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新中国最高风华正茂的将领,你知道是谁吗?有人认为是许光达大将,他曾多次请求降军衔,并因此被毛主席称道为共产党员的楷模和镜子。然而,今天我们要聚焦的这位将军,被广泛誉为学习的典范,他就是徐立清中将。
在红军时期,徐立清曾担任军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期间则是旅政委,而在解放战争中,他又承担了纵队政委和兵团政委的重任。新中国成立之后,徐立清被调任总干部部,担任副部长一职。他的背景是政工出身,因此在政治工作和干部管理领域有着显著的贡献,且人品端正、处事公道。毛主席曾评价说,徐立清是负责总干部工作的得力人选。
徐立清的突出之处在于,他为人厚道,而且非常善于团结周围的同事。搭档王震打电话给罗荣桓时,徐立清能够放下手中的工作,从不担心会出问题。这句简单的话语,体现出他能够让团队的人放心,并且他擅长尊重他人,同时又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
在新中国建立的初期,干部的任免工作量巨大,恰逢军队进行级别和军衔的评定。从1950年开始在总干部部工作时,徐立清年满四十,那时候黑发如墨,而到1955年军衔评定工作完成之时,他的头发已全白,过度的劳累让他心脏病发而入院治疗。
徐立清为人谦逊、温和,从不愿意让组织为了他的事情感到操心。在生病入院后,他甚至仍然要求被退出现役,或者转为地方工作,甚至自愿降为省军区副职。徐立清被评为正兵团级,如果不是他谦虚,早就可以获得上将军衔。即便他担任总干部部副部长,按理也是大军区的副职,而在省军区担任副职更是十分不应;因为省军区的正职通常是正军职,而省军区副职一般是副军职。尽管他在工作上表现出色,心系公共利益,但因病却无法降为副军职,组织上最终也没有同意他的要求。
他们告诉他要安心养病,工作上的事情不必过于担心。之后,上级便让宋任穷负责他的工作。
对于自己,徐立清要求极为严格,同样对身边的家人和工作人员也如此。他的夫人早在抗战时期便参与革命,照规矩应当获得晋升,但徐立清从未考虑过她的职位升迁,更不用说周围那些默默付出的秘书了。尽管上级多次提拔重用,他始终婉拒:“我的秘书无需考虑,请多为其他人选用。”
正如俗话所说:无欲则刚。一个作风正派的干部,若对名利没有私心、不追求地位和派系,必然会在军队中树立起自然的威信。老战友宋任穷对他评价道:“他有功不骄,委屈时懂求全,我非常尊敬他!”而张爱萍也曾赋诗悼念:源自立清,人清道宁,路途遥远风霜不惧,一路小心行,后继有人,慰藉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