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两张是岁月都江堰首次刊发的都江堰老照片
上面的照片拍摄时间大概在1950年代,你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吗?干活的地点是在现在的都江堰哪里?第二张照片好像在飞沙堰那里吧、
我在都江堰等你
都江堰之水润泽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期间,都江堰水利工程免不了要修缮(岁修为主)。
修缮就要截流、筑堰等工作。在没有钢筋混凝土的时代,人们怎样拦水截流呢?
图一:杩槎竹笼截水
当然,冬季自然断流是岁修的一个最佳的选择方式,但是冬季都江堰的水往往也是断不了的。
于是,围堰垒石、开沟引渠等人工方法屡试不爽。除此之外,聪明的都江堰人还想到一个方法,利用老灌县树多竹茂的优势,选择适当的木料制作杩槎拦水。
一般采用三根(四根)壮实木料扎成三角形,组成杩槎。伐竹编制竹笼(笼篼),一种长圆形、大孔、两头锁口或一头开口的筐子。
然后将杩槎立于水中,竹笼里装满石头,二者连在一起就可以防洪、截流岁修河道了。
图二:1950年代杩槎竹笼放水
不管是木匠、泥匠、篾匠、瓦匠、铁匠等农村匠人活路,我父亲几乎都会,样样还比较精通,各种工种的徒弟加起来好几十人。
我家从茅草房、水泥瓦房到楼房的升级换代,都是父亲带领家人和他的徒弟们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制作杩槎和编制竹笼对他来说更不在话下。
图三:杩槎搭建的临时桥
父亲多次到都江堰水利工程处制作过杩槎竹笼,他也在都江堰沿江乡(今石羊镇)地段金马河对岸的温江区赵家渡制作过杩槎、编制过竹笼。
在赵家渡编制竹笼时的印象我特别深,时间大约是1970年代左右,那时金马河边上军队在演练大炮打飞机。解放军坐在能够旋转的草绿色炮台上,瞄准天上盘旋的飞机(模型机),轰隆隆弹无虚发。
编制竹笼的空隙,父亲抽空带我观看不远处的解放军演练。
连环画和电影里才有的战斗情境就在眼前,威武的解放军让人羡慕极了,我巴不得能够穿上草绿色军装,保卫祖国。
印象深刻的还有那一年崇庆县大修金马河,父亲被村上叫去教村民编制竹笼,崇庆县三十六个乡(那时都叫公社)全部集中在灌县沿江乡清凉村至崇庆县廖家乡詹湾村十几里路的金马河边修河埂。
父亲劳动时带着我,后来我才明白其实我跟着父亲是在混饭吃,那时吃饱肚子是一件难事。
我年龄小,由于耳濡目染久了,居然也学会了编制竹笼。
敞口竹笼
编竹笼惬意的事,不只是我跟着父亲编制竹笼混饭吃,有香喷喷的蒜苗子回锅肉打牙祭,也不是观看一长串编制的竹笼如游动的巨龙,也不是观看金马河边上肩挑手杠修河的千军万马,而是到了晚上还有坝坝电影看。
也许你要说,就个坝坝电影呗,有啥子了不起,我也看过!但是我要说的是,只要你不在沿江清凉村到廖家詹湾村一带居住,可能你就没有体会过金马河边坝坝电影特有的乐趣。
有啥子不同的乐趣呢?
因为崇庆县三十六个乡(当时全县70多万人口,灌县40多万人口)在此修金马河埂,从灌县(都江堰)沿江乡一直修到崇庆县廖家乡。沿江乡这一段金马河埂是崇庆县人民大公无私援建的。
为丰富民工的生活,很多个晚上,十多个乡的电影队在河边上放坝坝电影。一个夜晚里,河边坝子上十多个地方在放坝坝电影,那场景多么让人“朝三暮四”,你没看过吧!
两头锁口的竹笼
父亲带着我从这个放影点跑到那个,看看哪个乡放的电影“好看”,有时结果一部都没看全。
坐在金马河边的石头上,一晚上看了十几处坝坝电影,特别的舒坦。更让人高兴的是修河即将结束前,各乡为了庆祝胜利而圆满竣工,连续几个晚上都在河边上扯起二十多个档子(放电影投影的白布)放电影。一晚上竟然可以转着看二十多处坝坝电影,你没享受过吧。
每天晚上看完电影,父亲还要带着我去检查一下白天编制的竹笼,至于他检查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我小时候学会编竹笼,融会贯通也能编制背篼、巴笼(装鱼用的)等竹筐了,可惜我没因此收过徒弟,也没挣过票子,随着国家不断富裕,竹笼渐渐被铁丝笼篼代替了。
转眼间,祖国日新月异,繁荣富强,工业可以说实现机械化操作了,一台推土机半天的工作量可能相当于父亲和他的所有徒弟们几天的工作量,岁修都江堰也用不着再做杩槎,编制竹笼铁丝笼了。
父亲也不再制作杩槎编制竹笼铁丝笼,专职修房造屋。
景区园里的杩槎竹笼
如果你感觉遗憾,没见过经典流传几千年的杩槎、竹笼,你可以到都江堰景区一游,现在景区里还能见到它们的踪影。
作为艺术品,你在与不在,杩槎、竹笼它们天天都在那里。
如果你说,这些杩槎竹笼不是活的,是用来摆起看耍的样品,也没关系,清明节你到景区来,每年都江堰都要举行隆重的“清明放水节”活动,杩槎竹笼截流现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不了的,近一个月的放水节现场天天有鲜活的表演。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
杩槎竹笼,你有它们的故事吗?我在都江堰等你!
编辑/赵家明(岁月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