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兼具文才与武略,英勇非凡,被誉为“一世之杰”,与黥布、彭越齐名。他以一方诸侯自居,拥兵自重,纵横驰骋于关中陇上,与曹操争锋相对。然而命运多舛,经历了诸多波折,最终兵败分散,不得已辗转投降刘备。虽受刘备厚待,官拜骠骑将军,封为斄阳侯,但身处羁旅,内心常怀忧虑和惧怕。壮年早逝,临终时上书先主刘备,托付其从弟马岱,言辞凄凉哀切,享年仅四十七岁,追谥“威”。
李严以才干著称,屡次平定叛乱,立下赫赫战功,与诸葛亮同为先主遗诏指定辅佐少主。任尚书令、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封为都乡侯。他是托孤重臣,镇守永安,官至骠骑将军,深受朝廷重视。性格刚直自负,追求个人利益时常显得刚愎自用。事败时无以自辩,被削职为民,流放梓潼。诸葛亮多次力荐其复职,闻其去世,悲痛不已,激愤致病而终。
陆逊起步稍晚,却因助吕蒙夺取荆州、击败关羽而崭露头角,继而被任命为大军统帅,展现出卓越的决策力和果断,使诸将心悦诚服。夷陵大战中大败刘备,石亭再度击溃敌军,皆称如意,成就卓著功勋。官至上大将军、丞相、荆州牧,封江陵侯。作为出将入相的忠臣,晚年却卷入两宫争斗,屡受孙权责难,最终愤恨而逝,享年六十三,谥号“昭”。
于禁早年投效曹操,屡次随军征战,善于担任先锋,纪律严明,威严摄人,被称“五子良将”之一,官至左将军、假节钺。襄樊战役中,他率军七营遇险尽没,被关羽俘虏。虽非战守失误,但名声大损,远不及庞德之壮烈。后归魏国,形容憔悴、白发苍苍,却遭魏文帝曹丕羞辱,因羞愤而病逝,谥号“厉”。生时名将,死时降虏,结局令人唏嘘。
夏侯尚智谋过人,备受曹丕器重,既是朝廷腹心,又为征伐利刃。平定上庸三郡九县,击败吴将诸葛瑾,因功升征南大将军,兼领荆州牧,封昌陵乡侯。夏侯尚宠爱一妾,宠夺正妻,正妻为曹氏女,曹丕遂令杀害妾室。夏侯尚痛失所爱,精神恍惚,因思念过度病逝,谥号“悼”。
曹仁为曹操族弟,作风严谨,遵循法令,屡次随军征战,功勋卓著。镇守江陵,抗击周瑜,驻守襄樊抵御关羽,因保卫东夏立功,晋升大将军、大司马,封陈候。后随曹丕伐吴,率军进军濡须口,却不听蒋济劝告,导致大败,郁郁而终,享年五十六,谥号“忠”。
曹休为曹操族子,曹操视如己出,称其为“吾家千里驹”。汉中之战中虽名为参军,实为主帅,先后击败吴兰、武都守将张飞,战功显赫。晋升征东大将军,洞蒲破吕范,皖城斩审德,威名震敌国,封长平侯,官至大司马。石亭战中被周鲂诈降所骗,军队陷入险境,几遭覆灭,曹休引咎自责,羞愤病逝,谥号“壮”。
陈泰乃司空陈群之子,为人宽厚简朴,袭爵颖阴侯,任并州刺史,镇守北方,施行怀柔政策,颇有威信。入朝为尚书,与司马师、司马昭关系亲密。出任奋武将军、雍州刺史,多次抵御姜维北伐,因功晋升征西将军,统领雍凉诸军事。受召入朝,任尚书左仆射,两度随司马昭平定淮南叛乱。及贾充、成济弑杀魏主曹髦,陈泰坚决抗议,名声显赫。最终因悲痛过度呕血而亡,时年六十一,追赠司空,谥号“穆”。
糜竺为刘备妻子糜夫人的兄长,仪表雍容,性情敦厚,从徐州追随刘备,官至安汉将军,位列军师将军之右。虽无实权统御,却享优厚赏赐,备受礼遇。后因弟糜芳叛变投降孙权,导致关羽覆灭,糜竺深感愧疚,自缚请罪,刘备念及兄弟情谊,依然尊崇如初。糜竺内心难安,最终因自责愧恨病逝。
刘晔为汉室宗亲,具佐世之才,效力曹操,参与谋划军国大事,智慧过人,料事如神。官至太中大夫、大鸿胪,封东亭侯。虽才华出众,却因性格孤傲,不善与人亲近,也不参与朝中政事。遭魏文帝曹丕猜忌排挤,郁郁寡欢而逝,谥号“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