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秋天,余秋里接到命令,率领部队在管涔山地区指挥战斗。半夜时分,忽然收到了贺老总紧急电报,命令他连夜赶赴军区,有一项重要任务等待他。余秋里虽然不清楚具体情况,但立即遵命,带着部队火速奔赴军区。等他赶到时,贺老总因事外出,由参谋长周士第接待。在交谈中,余秋里才了解到,此行的关键内容主要是围绕8团当前的状况展开的。
余秋里率部打进管涔山时,团内人数只有1800人,经过半年多的鏖战,8团报上来的兵力却增加到2100人。周士第开始以为是统计数字出错,立刻叫他来核实。余秋里断然表示没有弄错,人数确实是2100人,这让周士第十分疑惑,心想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人数增长了这么多。
1941年5月,余秋里带领刚刚缩编后的八团进驻管涔山地区,投入与日军的激烈战斗,目的是保护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团长因其他原因未能到岗,余秋里作为政委,肩负起全面指挥的重任。刚抵达阎家村,面对陌生环境,余秋里便派出侦察员深入周边几个村庄,探查敌情,寻找本地的抗日力量,以便获得更多可靠情报。
不久,当地县委的同志被召集过来,详细介绍了情况。原本这里由阎锡山部队驻守,但随着日军进攻加剧,阎锡山匆忙撤退,日军迅速占领武宁,派遣重兵加强管控。日军在每个村庄建起村公所,拉拢村民,为其传递情报,凭借强大实力对地方进行渗透,致使抗日斗争难以开展。目前,地方同志仅能控制三个村庄,情势极为艰难。
这其中有一个非常小的村子,只有十几户人家。直到杨静和增援的主力部队赶来,才终于看到一线希望。余秋里得知这支队伍缺乏武器和基层干部,抗敌只能小打小闹,于是立即从部队中调拨团级和营级干部支援杨静,同时配发一批手枪给县委同志。作为政委,他深知没有坚实的组织支持,任何抗战工作都难以取得实质进展。
经过地方同志建议和侦察,8团最终驻扎在吴家沟地区。三个村子的百姓得知八路军来了,既高兴又忐忑——他们渴望摆脱日军欺压,却也担心八路军能否真正站稳脚跟,若失败后果将更为严重。余秋里清楚他们的顾虑,立刻派遣侦察兵,在地方县委的协助下,详细了解敌军动态。
6月20日,8团士兵安顿妥当后,侦察兵报告日军向阎家村发起进攻。余秋里果断派兵增援。经过连续三天两夜的激烈战斗,我军巧用地形优势,成功击退敌军,虽然付出了五名战士牺牲的代价,但歼敌五十余人,极大提升了我军的声誉和士气。
随着战事推进,当地百姓终于松了一口气。8团继续保护周边村庄。8月初,岢岚县的日军连队派出三百余兵力大举进犯鸡儿墕地区,进行掠夺。这支日军不仅搜刮了数百头牛和上千只羊,还抢走了大量粮食,并在当地点火做饭,准备夜宿。余秋里立即派出侦察兵跟踪,组织二营、三营迅速出击。
部队抵达鸡儿墕已是半夜,敌军吃完饭正放松警惕休息,八路军战士趁机悄然接近,突然发起猛烈攻击,令日军措手不及。敌军甚至来不及拿起武器,就被我军打得溃不成军。这场战斗我军歼敌近百人,成功夺回被掠走的粮食和牲畜,缴获60匹战马,战士伤势轻微。战后,一名战士看着牛羊,忍不住舔了舔嘴唇,向余秋里请求:“能不能宰几头,改善伙食?大家好久没吃肉了,有时连饭都不够吃。”
余秋里当即严肃回应:“我们都是贫苦出身,知道这些牛羊对村民的重要性,绝不能让群众失望。”话音刚落,战士们都感到惭愧,随后把战场清理干净,把抢来的物资全部归还给村民。看到八路军送回失物,老百姓喜极而泣,这件事在当地广为流传,八路军成为百姓最可靠的依靠。
此后,8团频繁发动主动进攻,伤亡轻微,战绩显著。冬季,余秋里组织部队攻占被日军占领的煤矿,确保百姓有足够煤炭过冬。战前,战士们先秘密潜入矿区侦察,掌握详尽情报后,选择最佳时机发起攻击。战斗中,8团拼尽全力,发现矿区内关押着许多国军俘虏。解救后,余秋里对他们说:“想回家,组织给发路费;不想回家,就加入八路军,跟敌人报仇!”俘虏们纷纷响应,加入八路军。此役后,8团人数激增至2100人,部队站稳脚跟,建立了根据地,继续顽强抗战。
在余秋里的领导下,八团有效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吸引了周边多支抗日游击队归附,逐渐壮大成为军中主力团。1947年,随着蒋介石对延安地区的进攻加剧,余秋里被调回延安。冬季来临之际,他组织并改革陕甘宁地区保护党领导干部的部队训练,牢记毛主席“个别和一般相结合”,“领导干部要与群众结合”的教导,改进训练方式,提升部队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训练场地遍布各地,为未来战斗奠定坚实基础。
建国后,国内资源极为短缺,尤其是石油这种关键战略资源供不应求。老将李聚奎年事已高,需要一位更加年轻有为的将军接手创新工作。余秋里被彭老总极力推荐,出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初接任时,他坦言不懂石油专业,担心难以胜任。毛主席鼓励他说:“你是人才,能打仗,也能做好政治工作。建设新中国是前所未有的事业,不懂就学,慢慢克服困难。”
余秋里不再推辞,毅然承担起这一重任。朝鲜战争爆发后,我军急需石油,国内开采能力有限,只能高价从外部采购。作为一名坚定的领导者,他带领干部们踏遍多个地区寻找油田。初期多次失望,几处潜在油田无油,令他焦急万分。
直到1958年,他坚持不懈,结合自学地理知识和实地勘察,成功发现二十多个大型油田,石油大作战取得圆满成功。余秋里同志以独臂将军的身份,在各个岗位上均表现出色。1964年他重返军队任职,后升至总政治部主任。85岁高龄时因病逝世,军民无不怀念,致敬这位忠诚勇敢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