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将按照你的要求,对文章逐段改写,保持原意不变,同时适度丰富细节,字数变化不大:
---
苏联灭亡:特权盛行,民众苦难深重
苏联曾是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它在历史上两次成功击退了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第一次是1918年至1920年间的十四国联军入侵,第二次则是1941年至1945年抵御纳粹德国的全面侵略。
然而,这个军事上极具威慑力的联盟,为什么只存在了短短74年,就轰然崩溃,甚至比许多封建王朝还要短命呢?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主要有以下几点:
战时实行的共产主义政策在和平时期根本不适用。苏联体制高度集权,导致普通百姓缺乏监督权和参与权,国家权力过于集中。
这种体制直接压制了群众的积极性、创造力和主动精神,生产力发展受阻,民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社会不满情绪因此逐渐积累和激化。
在经济结构上,苏联虽然在重工业方面能够与美国匹敌,但轻工业、农业和日用品领域却长期被忽视,而这些恰恰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自20世纪20年代以后,苏维埃代表的选拔日趋严格,主要由党组织精心挑选,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表面上,工资差距较小,普通官员的收入仅是最低工资工人的三倍左右,但1921年后,苏联高级官员开始自我加薪。1922年时,官员工资已达到最低工人八倍,到了1934年更是飙升至三十倍。
1953年斯大林去世时,苏联的官僚特权阶层已初步形成,并日益根深蒂固。
此后,赫鲁晓夫试图削减高级军官的高薪待遇,结果遭遇了强烈反对,这些特权阶层联合起来推动将他撤职。
苏联的特权阶层不仅薪酬丰厚,还享有更多住房、别墅、汽车、游艇、专属食堂、特供食品和商店,以及海滨度假和夏季狩猎等奢华待遇。
当时夏天,苏联政府机构几乎停会,因为官员们纷纷效仿旧社会的贵族,选择外出狩猎,变相成了新贵族阶层。
1935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访问高尔基时见到,著名作家被当作贵族一样供养,身边有四五十名仆役,日常来访的亲友数十人,住在富丽堂皇的别墅中。
这让罗兰感慨不已,苏联成立才十八年,体制便开始腐化变质。
在封建社会,特权阶层往往集官员、地主、房东和资本家多重身份于一身。
而苏联的特权阶层与封建贵族有明显差别,他们原本是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地主、贵族、资本家和富农。
变成特权阶层后,他们又不同于资本家,因为资本家掌握生产资料,而苏联特权阶层则依靠无监督的巨大权力,直接控制国家财政和公有资产,肆意敛财,极尽奢华享乐,使原本的公有制变为“官有制”。
广大的苏联民众对特权阶层的腐败贪婪,财富不断攀升,而自己生活却日益艰难,看得清清楚楚,自然愈发疏远和不满。
可以说,特权阶层的形成、横行霸道和对国库的掠夺,成为苏联解体、人民离心离德的根本根源。
苏联成为联盟国家后,曾设想将苏维埃联盟扩展为全球性的“世界联盟”,通过不断同化和兼并其他国家实现这一目标。
但事实证明,苏联对内部的各民族和加盟共和国治理不善,民族矛盾激化,权力分配失衡,所谓“世界联盟”只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虚幻不实。
虽然名义上是联盟制,苏联内部却盛行大俄罗斯民族沙文主义,自治权被大幅削弱。
俄罗斯族大量被派往各加盟共和国任职和生活,试图同化当地民族,原有地方领导也被清除。表面上看似有利于维护联盟稳定,实际上这种简单粗暴的手段埋下祸根。
例如1986年,戈尔巴乔夫任命俄罗斯族科尔宾为哈萨克斯坦第一书记,替代了当地民族库纳耶夫,直接引发了阿拉木图骚乱,数千名大学生走上街头抗议。
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从未给予真正平等,始终实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代尤为明显,大俄罗斯民族沙文主义膨胀至极,公然出兵干预别国内政,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令苏联民众十分不满。
列宁斯大林之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执政,二人都大搞个人集权和个人崇拜,权力高度集中。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面对严峻经济危机束手无策,体制依然陷于封建主义与教条主义泥潭。
众所周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多因周期性生产过剩,而社会主义经济危机则主要表现为长期生产不足和供应短缺。
正如前文所述,苏联重工业远超轻工业和农业,三者比例严重失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借鉴社会主义的宏观调控和社会福利机制,成功缓解经济危机。
而苏联却顽固坚持计划经济模式,直到1989年东欧六国剧变,纷纷推行市场经济,苏联才意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紧迫性,但为时已晚。
1991年,苏联经济增长率跌至-12%,通货膨胀严重,投机活动猖獗,民众怨声载道。
同年,叶利钦以民主派身份当选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苏共迅速被抛弃,没人再为其辩护和保卫。
那么,西方的和平演变对苏联解体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毋庸置疑,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外因,但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分析,这属于次要因素。苏联崩溃的根本原因在于特权阶层的腐败横行,特权集团逐渐演变为剥削阶级,社会主义公有制沦为资本主义私有制。
希望苏联的灭亡经验,能为世界其他国家敲响警钟,避免重蹈覆辙。
---
这样改写后,文章结构和信息保持完整,同时增加了细节和描写,表达更丰富。你觉得这个版本如何?需要调整语气或者风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