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盗墓界祖师爷任全生:晚年加入考古队,挖出上万件国宝轰动世界
创始人
2025-09-17 12:02:53
0

文|双宜

编辑|浮生

整整一个星期,考古队员们坚守在辛追夫人的遗体旁,细心剥离她身上覆盖的层层衣物。这些衣物材质各异,涵盖了不同季节的服饰,足足叠加了20层,种类齐全、极为丰富。

大家小心翼翼地,一层一层地将这些衣服剥下来,空气中顿时弥漫出一股浓烈刺鼻的酸臭味。奇怪的是,如果尸体早已腐烂,这种气味不该如此强烈,难道眼前的奇迹真的发生了吗?

当考古人员揭开最后一层麻布时,所有人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那是一张尘封了两千多年的脸庞,细腻精致,皮肤轻触之下竟还带着丝丝弹性……

“这,这,这难道不是梦境?”怀着激动又震惊的心情,大家想把古尸从棺材中移出。下一秒,一声严厉呵斥响起:“住手!你们在干什么?”

这正是1972年马王堆辛追夫人墓的发掘现场,正是这句喝斥救了这座宝藏。那喝斥声背后的人物是谁?他与考古之间又有怎样深厚的缘分?

无奈踏上不归路

这个人,正是盗墓界中极具传奇色彩的“祖师爷”——任全生。

自古以来,盗墓一直被视为损阴德的勾当,绝大多数老百姓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踏上这条无法回头的道路。

任全生是湖南长沙人。年轻时恰逢民国军阀割据、内乱频仍,那个时代的中国动荡不安,社会环境极其艰难。

某次,他的妻儿不幸重病缠身,医药费用巨额难以负担。走投无路之下,任全生被迫跟随乡邻投入了盗墓的行当,开始了“倒斗掘坟”的生涯,成为一名职业盗墓者。

古代的墓葬习俗中,特别是身份显赫或家境富裕的人,会在墓中陪葬大量珍贵物品,涵盖生活方方面面,堪称地下宝藏。

这些宝藏自然引来了盗墓贼的觊觎。盗墓贼按地域划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以蛮力取胜,南派则以精巧的技艺闻名,双方各司其职,互不干涉。

作为南派代表,任全生在长沙被称为“土夫子”,这是当地盗墓贼的别称。与北方盗墓者不同,南派盗墓多依靠短柄锄头,无需火药,翻山越岭,走遍大江南北。

他们专挑深藏山林的帝王墓穴,南方多山多雨,与中原旱地形成鲜明对比。盗墓之前,必须懂得“看”和“找”,挖掘时更要熟悉地形,因地制宜灵活应对。

我国著名古董鉴赏家马未都曾在节目中感叹,南方盗墓贼很多只凭肉眼和经验,没用任何高科技设备,就能断定大墓位置,技艺非凡。

任全生天赋异禀,盗墓生涯初期便展露锋芒。与其他“土夫子”靠蛮力不同,他喜欢总结经验,仔细记录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逐渐打造出一套独门技艺。

他不仅敢于挑战别人不敢涉足的古墓,还能化解各种棘手难题,成为盗墓界的一代传奇。多年的摸爬滚打,让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同时创出类似中医“望闻问切”的盗墓手法,传授给一帮兄弟,技艺炉火纯青。

虽然这些方法不被正统考古认可,但在盗墓挖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只要是任全生看中的墓穴,基本不会空手而归,多年耕耘也使他名声远扬,成为南派领袖。

那些年,任全生走遍无数山谷丛林,发掘过无数古墓,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名声鹊起。

贱卖帛书后的幡然醒悟

长沙这座有三千年历史积淀的古城,不仅是屈原和贾谊的故乡,更是楚汉文化的重镇,其丰富的墓葬文化吸引了无数盗墓贼。

1942年,声名鹊起的任全生带领手下前往长沙东郊识字岭的子弹库,这里曾是民国初年建立的军火仓库,由多座砖瓦平房构成。

多年前,他已摸清周边山石走向,坚信“虎踞龙盘必有大冢”。当厚达8米的封土被刺破,一股浓烈的硫磺味瞬间涌出。

“这是机关!这回发大财了!”任全生点燃了硫磺气体引发的大火,火势持续了一个小时才渐渐熄灭。随后,他和手下从地宫里取出大量精美的铜器、金器、漆器,纹理精细,色彩斑斓,显现浓厚的战国风格,价值连城。

在探索棺内时,任全生发现了一副帛书,上面绘有各种奇异图案,有的似蛇,有的像龙。

“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虽然是盗墓高手,但任全生对文物的深层含义并不了解。

因此,他将帛书低价卖给古玩商人唐鉴泉,后来这批帛书辗转流入著名收藏家蔡季襄手中。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这些帛书被一名美国人巧取豪夺,最终流落海外,现存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多年后,在一次拍卖会上,任全生得知帛书上记载的是楚地上古神话、地理风俗和阴阳五行知识,他当场震惊愣住。

身为风水星象专家,他深知这些内容的非凡价值。比起金银财宝,帛书所蕴含的历史和考古价值远远超过了实物。

据说,备受欢迎的小说《盗墓笔记》中部分情节便借鉴了这段历史。

得知真相后,任全生痛感悔恨,这件事成为他心中永远的污点。虽然是盗墓贼,他心底依然有一份爱国情怀,对给国家带来的损失痛惜不已。

此后,任全生反思自己的盗墓生涯,虽然赚得快钱,却实属不光彩的事业。最终,他决定金盆洗手,隐退乡野,做回普通百姓。这一决定震惊盗墓界。

盗墓贼虽行非法之事,却也讲究规矩。任全生金盆洗手后,再未涉足盗墓,更未偷盗文物。

入考古队,挽回国宝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尤其在考古领域,急需经验丰富的人才。

虽然退隐多年,任全生的盗墓传奇依然在业内流传。国家考古队认定他的技艺对考古有巨大帮助,决定将其纳入麾下。

经过政府诚恳劝说,任全生加入考古队,从一名民间盗墓者转变为正式考古人员。

他明白这是赎罪的机会,能将“绝活”用在正途,为国家贡献力量,心中无比激动。

70多岁的任全生带领昔日盗墓兄弟,融入专家团队,共同进入古墓现场,探讨考古难题,努力为国家寻找历史真相献计献策。

湖南省博物馆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皆留下他们工作的身影。

凭借灵活的“秘术”,任全生常在遇到瓶颈时成为大家的“救星”。

比如珍贵的《人物驭龙图》即是他抢救出的重要文物,估值上百亿,是国家重点保护,禁止外借展览。

1972年至1974年,他还参与了马王堆汉墓发掘,才有了文首所述那震惊世界的画面。

在任全生建议下,辛追夫人的棺椁与遗体被送至长沙博物馆。专家多次尝试均难以安全取出遗体,因尸体浸泡在棺内褐色液体中,操作不慎将酿大祸。

危急时刻,任全生匆匆赶来,细致观察后提出方案,利用五夹板斜插尸体下方,几分钟后奇迹出现,辛追夫人完好无损地被取出,随葬品同样安然无恙。

围观记者惊呼不可思议,掌声雷动。对任全生来说,这不过是盗墓生涯中的“小菜一碟”。

随后,辛追夫人经防腐处理,被送往长沙医学院解剖,真正揭示了这位“千年美人”的尊容。

马王堆出土了数千件珍宝,帛书、帛画以及完整保存的辛追夫人,成为发掘的三大亮点。

整个挖掘过程中,考古队遭遇诸多困难,几度陷入困境。任全生全程指导,许多合理建议被采纳,使发掘顺利推进。

在他的帮助下,除辛追夫人尸体完好出土,医学古籍《五十二病方》和轻若无物的素纱禅衣也成功展示于世。

据说辛追墓出土后,日本曾欲用重金换取她的一根发丝,美国更提出用月球土壤交换墓中木炭,但都被我国政府严词拒绝。

可见,这次发掘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巨大轰动,价值无法估量,被誉为“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时至今日,马王堆发掘已逾半世纪,但辛追墓仍是中国考古史上的绝无仅有的惊喜。

不难理解,当年有专家感叹:若无任全生,马王堆或将成为一场考古灾难,真正是“高手在民间”。

作为1942年子弹库楚墓的盗掘者和帛书发现者,任全生还于1973年协助考古队重新发掘该墓,将盗墓史与考古事业完美融合,为我国考古传承贡献卓著。

自加入考古队起,任全生倾囊相授毕生盗墓经验,竭尽余力助力历史的精彩再现。

回望历史,盗墓贼多为谋取经济利益铤而走险,虽技艺高超,却常常因贪图珍宝而破坏文物,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他们不懂文化遗产的整体价值,缺乏系统保护意识。

新中国成立后,盗墓行为被明令禁止。

在新时代的科技背景下,我们期待民间探墓技术与考古新技术融合创新,守护好5000年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代代相传,不再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做”教育也是一门艺术 在教育语境中,“折腾”常被视为形式主义与盲目跟风的代名词。然而,当我们走进众多鲜活且独特的教育现场,...
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周年艺术季”...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1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宏博)近日,光明文化艺术中心2025“周年艺术季...
掌声送给奋斗的你!广东工人艺术... 9月17日晚,广州华南船舶修造厂(以下简称“华船厂”)4801工厂大礼堂灯火辉煌,舞台下方“决胜百日...
9月20日正式开放!“爱与和平... 9月17日,“爱与和平——丰子恺艺术展”在横琴文化艺术中心开幕。澳门特别行政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第二届晋剧艺术节在太原精彩开唱 晋剧《于成龙》演职人员与观众见面。本报记者 王昕 摄 ...
恶心!上海知名景区门口有人卖不... 近日,有网友反映在上海野生动物园门口,买到街边摊贩售卖的不明饮料,网友称“封口直接能拧开”,疑似有人...
今晚平顶山(60)|陶瓷青创市...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平报融媒记者 付纪元 9月13日下午,秋日的阳光洒在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的...
画家邱汉桥的水墨世界:在雄浑山... 在中国当代山水画领域,邱汉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名字。这位1958年生于湖北的艺术家,用四十余年的艺术实...
惠丰钻石:9月16日融资买入4... 证券之星消息,9月16日,惠丰钻石(839725)融资买入44.7万元,融资偿还55.8万元,融资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