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岳泉先生(1877年—1953年)被誉为中国人寿保险业的开创者,是一位杰出的实业家,因其卓越的贡献而被尊称为“寿险大王”。他传奇而跌宕起伏的一生成为后人慕名传颂的佳话。吕岳泉于民国元年创办的华安合群保寿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安”)是中国近代史上首个完全由华人独立经营并专注于寿险业务的保险机构。华安在规模上领先于当时其他保险公司,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和卓越的管理理念更是赢得了近代金融史和保险界的广泛赞誉。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华安曾在中国率先创办《华安杂志》,开创了华商保险企业办报的先河。此外,在不同的经营阶段,华安还相继推出了两种报刊。吕岳泉善于利用这三种报刊塑造企业形象并进行产品推广,彰显了他在经营策略和市场营销上的独特才华。
在吕岳泉整整四十年的保险生涯中,他游刃有余、运筹帷幄,创造了许多保险界的奇迹。其中,业界对此称道的主要有三条重要经验:
首先,他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深知在保险业内,社会声望乃立身之本,吕岳泉通过各种方式邀请了众多社会权势人物,例如黎元洪、冯国璋、徐固卿和杨耿光,连同商界领袖陆文韶、程霖生、王芳畦等人,共同入股或担任董事。同时,他逆流而上,破格高薪聘用来自永年公司的外籍专家担任总经理和计算师,并让他们负责培训中国员工,这一创新举措赢得了后人的称赞,称之为“借鸡取卵”。前者的做法如同“拉大旗做虎皮”,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而后者则让华安能够乘着巨人的肩膀快速起步,在华商寿险界占据了领先地位。
其次,吕岳泉十分注重公司的信誉建设。在保险业中,赔偿是否及时公正,是企业生命所在,尤其是在国内寿险市场尚处于尝试阶段。华安刚开业不久,便遇到一桩悲剧:一位商号的员工在投保后不幸遇车祸身亡,他的家属面临生活困境。华安立即派人上门慰问,并按规定进行了全面赔偿,显示了吕岳泉“把信誉视为生命”的商业信条。
第三,吕岳泉在宣传推广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经济落后的阶段,十九世纪中叶伴随西方列强的侵略,保险这一“舶来品”对于大众来说仍显得非常陌生,除了少数留学归来的精英,大部分人并不了解保险的性质与用途。此外,从1865年中国第一家保险公司成立到1914年间,共有39家保险公司相继成立,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面对实力强劲、经验丰富的外资企业,刚起步的华商保险公司显得格外脆弱。
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具备人才和良好的信誉,要让大众认识并选择投保,关键在于有效的宣传。为此,吕岳泉采取了多项举措:他在《申报》、《新闻报》等主流媒体上刊登广告并发表关于寿险的短文,举办记者茶话会讨论寿险业的重要性,邀请黎元洪、冯国璋、陈其美、王一亭等名流在主流媒体上撰写辞章,为寿险业和华安公司大加赞美。然而,仅仅依靠社会媒体的零散曝光,其效果毕竟有限。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自我宣传的渠道。通过不断传播保险知识,维系与保户的感情,才能有效展现公司实力并吸引客户。因此,《华安杂志》、《华安》和《华美》等三种企业刊物相继问世以满足这一需求。(未完)
华安公司随后又重新推出了《华安》月刊(1933年6月—193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