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文|云初
编辑|云初
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讲康熙皇帝得知自己的老臣索额图被活活饿死在监牢里,顿时暴怒如雷,立刻下令抄家,还把索额图的儿子们统统处死。看起来像是君王对功臣的迟来愧疚,实际上却颠倒了时间顺序。真相远比传说更加残酷。
从功臣到死囚的四个月
康熙四十二年五月,一道圣旨传来,67岁的索额图被从家中带走,直接押进宗人府。这位康熙朝的第一重臣,此时已经退休两年,正在家中颐养天年。
宗人府的狱卒们都很奇怪。索额图什么大罪?康熙给出的罪名模糊得要命:"结党妄行,议论国事。皇太子在德州,尔乘马至中门始下,即此尔已应死。尔所行事,任举一端,无不当诛。"
翻译过来就是:你跟太子勾结,你骑马进门时没及时下马,你做的每一件事都该死。
更让狱卒们震惊的是,康熙竟然下令给索额图戴上九条铁链。按大清律,连死刑犯也只戴三条铁链,九条铁链是什么概念?每条铁链重约五斤,九条就是45斤。一个67岁的老人,身上压着45斤的铁链,还要在潮湿阴暗的牢房里度日。
索额图曾经是何等人物?辅政大臣索尼的三儿子,孝诚仁皇后的叔父,康熙的岳叔父。当年康熙还是个16岁少年时,正是索额图帮着设计抓住了专权的鳌拜。那时候两人几乎是生死之交,无话不谈。
擒鳌拜那一战,索额图的功劳无人可比。鳌拜权倾朝野时,索额图主动辞去吏部侍郎的高位,回到康熙身边当一等侍卫。为了麻痹鳌拜,他们精心策划,训练一群少年假装摔跤玩耍。索额图甚至想到把椅子腿弄断,用滚烫的茶杯烫鳌拜的手,趁机让少年们一拥而上。
计划成功后,康熙立刻任命索额图为国史院大学士,后来又升为保和殿大学士,成为内阁之首。那时的索额图春风得意,人称"三眼索相",与"万花筒明相"纳兰明珠并称朝中双壁。
可现在,这位曾经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的老臣,就这样被铁链锁在黑暗的牢房里。没有山珍海味,没有锦衣玉食,甚至连最基本的食物都越来越少。
九月,索额图死了。死因很简单:饿死的。
一个67岁的老人,身负45斤重的铁链,在缺衣少食的环境中熬了四个月,身体怎么承受得住?据说死前的索额图瘦得皮包骨头,完全看不出当年意气风发的模样。
康熙得知索额图死讯后,真的勃然大怒了吗?答案让人意外。
皇帝心中的第一罪人
索额图死后,康熙不仅没有愤怒,反而松了一口气。更可怕的是,在索额图死后的十年里,康熙一直在痛骂他。
康熙五十二年,也就是索额图死后整整十年,康熙在朝堂上指名道姓地痛骂:"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这句话分量极重。"本朝"是指整个大清王朝,"第一罪人"意味着索额图的罪行超过了所有人,包括那些真正的叛徒和敌人。一个曾经为大清立下无数功劳的功臣,怎么会成为"第一罪人"?
康熙的怒火其实早在索额图死前就已经积累多年。真正让康熙痛恨索额图的,不是什么骑马不下马的小事,而是太子胤礽的事。
胤礽是康熙和赫舍里皇后的儿子,也是索额图的侄孙。赫舍里皇后难产而死后,康熙对这个儿子倾注了全部的父爱,在胤礽刚满一岁时就立为太子。而索额图,作为胤礽的外叔公,自然成了太子最重要的支持者。
问题就出在这里。随着胤礽长大,康熙发现这个太子越来越不像话。胤礽贪财,收受贿赂,私自动用国库银子;胤礽冷漠,康熙生病时他面无表情,兄弟夭折时他谈笑风生;最要命的是,胤礽不甘心只当太子,想要早点登基。
在康熙看来,胤礽之所以变成这样,索额图要负主要责任。康熙后来痛骂索额图:"昔索额图怀私,倡议皇太子服御俱用黄色,一切仪制几与朕相似。骄纵之渐,实由于此。"
黄色是皇帝专用的颜色,索额图竟然建议太子也用黄色,这在康熙眼里就是造反的预兆。更让康熙愤怒的是,康熙四十一年,胤礽在德州生病,康熙召索额图去照顾。索额图在德州陪了胤礽一个多月,两人私下不知道说了什么,康熙怀疑他们在"潜谋大事"。
什么是"潜谋大事"?就是密谋如何让胤礽早点当皇帝。这触及了康熙最敏感的神经。历史上儿子弑父夺位的事情并不少见,康熙担心胤礽会对自己下手。
索额图的悲剧在于,他没有看清形势的变化。当年康熙年轻时需要他帮忙夺权,两人是战友;等康熙坐稳江山后,索额图却还在帮太子夺权,这就成了威胁。康熙要的是忠诚的臣子,不是给太子出主意的谋士。
1703年5月,索额图被抓。9月,索额图死亡。康熙下令抄家,处死索额图的两个儿子格尔芬和阿尔吉善,索额图的同党或杀或贬,赫舍里家族几乎被连根拔起。
这一切都是康熙亲自下令的,根本不存在什么"得知索额图被饿死后勃然大怒"。相反,索额图的死正是康熙精心策划的结果。
德州密谋的致命一月
康熙四十一年秋天,德州驿站。
太子胤礽突然病倒了,高烧不退,人事不省。消息传到北京,康熙立刻下旨:召索额图火速赶往德州照料太子。
这道旨意看似寻常,实际上是康熙布下的一个圈套。
索额图接到旨意时已经68岁,本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可皇命难违,他只能连夜收拾行囊,带着几个心腹仆人往德州赶去。马车在官道上颠簸了几天几夜,索额图心里隐隐感到不安。
德州驿站的院子里,胤礽躺在床上,脸色蜡黄。看到索额图进来,胤礽眼中闪过一丝欣喜,挣扎着想要起身行礼。
"太子殿下不必多礼,老臣来照顾您。"索额图赶紧上前扶住胤礽,心疼地看着这个从小看大的孩子。胤礽今年已经29岁,当了28年太子,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太子都要久。
夜深人静时,胤礽的病情稍有好转。主仆二人在烛光下低声交谈,仿佛回到了多年前在宫中的时光。
"叔公,我这太子当得太久了。"胤礽苦笑着说,"父皇已经49岁,身体还很硬朗,我什么时候才能..."
"殿下慎言!"索额图连忙打断,四下张望确认没有外人,"这话要是传出去..."
"叔公,您说我还有希望吗?"胤礽抓住索额图的手,眼中满是疲惫,"大阿哥虽然被父皇冷落,可他背后有明珠支持。八阿哥更是拉拢了不少人。我这个太子,反倒成了众矢之的。"
索额图看着胤礽憔悴的面容,心中五味杂陈。这孩子说得没错,太子的位置看似尊贵,实际上却如履薄冰。康熙迟迟不肯退位,朝中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较劲。
"殿下,您要稳住。"索额图思考了片刻,压低声音说,"皇上年纪渐长,总有退位的一天。您现在要做的就是保住太子之位,不给任何人机会。"
"可是叔公,我等不了了。"胤礽猛地坐起身,眼中闪着异样的光芒,"我听说父皇身体其实不太好,经常头疼。万一..."
"殿下!"索额图大惊失色,"您这是要..."
胤礽没有说下去,但两人都明白那个没说出口的意思。房间里陷入可怕的沉默,只有烛火在轻微地跳动着。
康熙在北京等着消息。他派到德州的暗探每天都会传回情报,关于索额图和胤礽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万岁爷,索额图和太子确实在密谋什么。"暗探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汇报,"奴才听到他们提到了'时机'、'准备'这样的词。"
康熙脸色阴沉如水。他早就怀疑索额图在背后教唆胤礽,现在终于抓到了把柄。这个从小陪伴自己长大的老臣,竟然敢帮着儿子算计自己!
一个月后,胤礽的病好了。索额图也完成了"使命",准备启程回京。临别时,胤礽握着索额图的手,眼中有种说不出的决绝。
"叔公,这次分别,不知何时能再相见。"
"殿下,老臣会一直为您守护这个位置的。"索额图眼中有泪光闪烁,"无论付出什么代价。"
两人都没想到,这竟然是他们的最后一次见面。
回到北京的索额图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宗人府的差役们已经得到了密令,只等康熙一声令下。
康熙四十二年五月的那个清晨,当差役们出现在索额图府门前时,这位老臣还在后花园里喂鱼。听到传旨声,索额图缓缓转身,看到了康熙冰冷的眼神...不,是圣旨上那些要命的字句。
"索额图接旨!"
一个王朝的权力游戏
宗人府的牢房里,索额图最后的四个月如同人间炼狱。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从高墙上的小窗透进来时,索额图总是已经醒了。45斤重的铁链让他根本无法躺平,只能靠着冰冷的墙壁半坐着。身上的绸缎官服早已破烂不堪,胡须也因为缺乏打理而凌乱不堪。
狱卒们对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大学士并无同情。康熙的态度很明确:这是"第一罪人",不需要特殊照顾。每天的饭食越来越少,从最初的粗茶淡饭,到后来的残羹冷炙,再到最后几乎什么都没有。
"大人,您还是吃点吧。"一个年轻的狱卒偶尔会动些恻隐之心,偷偷塞给索额图一块发霉的窝头。
索额图接过窝头,苦笑着摇摇头:"小兄弟,不要为了我丢了性命。"他知道,任何对他的同情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夜晚是最难熬的时刻。铁链与石地摩擦发出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刺耳。索额图回想着自己的一生:从青年时代的意气风发,到中年时期的权倾朝野,再到如今的身败名裂。人生如戏,谁能想到结局会是这样?
他想起了康熙,那个曾经需要他保护的16岁少年。想起了胤礽,那个从小疼爱的侄孙。想起了赫舍里皇后,那个为了生下胤礽而难产身亡的女人。一切都像是命运的安排,又像是偶然的巧合。
九月的一个清晨,当狱卒推开牢门时,发现索额图已经没有了呼吸。67岁的老人蜷缩在墙角,眼睛还睁着,仿佛在凝视着什么遥远的地方。
消息传到乾清宫时,康熙正在批阅奏章。听到索额图死讯,康熙的笔尖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写着什么,仿佛刚才听到的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传旨下去,"康熙头也不抬地说,"索额图既然已死,就按罪臣之礼草草掩埋。其家产全部没收,子孙后代不得为官。"
"万岁爷,索额图的两个儿子格尔芬和阿尔吉善..."内监小心翼翼地问。
"一并处死。"康熙的声音冷如冰霜,"索额图一党,不留活口。"
当天下午,刽子手的刀落下时,格尔芬和阿尔吉善还不知道父亲已经死去。兄弟俩在断头台上相视一笑,仿佛在说:父亲,我们来陪您了。
索额图死后,康熙的怒火并没有平息。每当有人提起这个名字,康熙都会暴跳如雷。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废黜胤礽时,康熙愤怒地说:"索额图助允礽潜谋大事,朕知其情,将索额图处死。今允礽欲为索额图报仇,令朕戒慎不宁。"
更可怕的是康熙五十二年的那次朝会。当有大臣建议重新立太子时,康熙勃然大怒,指着朝堂上的众臣大声咆哮:"索额图怀私,倡议皇太子服御俱用黄色,一切仪制几与朕相似。骄纵之渐,实由于此。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大臣都胆战心惊。一个死去十年的人,竟然还能让皇帝如此愤怒,可见康熙心中的恨意有多深。
历史的真相往往比传说更加残酷。康熙从来没有为索额图的死感到愤怒,相反,索额图的死正是他亲手策划的结果。这场持续数十年的君臣恩怨,最终以一方的彻底覆灭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