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爷常针灸?海昏侯墓发现我国迄今最早钢制医用毫针
创始人
2025-09-17 06:02:00
0

新华社南昌6月25日电(记者袁慧晶)记者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一项最新考古研究成果显示,海昏侯墓出土的针状金属物被确认为最早的采用炒钢技术制作的医用毫针,是西汉时期医疗器具在材料和形制上嬗变的直接证据,对研究中国针灸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海昏侯墓出土的玉管及其内的医用针具。(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领队杨军说,这组医针出土于刘贺墓内棺贴金漆木盒内的玉管中;受埋藏环境影响,发现时已断为多截,锈蚀严重,保存较差。“从玉管断面可见至少5枚针状物,仅1枚可抽出,数枚残断于内,表面附着物中可辨识出泥化的纺织物。”杨军推测,这些针状物或是包裹于织物中再塞入玉管的,这样既卫生又方便拿取。

为最大限度保证文物安全,研究人员未将针状物全部取出,仅以某段玉管残件和在文保清理过程中从玉管断处掉落的针状物残件为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发现其为锻造的炒钢制品,截面直径仅为0.3至0.5毫米。

玉管内的医用钢针截面直径仅为0.3至0.5毫米。(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参与海昏侯墓文物整理研究的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博士王楚宁说,据同墓出土的“九针具一”签牌,可确认此针为传世医经文献中“九针”的一种,是非常明确的医用器具。这些针具的粗细程度已接近现行针灸针的针体直径。“《黄帝内经》记载的毫针适应证多以‘痹’类疾病为主,结合墓中出土的药用地黄炮制品,对应了史书记载的刘贺身患‘痿’疾。”

图为海昏侯墓出土的玉管及其内的医用针具。(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普通铁针易锈蚀,反复刺入人体易感染;金银针质软易断,很难制作得足够纤细;而钢针在临床上可施用的针刺手法更为多样,也更方便留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副研究员周琦认为,海昏侯医针的出土是针灸发展史的重大发现,实证医用针具形制由砭石到金属针的质变。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文献研究室主任顾漫说,海昏侯医针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钢制医用毫针,是西汉时期钢铁冶金史和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重要实物证据。这表明,至迟于西汉时期,炒钢技术已应用于中医针灸针的制作,材料学的进步推动了中医针刺工具的演进与针灸医学的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京一小区楼道总有人左顾右盼?... 导 读 近日,通州警方接到多起丢失快递报警,经过缜密侦查,警方打掉一个在多个小区流窜、专门盗窃居民家...
新书推荐丨《烽火沂蒙山》:烽火...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已任局长8年的雷经纬,任上被查 11月20日,四川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消息:宜宾市林业和竹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雷经纬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
错过要再等两年!深圳市福田区将... 深圳市福田区将迎来文化艺术盛事。由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主办的第五届“...
当艺术走进社区,杨浦的文化脉搏... 人民网上海11月21日电 (记者董志雯)深耕多年的杨浦文化品牌项目“百姓艺苑”再次迎来“期末汇报”。...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李欣被查 【导读】中国医药原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李欣接受审查调查 中国基金报记者 晨曦 医药反腐最新消息,李欣...
原创 奇... 在抗日战争期间,有一位特殊的日本人,他的事迹在中国流传甚广。他的名字叫坂本寅吉,虽然他是日本人,但在...
新华网文化观察丨年轻人抢着去博... 新华网北京11月21日电 题:年轻人抢着去博物馆“干饭” 新华网记者 潘子荻 欣赏完四川博物院珍藏的...
原创 三...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影响力深远。许多人至少读过一遍,甚至有不少“三国迷”将书中的武将进行...
古时候买一幅字画要多少钱? 点上方蓝色字体一键关注书画 | 篆刻 | 鉴藏 | 国学 | 人文 | 历史 中国的书法市场在汉代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