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淼
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姥姥带外孙,母鸡带小鸭。意思是说,姥姥带外孙就像母鸡带小鸭一样,最终都是白忙活一场!因为小鸭子长大后生活在水上,其生活环境与母鸡大相径庭,母鸡怎么能指望以后能得到小鸭的帮助呢?所以说外婆帶外孙也是白忙活,因为外孙毕竟是外人,那么,明明外孙是自己的后人,古人为啥加个“外”字?不仅仅是重男轻女。
或许很多人会说,这主要是因为古代封建社会的重男轻女的思想造成的。由于古人认为,女儿嫁出去后就是别人家的人,因此,女儿生下的子女照样也是外人,只不过与自己毕竟有血脉关系,所以便用“外”孙来称呼女儿的孩子。殊不知这里面的原因却不仅仅是古人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与自己的孙子相比,外孙在感情上难得与外公外婆相处得更为亲密。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女儿嫁出去以后,一般是很少回娘家的,更不要说外孙了!因此,外公外婆与外孙这种两地分隔的居住环境也注定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关系难以拉近;反过来,孙子与爷爷奶奶就不一样了!由于他们常年住在一处,沟通的时间很多,所以感情当然就很好了!
说到这里,也许会有人说,这种现象也不是绝对的,有些外孙从小就在外婆家长大,他们与自己的爷爷奶奶反倒很少沟通,那又为啥会出现“姥姥带外孙,母鸡带小鸭”的情况呢?这才真正的是重男轻女的思想造成的。由于外甥住在外婆家,虽然外公外婆因为女儿也会对外孙非常的照顾,然而,与自己的孙子相比,老人的心中肯定还是有轻重之别的。
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外公外婆都会在言行举止上流露出偏爱自己孙子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会让外孙牢牢地记在心里;反过来,外甥一旦回到自己家中,自己的爷爷奶奶看他们的眼神却和外公外婆看自己的孙子一样,对他们宠爱有加!这样的情感反差怎么不让外孙去做外公外婆的“白眼狼”呢?
第二,古人之所以将外孙加个“外”字,还与我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有关。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封建礼制的民族,在这种礼制中,一个家庭的流传主要以父系为主,人们规定父系一族的人才是宗族;其它的则被统称为内亲外戚。所以,一个家族的纽带主要靠父系维持,这或许也是古人重男轻女的原因吧!
因为一个家庭一旦没有生下儿子,那么,他们那个家族的纽带可能就会在这个家庭中断了!另一方面,女儿嫁出去后,她们纵然在婆家生了很多儿子,但是这些儿子都是别人家的孙子,他们是不会为外婆家传宗接代的。所以,孙子在自己的整个家族中也会受到族人的重视;但是,孙子到外婆家里,其族人却不会看重他们。
现在,虽然在社会上基本实现了男女平等,以前的那些封建思想也渐渐被人们放弃了!现在的外孙与孙子的身份差别也正慢慢的减少,有些家庭中甚至将外孙外公外婆的称呼都加以纠正,改叫为孙子、爷爷和奶奶了!然而,纵然如此,它依然挣脱不了封建礼制中,那种以父系流传的宗族理念。
人们从骨子里还是觉得,只有孙子才能给自己的家族传宗接代,外甥再好,他们仍然是别人家的孙子,他们只能给别人传宗接代,对外孙再好,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这不是白忙活又是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