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学良临终前,终于道出西安事变秘密,蒋介石曾命令他一生保密
创始人
2025-09-17 07:02:12
0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35年,在共产党发布《八一宣言》之后,张学良杨虎城一方面不想内战,另一方面厌恶日本侵略者,最终还是决定和我党进行初步联合。当然站在张学良的立场上,他除了国仇家恨之外,更多的是对“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不满。

基于此,他和杨虎城在1936年直接发起“兵谏”,就在这时,蒋介石的一番话让张学良愣住了。后来等他临终前,才亲口说出蒋介石要求他保密一生的秘密,那么,这个秘密究竟是什么?

情况危急,老蒋使出一招保命

1936年12月4日,这一天正是老蒋抵达西安的日子,同时也是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到最后通牒的日子。他们接下来如果不继续对付红军,那就会面临军队被抽调的风险。对此,两位将军自然不愿意,四目相对之下也默契地对蒋介石这个上级进行了劝说。

可此时的老蒋内心只有自己那个不合时宜的战策,死活不愿意接受事实。在好话说尽之后,两人也没办法,最终为了国家还是打算进行兵谏。他们的目的是逼老蒋接受“联共抗日”,这个时候时间已经来到同月的12日。

蒋介石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陕西临潼华清池被手下扣留,眼见张学良一副严肃的模样,他的内心一阵紧张。

到了一个公馆,张学良才放慢速度让人进去,就在这时老蒋知道自己必须做些什么了。于是他在张学良将门关闭时很严肃地盯着他说:“我有个包不小心丢在刚才那个地方,里面都是机密文件……”张学良见状马上明白他的意思,急忙转身跑到华清池疯狂寻找,最终在角落看到了一个黑色的公文包。

他把包拿到手的时候犹豫了一下,紧接着,看了看公馆的方向后,还是打开卡扣。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里面除了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旧军事地图之外,竟然还有一沓自己给宋美龄写的信。

张学良的记忆也随之回到了初次见宋四小姐的那天,按照常理来说,两人门当户对女俏男俊是应该在一起的。可那时的自己有妻子有情人,因此只能把这位宋四小姐当成红颜知己。后来蒋介石又抱得美人归,张学良只好遵照习俗保持距离,但内心有一丝不甘心。

从回忆中抽离回来的张学良望着这些信,当下并没有拆开,只是内心百感交集。想到宋美龄就想到蒋介石的意图,这位上司无端端留个公文包,其实目的就是为了保命。基于此,张学良本就对老蒋心存愧疚的心,又平添了一分内疚。

一时心软,造就余生监禁

虽然如此,但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于是他和杨将军在同月13日向全国官宣要一起抗日。不过蒋介石内心还是很难受的,熬了很多天,最终还是在同月24日接受了共产党这边提出的6项主张,这件事就告一段落了。

可这时宋家兄妹却出面求张学良尽快送老蒋走,不过底下人和杨虎城都不同意,见状,宋家兄妹又求张学良想办法。最后张学良打算瞒着大家送老蒋走,当时的周总理并不知道此事,当他知道时已经来不及劝对方了。

可见周总理已经预料到这次张学良去了就回不来了,果然之后老蒋就将他扣留起来,顺便用来威胁西安。后来张学良就被蒋家父子软禁了54年,这个过程他感觉自己就像笼中鸟一样痛苦,等他恢复自由出来时已经是1988年。

只能说,他对宋四小姐的心软和对老蒋的愧疚之情,造就了他余生的悲剧。

参考资料:

1:快资讯——张学良临终前说出西安事变一个惊天秘密,蒋介石曾要他一辈子保密

2:百度百科——西安事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六... 唐玄宗开元十九年设立“尚父庙”祭祀姜尚姜子牙时,以张良配享,另有十位名将从祀,其子唐肃宗李亨在上元元...
原创 因... #红颜劫:蔡姬的宿命转折 在历史的长河中,齐桓公与蔡姬的故事宛如一抹绚烂却又带着苦涩的色彩。 那一...
原创 宣... 赵姬与嫪毐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段充满戏剧性的篇章。公元前238年,这一年对于年仅十八岁的嬴政来说...
原创 晋...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因病去世,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天下,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暗流涌动的局势。早在16...
原创 晋... 晋文公四年(前633),晋文公重耳将晋国原有的二军扩充为上军、中军、下军三军,并设置将佐,实现了军政...
原创 聊... 当然,下面是对你提供的文章进行改写后的版本,保持原意不变,字数变化不大,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写,使内...
原创 皇...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皇帝这一至高无上的地位一直都是众多权臣和帝王子孙争相追逐的目标。为了争夺一个皇位...
原创 谁... 在清朝的历史上,有两位权力人物的暗中较量令整个朝堂风云变幻,一位是大清朝的掌权者、权谋深重的慈禧太后...
原创 隋... 隋文帝废黜了嫡长子杨勇,立次子杨广为太子,这一历史事件成为了代价极其沉重的废太子事件之一。在隋文帝的...
原创 毛... 毛主席的博学多才一直为人称道,尤其他对书籍的热爱可见一斑,尤以《三国演义》为最。他对这本书的喜爱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