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是豪杰辈出的时代,其中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位英雄的兄弟情深深打动了无数人。然而,尽管他们英勇善战,最终蜀汉还是走向了灭亡。那么,刘关张的子孙后代又是怎样的命运呢?刘备之子刘禅,在降魏后“乐不思蜀”,生活安逸;但关羽和张飞的后代,却鲜少为人知,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他们的故事。
谯县,这个地方对于张飞的后代来说必定不会陌生,因为正是这里,张飞与夏侯氏的缘分悄然开启。
在那个时代,14岁的夏侯氏住在谯县,她的身份非同一般,乃是曹操的亲信大将夏侯渊的侄女。虽然出身名门,夏侯氏的命运却并不顺遂。年幼时,夏侯氏失去了父母,成为了孤儿。临终前,父亲将她托付给夏侯渊,从此,夏侯氏便在夏侯渊的照料下成长。
某日,夏侯氏走出城去山中砍柴,收集枯叶、山草等物,以便冬季或梅雨季节无法生火时备用。作为夏侯家族的小姐,为什么她还要亲自上山拾柴呢?
其中有两个原因。首先,夏侯家族一直崇尚节俭,不仅是夏侯家,连曹操本人也生性节约,严禁奢华浪费。其次,夏侯渊为人仗义,常常照顾需要帮助的家族成员。而当时,整个兖州的民生困苦,连曹操和吕布的大战都未曾结束,蝗灾突然袭击,导致了严重的饥荒。即便吕布被击败,局势也未能缓和,官渡之战紧随其后。可见夏侯氏去砍柴也不足为奇,因为在那种环境下,家家户户都不得不尽量自给自足,哪怕是女子,也需纺织、砍柴。
那时,刘关张三兄弟的境遇愈加艰难。刘备再度被曹操打得溃不成军,只能求助于袁绍。在袁绍支持下,刘备被派往汝南支援黄巾军,刘关张三人在汝南与颍川之间展开了游击战。在这动荡的背景下,张飞和夏侯氏的故事也悄然开始。
然而,这段相遇可不是一场浪漫的邂逅,而是一起强行掳走樵女。就像武侠小说中,少女上山砍柴,却被一伙土匪抓走。夏侯氏就是那个无辜的女子,而张飞,则成了那个劫掠她的“土匪头子”。不过,张飞并非一位冷酷无情的人,得知夏侯氏的背景后,他决定娶她为妻。
虽然夏侯氏被掳走并且嫁给了自己的伯父的敌人,心中肯定充满了不甘和抵触,但她最终还是只能顺从命运,接受了这段婚姻。此时,夏侯渊正在参加袁曹官渡之战,曹军粮草紧张,夏侯渊亲自带队运送军粮,确保了曹操继续与袁绍对抗。夏侯渊是否知道侄女被掳走不得而知,但即便得知,气愤难平的他也无可奈何。
然而,虽然从外界看,张飞家族和夏侯氏家族似乎都各自不情愿,但历史上,张飞其实不乏才华。他不仅擅长书法、绘画,甚至还在游历时写下了《真多山游记》。这些才艺和独特魅力也许在某种程度上让夏侯氏对这桩婚姻的反感稍微减轻。
19年后,夏侯渊在定军山战死,而黄忠正是亲手杀了这位魏国名将。夏侯夫人得知噩耗后,心情极为沉痛。夏侯渊如同她的父亲一般培养了她,而蜀国是她生活近二十年的地方,她对蜀汉也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这悲痛之际,她恳求刘备为其伯父举行厚葬,刘备同意了她的请求。
这其中的协调人正是张飞,毕竟夏侯渊是张飞的大伯。也正因如此,我们可以推测,张飞和夏侯夫人之间的关系较为和谐。夏侯夫人在蜀汉并未受到冷落或排斥,这也间接说明她在蜀汉地位的稳固。
随着夏侯渊战死后,张飞与夏侯夫人之间的“蜀魏婚姻”开始带来新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他们的后代来说,得以享受双重利益。
时光荏苒,公元263年,魏国权臣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了曹爽,并任命郭淮为征西将军。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在魏国局势动荡中感到不安,决定逃往蜀国。刘禅得知夏侯霸的情况后,派遣人手将他迎接。刘禅亲自接见夏侯霸,并宽慰他:“你的父亲夏侯渊是战死在战场上,不是我先辈们所杀。”然后他指了指自己的儿子,说:“他还是夏侯家的外孙呢!”
刘禅此话的背景不言而喻,因为张皇后正是夏侯夫人和张飞的女儿。张皇后作为魏国将军夏侯渊的侄女的后代,地位尊贵,而她的母亲夏侯夫人也在蜀汉拥有较高的声望,足以保全了她自己与刘禅的家族。最终,魏国将领见到张皇后时,应该像见到了亲人一样,礼待有加。魏国人并未对刘禅的家庭下手,三人最终都在魏国的洛阳安度晚年。
刘禅的“乐不思蜀”生活,并且张绍(张飞与夏侯夫人之子)也被封为列侯,昭示着张飞家族与夏侯家族的双赢局面。
然而,关羽家族的命运则完全不同。回顾公元219年,关羽率军攻打樊城时,魏国派遣于禁带领三万大军支援曹仁。此时的樊城尚未被围困,但暴雨引发洪水,水位骤涨,给双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关羽凭借水军的优势,成功打败魏军,于禁投降,而庞德坚持奋战,最终在洪水中死去。
关羽斩杀庞德后,谁能想到,这一刀不仅结束了庞德的生命,也为自己后代带来了灾难。公元263年,魏国几乎已经完全统一,庞德之子庞会随邓艾和钟会进攻蜀汉,最终在破城后,将关羽的后代一一杀尽。《蜀记》简短而沉重地写道:“尽灭关氏家”,这一冷酷的描述让人心生无尽唏嘘。
关羽家族的命运与张飞家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张飞的妻子出身魏国名门夏侯家族,这为张飞家族带来了庇护,而关羽则因性格傲气,始终难与士族结好,最终遭遇了彻底的灭绝。关羽的“武圣”名号,终究无人传承,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