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王振:撤朱元璋铁牌,送明英宗入瓮,被杀8年后,仍被皇帝祭奠?
创始人
2025-09-17 12:31:56
0

在明朝正统六年(1441年),大明朝发生了一件颇具趣味的轶事。工部侍郎王佑,长得相貌英俊、颇有风度,但令人感到异常的是,他完全没有胡须。一天,当王佑刚刚下班准备回家时,路上碰到一群小太监围着一位大太监走来。那位大太监见到王佑后,忍不住调侃道:“王侍郎,怎么你连胡须都没有长呢?”王佑听后,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父亲没有胡须,儿子怎敢有呢?”听到这话,那位大太监放声大笑,而其他的同僚们则纷纷将此事拿来当作笑话,暗自讥笑王佑的回答。

这个趣闻出自《明史纪事本末》,原文是这么写的:

“佑貌美而无须,善伺候振颜色。一日,振问曰:‘王侍郎何无须?’对曰:‘老爷所无,儿安敢有。’闻者鄙之。”

提到这位被王佑称为“爹”的大太监,便是王振,他是大明朝历史上第一个权倾朝野的太监。正是由于王振的存在,才导致了后来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也让大明王朝从此步入衰败。

王振在历史上一直是祸国殃民的代表人物,深受民众诟病。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王振去世八年后,明英宗朱祁镇二次登基时,竟然含泪为王振祭奠。这一行为至今让人费解。那么,为什么曾经被所有人唾骂的王振,在明英宗心中竟然占有如此特殊的地位呢?

要了解这一切的原因,我们需要从王振的权力之路讲起。明朝的建立过程中,明太祖朱元璋曾对宦官问题进行过深入的讨论,他在一次与大臣们的谈话中指出:“宦官只能在宫中做一些简单的杂务,岂能让他们参与朝政与军事呢?东汉、唐朝宦官的祸乱,归根结底是因为帝王宠爱他们,才导致了宦官权力的膨胀。”(引自《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四》)

朱元璋的意思很明确:宦官只能做一些宫廷中的杂事,绝不应当干预政事。为了确保这一点,他甚至在宫门上挂了一个铁牌,明确写明“内臣不得干预政事”八字。然而,几年的时间过去了,朱元璋当初设下的这块铁牌竟然被一名宦官亲手撤下,而这名宦官,正是王振。明朝,继东汉、唐朝之后,成了又一个宦官专权的朝代。

王振出身蔚州(今河北蔚县),年少时便被选入了内书堂。内书堂是明朝专为太监设置的学习之地,王振在这里接受了系统的文化教育。明宣宗朱瞻基看中他的聪明才智,便把他调到东宫担任局郎,负责照顾年幼的太子朱祁镇。虽然有传言称王振是秀才出身,但这一点并未得到史料的证实。事实上,王振能进入内书堂,显然是因为他被认为有更高的智力和适应力。

从小与太子朱祁镇朝夕相处,王振成为了朱祁镇最为亲近的人。年仅四五岁的朱祁镇时常称王振为“先生”,对他言听计从,完全依赖他的照顾和关怀。当朱祁镇九岁时,明宣宗突然病逝,留下了年幼的太子和一众辅政大臣。太皇太后张氏和“三杨”辅佐太子处理朝政,然而,由于当时的宦官地位低下,王振通过与太子日常的亲密关系,逐渐积累起了巨大的政治资源。

不久后,朱祁镇将他信任的太监金英赶走,把王振提拔为司礼监太监。王振的权力与日俱增,逐渐介入了朝政大事。

王振的影响力并非一蹴而就。明英宗朱祁镇少年登基,身边缺乏可以信赖的辅佐者。由于王振自小便对朱祁镇的生活和学习有着密切的照料,这种从小建立的信任关系,使得朱祁镇对王振的依赖愈发加深,甚至出现了“王振不在心慌”的局面。正统六年,明英宗在皇宫中举办盛大的宴会,宴请五品以上的官员,宦官本无资格参加,但当朱祁镇发现王振缺席时,急忙派人去找。王振此时正在抱怨为什么没有为他安排座位,听后朱祁镇感到愧疚,立即下令让王振进入宴会。这一事件不仅让王振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也让他获得了更多的信任与权力。

王振通过掌控宫廷中的重要事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在大明朝的政治体系中,王振的影响力迅速扩展,他举荐许多人担任重要职务。比如王振推荐纪广担任都督佥事,使得纪广得到升职;而一位名叫井源的驸马,通过王振的推荐,成功获得了官职。

然而,随着王振势力的扩大,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权力斗争。太皇太后张氏深知王振权力日益膨胀,曾在一次朝会上提醒朱祁镇:“你要学会与内阁大臣们商议,不能一味依赖宦官。”此后,王振曾因权力过大差点被太皇太后斩杀,幸得朱祁镇的求情才得以幸免。

王振的野心和掌控力在朝堂上愈发明显,逐渐掌控了几乎所有的政治决策。随着太皇太后去世,原本束缚住朱祁镇的“三杨”老臣也相继去世,王振便得以顺利摆脱所有限制,完全掌握了大明朝的政治权力。

他不仅垄断了官员任命,还通过金钱收买一些贪官,巩固自己的权力。这时,朝廷上开始充斥着王振的党羽。面对王振的权力扩张,许多正直的大臣提出反对意见,却惨遭王振报复。比如,翰林侍讲刘球曾多次上书要求帝王亲政,结果被王振诬陷并处死。

王振在朝中的横行霸道,为大明朝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最终,这一切在“土木堡之变”中得到了彻底的爆发。王振的亲信、辅佐大臣,以及他的一众党羽,最终在土木堡的战场上丧命,朝廷也因此陷入了历史性的危机。而朱祁镇则成了明朝唯一一位曾经做过俘虏的皇帝。

尽管王振造成了极大的政治灾难,甚至被万民唾骂,但在朱祁镇的心中,他依然有一席之地。8年后,朱祁镇二次登基时,仍然含泪为王振举行祭奠,并在智化寺为他设立了“精忠祠”。王振的故事,在明朝历史上永远留下了浓重的阴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44秒31刀”,台湾残忍情杀... 据中时新闻网、“东森新闻云”等台媒9月17日报道,台中市沙鹿区昨日(16日)发生一起情杀案:一名17...
突然,集体猛拉!狂掀涨停潮 【导读】A股三大指数低开震荡上扬,光刻机概念板块强势拉升,多只个股涨停,中芯国际A/H股联袂上涨 中...
原创 普...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普京或许是少数几个能够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不再惧怕北约的领袖。他所展现的底气并不是...
袁甲:泰山申花争议点球足协评审... 直播吧9月17日讯 据解说员袁甲消息,申花vs泰山的争议判罚要咨询国际足联来做最终的评审。 中超第2...
美国网球选手公开吐槽中国菜后连... 9月17日,美国网球选手汤森德公开吐槽中国菜,随后迅速发视频致歉,引发关注。 据体坛周报,9月1...
5岁女童被水泥杆砸中不幸身亡 ... 近日,湖南益阳的刘先生向红星新闻记者反映,9月13日,其女儿沁沁在村子内被一废弃的水泥杆砸中,不幸身...
原创 高... 三国末年,曹魏政权内部暗流涌动,一场改变历史走向的政变悄然上演,这便是著名的高平陵政变。主角之一司马...
原创 蒋... 好的,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适当丰富细节和语句。 --- 阅读之前,麻烦您先点个“...
原创 日... 2014年10月17日,一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外表光鲜亮丽,专程来到加拿大西北部的耶洛奈夫市,寻求一...
原创 他... 他是一位开国中将,勇敢地直面毛主席,意图掌握海军的最高权力。可是在晚年,他却因自己的行为受到惩罚,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