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永芳:明首位降清边将,搞垮明军十余万,后世子孙重臣频出
创始人
2025-09-17 04:02:18
0

好的,我帮你将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字数差异不大,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使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

如果提到清朝初期(也就是后金时期)那些归顺大清的明朝边将,大家最先想到的往往是“三藩”,实际上应该称作“四藩”:

耿仲明和孔有德同时归顺大清。耿仲明在太宗皇帝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时被封为怀顺王,后来顺治帝继位时又改封为靖南王,成为三藩之一;孔有德在太宗皇帝称帝时被授予恭顺王,顺治帝时期改封为定南王,然而他因战死广西战场,爵位被取消,从而使原本的四藩变为三藩。

紧随其后的尚可喜也归顺了大清,被太宗皇帝封为智顺王,满清入关后又被改封为平南王,成为三藩之一;

而吴三桂则是“三藩”中归顺大清最晚的一位,顺治元年才归顺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并被封为平西王。

不过,不论是三藩还是四藩,他们归顺大清的时间都不是最早的。实际上,最早归顺后金(清朝前身)的明朝边将是李永芳。早在努尔哈赤称汗的第三年(1614年),李永芳就已经归降后金。作为第一个投降的明朝边将,李永芳对后金的意义非同小可,因此努尔哈赤还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了他,显示出对他的高度重视。

历史证明李永芳的选择非常正确。除了他本人成为了后金的额驸,他的子孙后代也多次与爱新觉罗家族联姻,不仅有后妃,还出过许多重要朝臣。李永芳的家族因此在大清的政治和军事舞台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李永芳出身于辽东的一个名门望族,早年入仕,逐步晋升,最终担任抚顺千户所的备御官。1614年,明朝为了加强对抚顺城的防守,特地将李永芳升为游击(从三品)。从此,李永芳以游击身份坚守抚顺长达四年。

直到1618年,也就是后金天命三年,努尔哈赤正式率军攻打明朝,抚顺城成为其重要战略目标。努尔哈赤亲自率军包围抚顺,并致信李永芳,希望能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这座城池。

李永芳在看到努尔哈赤的信后,果断决定归降后金,亲自出城跪拜努尔哈赤。归顺后,努尔哈赤迅速将抚顺城的百姓编为千户,迁往赫图阿拉城。

作为首位归顺的明朝边将,李永芳受到了厚待,被授予三等副将职务,甚至娶了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长女为妻。虽然这并非他的第一任妻子,但因这桩婚姻,他被称为“抚西额驸”。

后来,李永芳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岳父阿巴泰的孙儿翁古,这位翁古是李永芳妻子的侄儿,同时也是温良固山贝子博和讷的嫡长子,出身名门,是开国功臣武勋王扬古利的后代。

李永芳归顺后,明朝失去了战略要地抚顺,震怒之下集结12万大军分四路围剿后金。四路军队相距几百里,而后金的势力范围只有约三百里,这使得后金面对的是明显的劣势。

李永芳建议努尔哈赤:“无论他们分几路来,我们只用一路兵力迎战。”正是这条策略使后金以少胜多,成功改变了辽东的局势。

之后的每次战役,太祖皇帝都携李永芳同行。李永芳屡立战功,被提拔为三等总兵官。太祖对他的信任可见一斑,甚至让他参与制定后金的典章制度,还委以重任,统领一支由汉人组成的万人大军。

李永芳不负所托,战场上屡次建功,同时也积极劝降明朝边将。其中最值得骄傲的是成功劝降参将孙德功,孙德功主动献出重镇广宁,助力后金深入明朝腹地,甚至威胁到明朝首都。

尽管李永芳深得太祖信任,但因其曾是明朝游击,努尔哈赤对他既信任又存疑。尤其在辽南,刘爱塔归顺明朝后,李永芳逐渐被疏远,权力被削,直到太宗皇帝皇太极继位,他才重新得宠。

天聪元年(1627年),李永芳随贝勒阿敏征讨朝鲜,阿敏采纳其建议与朝鲜结盟。四年后,皇太极设立汉军旗,李永芳辖区仅有六个佐领,不到两千人,权势远不及以往。

天聪八年(1634年),李永芳获封世袭三等子爵,后于同年病逝。虽然李永芳离世,但作为首位归顺后金的明朝边将,且为太祖孙女婿,其家族迅速崛起,成为汉军旗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世家。

他的长子李延庚,曾任游击、参将及吏部汉承政,深受两代皇帝信任。但后来因厌恶后金的暴政,决定归顺明朝,在秘密传递情报时暴露,最终被处死。

次子李率泰,自小侍奉太祖皇帝,名字由皇帝亲赐。16岁时迎娶宗室女为妻,成年后随太宗皇帝征战察哈尔、朝鲜和明朝,立下赫赫战功,晋升副都统。顺治元年随多尔衮入关,参与击败李自成。次年随多铎南征,攻克扬州、江宁。顺治三年,随端重亲王博洛平定江浙,封为二等阿达哈哈番兼骑都尉。顺治八年任吏部侍郎和弘文院大学士,权倾一时。

尽管父亲已逝,李率泰将家族带上巅峰,深得顺治帝宠信。顺治九年获世职,顺治十年受洪承畴荐举,任两广总督,成功抵御李定国南明军。顺治帝封其太子太保,调任浙闽总督。因战功晋升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但顺治十六年因罪削职,仍任福建总督。康熙三年因降服郑经部将获正一品加封,多次请求退休未果,最终于康熙五年在任上去世,享年59岁。逝后被追赠兵部尚书,赐谥号“忠襄”。

李永芳的第三子刚阿泰,随父归顺后清朝,成年后跟随军队征战。顺治五年授宣府总兵,负责剿灭山西至宣化地区山贼。顺治六至八年立下不少战功,升任都督同知。但因下属贪污案被革职,未再复出,终老家中。

尽管刚阿泰身败名裂,他的女儿依旧凭借八旗身份参加外八旗选秀,康熙十年入宫成为福晋级别妃子。此时,康熙朝后妃等级尚简,除皇后和皇贵妃外,即妃、庶妃(福晋、小福晋)和格格。刚入宫即为福晋,足见李氏家族地位显赫。

同为汉军旗出身的孝康章皇后(康熙生母)初入宫仅为格格,生下皇三子玄烨后也未晋封福晋,直至康熙即位才尊为圣母皇太后,方获福晋待遇。相比之下,李氏入宫时地位更高。

康熙十六年首次大封后宫,册封钮祜禄氏为皇后、佟佳氏为贵妃,另有七嫔。七嫔为仅次于皇后贵妃的尊贵等级,李氏位居七嫔首位,身份尊崇。她甚至超过了比她入宫更早、为康熙生子公主的马佳氏(荣嫔)和乌拉那拉氏(惠嫔)。

若李氏能生皇子,晋封为妃理所当然。然而她虽受宠,却未获皇子,止步嫔位也属正常。康熙二十年再封妃时,惠宜德荣四妃均凭“母凭子贵”晋封为妃,均在李氏之上。

李氏无子且未获更多宠爱,处境艰难,毕竟康熙后宫宠妃众多,包括孝诚仁皇后、孝懿仁皇后等显赫人物,李氏偶尔受宠难成怀孕。

宫中有“子凭母贵”“母凭子贵”之说,李氏未生子女,康熙不宠她,止步嫔位不足为奇。

奇怪的是,康熙三十六年后李氏销声匿迹,且在景陵妃园寝未见其宝顶。但道光、宣统时期《呈列圣位下后妃清单》仍称其为安嫔,说明她未被贬黜。

那么李氏究竟去了哪里?地位较低的妃嫔都葬于景陵妃园寝,为何李氏不在其中?唯一可能是被接回娘家。

在康熙后妃中,只有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和佟佳氏曾被接回娘家。李氏是否也如此,尚无定论。

单看李氏在康熙朝前期的地位,家族实力不可小觑。尽管父亲刚阿泰已被革职,伯父李率泰入阁拜相,五叔李巴颜地位显赫,都是家族重要支柱。

李巴颜在入关前任参将,围攻锦州时大败洪承畴,因功升正蓝旗都统一。满清入关后随军征战北方,被封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韩...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47年,东野主力军带着强大的战斗力向驻守在东北的国民党发起了全线进攻。随着我军...
原创 钱... 钱学森当年历经千难万险归国的传奇,与女儿钱永真在美国落地生根的人生轨迹,形成了强烈的时代反差,一度引...
原创 国... 解放战争尚未彻底结束时,国民党反动派已经意识到自己即将走向灭亡,蒋介石在此时开始为自己和国民党高层准...
原创 清... 清宫剧,这种充满古老宫廷气息的影视作品,早已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个无法忽视的独特存在。每每提及,观众便...
“不忘初心 逐梦前行”文献图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民革上海市委会成立70周年。昨天,在上海四...
原创 清... 康熙在其一生中育有三十余名儿子,其中有二十多位活到了成年,而在这些儿子中,过得最为悠然自得的恐怕是他...
原创 秦... 好的,我帮你把文章改写一遍,保持段落语义不变,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全文字数变化不大: --- 在...
原创 正... 头条深一度 翻开我国的古代史,您会发现其中有一大半都充斥着战争的篇章。这些战争的背后,涌现了许许多...
IP破圈启示录:三谋重构三国文... 当漫威宇宙用十年布局收获全球拥趸,当某电影证明中国科幻的无限可能,一个永恒命题再次浮现:什么样的文化...
原创 百... 好的,我帮你改写一遍,保持字数变化不大,并且增加一些细节描写: ---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