不愿当官,那便授你们皇商身份。”

于是,范永斗被封为“皇商”,隶属于京师内务府,成为皇帝直接委托的商人。皇帝还将张家口贸易事务交由他管理,并赐予张家口为范家世业。这一殊荣不仅赋予范家巨大的特权,也为其财富积累打开了宽广的道路。

范永斗不仅继承了贩盐业务,还利用皇商身份垄断了东北人参和貂皮贸易。靠着东北物产,他积累了大量财富,并迅速扩展商业版图,甚至连朝廷进口铜币的业务也交由范家经营,风头一时无两。范永斗的孙子范毓馪继承家业后,范家资产达到巅峰,甚至成为朝廷对外作战的后勤主力。

然而,范毓馪万万没想到,范家的衰败正因经营朝廷进口铜矿而起。

---

4. 皇商的衰落

铜在古代是极为特殊的战略物资,因为货币铜钱的铸造依赖铜矿。起初,云南铜矿足以供应全国,但随着人口增加,铜的需求量迅速攀升。朝廷遂委托范家采购铜块用于铸币。

此事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暗藏风险:为朝廷服务,没有完成指标就要承担惩罚。更为棘手的是,范家仅能从日本购得铜矿。

日本铜矿产量有限,且经常变动供应政策,令范家头疼不已。皇帝定下年购六百万斤铜的指标,范家最初还能完成,但不久日本国内铜矿紧张,出口被限制至三百万斤。范家陷入困境,欲哭无泪。

康熙帝虽仁义,借此撤销了范家的皇商专营权,将采购任务分摊至各省。雍正帝时期,铜矿仍紧缺,范家又被召回采购,虽指标降至两百万斤,但产量下降使任务难以完成。

尽管范家尽力经营,亏损日增,不得不开始变卖家产。有人或许建议干脆放弃铜矿业务,但范家毕竟是“皇帝的商人”,无法轻易放手。

最终,因铜矿供应不足,范家欠款累累,日本加征关税更使情况恶化,清政府财政亏空超过一百五十万两白银。朝廷撤销范家的官职,查封家产,曾经辉煌的皇商一代正式谢幕。

---

结语

回到开篇问题:为何山西范家能在清朝兴盛数百年却最终走向衰落?

首先,得益于张家口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处于中原与蒙古交界,商业往来异常活跃。其次,依托资源丰富的山西本地,成本优势明显,低买高卖极具竞争力。再者,范家在历史关键节点抓住机会,改朝换代时机,果断站队清朝,成为“皇商”,积累了庞大财富。最后,更离不开范家家族中历代灵活应变、敏锐洞察的头脑。

然而,范家兴旺亦由清朝促成,败落亦归因清朝。范家的失败主要源于未能清晰定位自己,把全部身家押注在为清政府服务的单一、风险极高的交易中。今天的我们,也应从范家故事中得到启示:多元化经营与自我定位的重要性,否则同样会重蹈覆辙。

---

参考资料:《介休范氏家谱》、纪录片《晋商》

---

需要我帮你调整成更文学化或简洁版吗?或者针对某部分做更详细的扩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福... 随着福建舰横跨台湾海峡南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力量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规模集结起来。仅在南海一处,就...
寿命与喝茶量有关?医生研究发现... “医生,我每天喝一大壶茶,这样对身体是好是坏?”类似的疑问在很多体检结束后都会出现。茶是很多人日常离...
原创 清... 好的,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和字数大致相当,同时加入一些细节描述来丰富内容。 --- “...
原创 查... 事实上,大英帝国几百年的历史中,从未出现过一个真正的“大英帝国皇帝”这一头衔。 所谓的“大英帝国”...
原创 清... 在《围城》中有一句话非常贴切地描述了宫廷生活:“外边的人想进去,里边的人想出来。”这句话放在清朝宫廷...
王睦童:写在地下数千米的青春答... 【人物档案】 王睦童,27岁,山东济宁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20届...
晚清的新绅士和新知识分子 新绅士 绅士是传统中国社会的精英。一般来说,他们也是中国旧的知识阶层。 许多学者都已指出,他们有着显...
原创 小... 小五是一个充满爱心、善良内心的自媒体博主,近年来,他在非洲坦桑尼亚扎根深耕,结识了两位马赛部落的保镖...
邯郸成语故事丨伯仲之间 伯仲之间 邯 郸 1 典源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2 释义 伯...
史依弘领衔梅派经典亮相珠海,湾... 南都讯 记者李洁琼 作为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的重要演出之一,“依依向梅·岭南行”2025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