穰山之战是刘备进入荆州之前与曹操进行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斗,而这场战斗最终以刘备的惨败告终。战斗一开始,刘备的军队人数至少有三万,然而到最后,他只剩下不到千人,几乎丧失了所有的兵力。
刘备离开袁绍的阵营,一方面是看出袁绍在与曹操的对抗中无法胜利,自己与袁绍继续联合只会同舟共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刘备的忠实支持者为他积攒了一笔不小的财富,曹操得知这一消息后也十分震惊:“刘备在汝南已经得到了刘辟、龚都数万兵力。得知丞相带领大军北上征讨河北后,他立刻命刘辟守汝南,而他亲自带兵发动突袭,企图攻打许昌。丞相,您得尽早回军应对。”
曹操深知刘备的实力非同一般,远比袁绍更难对付,因此他决定让曹洪先驻兵河上,制造虚张声势,而自己亲率大军向汝南出击,最终在穰山展开了这场至关重要的决战。战斗中,刘备带领赵云拼死抵抗,然而关羽和张飞的表现则让人疑惑不解:关羽刚刚从曹操阵营归来,张飞刚刚娶了夏侯渊的侄女,这两位兄弟之前与曹营的大将有过数次交战,为什么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根据当时的军事常识,三万以上的兵力可以称为“数万”,对于那个时代来说,这样的军队力量已经相当可怕。特别像刘备这样拥有雄才大略的人,若是有三万兵力,他几乎能够一举打败曹操、袁绍、孙策等各路诸侯,改变战局格局。
然而,战斗最后,刘备几乎把所有的底牌都输了:“玄德命令孙乾等带着家人先行撤离,自己和关羽、张飞、赵云则留在后方顽强抵抗。曹操见刘备的军队逐渐远去,指挥大军停止追击,最后刘备仅剩下不到千名残兵,狼狈逃窜。”刘辟和龚都尽管竭尽全力,仍然无力回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刘辟为了救刘备被高览一刀砍下,龚都则因运送粮草而被夏侯渊所杀。
根据刘备的战略安排,关羽应该前去汝南营救被夏侯惇围困的刘辟,而张飞的任务则是去救援被夏侯渊围困的龚都,但两人的任务都最终失败了:“不到一天,张飞传来消息,说夏侯惇已经突破汝南,刘辟弃城逃走,云长目前被困。玄德大惊失色。接着又有消息说,张飞去救龚都,结果也被敌人围困。”关羽被夏侯惇包围,张飞则被夏侯渊困住,而刘备身边仅剩赵云一个人,令局势更加危急。更为离奇的是,刘辟虽然已经回到了刘备的阵营,关羽却依然未见踪影。
刘辟在回报时说道:“夏侯惇的军队威势凌厉,迫使我不得不放弃汝南。幸好云长及时挡住了敌人,我才能逃脱。”刘备询问关羽的情况,刘辟的回答却显得非常不合常理:“将军暂且前行,稍后再做打算。”这种回答让人十分迷惑。
穰山之战或许是刘备一生中最为危险的一次战斗。在战斗中,赵云独自对抗了许褚、张郃、高览、于禁、李典五员曹军猛将。熟悉《官渡之战》和《乌巢之战》的读者都会知道,张郃和高览在颜良和文丑被杀后就加入了曹营,成为了顶级战将,单挑张辽和许褚也未曾吃亏:“曹操愤怒,命令张辽出战。张邰跃马迎战,二将激烈交锋四五十回合,难分胜负。曹操暗自称奇。许褚猛挥刀剑,纵马助战。高览挺枪迎击,四位猛将正面交锋。”
高览的武艺,虽不如许褚那么强大,但也不容小觑。面对刘备的进攻,按理来说不应有问题。然而,刘备亲自准备出战时,赵云从高览背后杀出,一枪秒杀高览,并在接下来的三十回合中击败张郃。就在这时,关羽、关平和周仓带着三百骑兵赶到。
然而,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关羽和张飞的表现相当不寻常。关羽与夏侯惇有过深仇,面对这位死敌,绝不会手下留情。尽管如此,最后关羽只是带回了三百骑兵,而张飞的行动则更为奇怪。张飞前往救援龚都时,虽然一度击退夏侯渊,但在途中却被乐进的军队围困。乐进,作为曹营的军官,武艺虽不算出色,远不如许褚、夏侯渊等人,但却成功困住了张飞。这一情节也让人疑虑重重——夏侯渊在逃跑时,为什么没有回身与张飞继续作战?如果夏侯渊和张飞在战场上再次交手,张飞能撑到关羽赶到吗?
这些悬而未解的谜团让人对这场战斗产生诸多猜测,然而又无法找到确凿的解释。两人之间显然存在着某种难言的缘由。首先,关羽刚从曹营回来,且与夏侯惇之间积怨已深;其次,张飞刚刚娶了夏侯渊的侄女,这些复杂的情感和历史关系,使得战斗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穰山之战,表面上看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军事对抗,但背后的猫腻却难以用简单的战术来解释。特别是一些关键人物的奇怪表现,更加让人觉得这场战斗背后似乎藏着许多未曾揭开的秘密。如果每个人都像赵云那样拼死厮杀,穰山之战的结果又会是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