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周武王的战略分封:北有燕国,东有鲁齐,南面有谁?十年前才揭晓
创始人
2025-09-15 16:01:53
0

作为一个新兴的势力,姬周凭借商朝内部剧烈的斗争和对东夷的强力进攻,成功完成了推翻商朝的伟大使命。然而,作为曾经的“大邑商”,商朝的影响力依旧深远。因此,周武王在商朝灭亡后,心中充满了担忧。为了确保周朝的稳定和发展,周武王采取了两项重要措施:一是修建了“成周”,即如今的洛阳,丰镐作为周朝的宗周,用以对周围的商朝残余势力形成威慑;二是通过分封诸侯国来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史书中记载,周武王在伐纣胜利后,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他的兄弟有十五人,姬姓的后代占据了四十个,外姓的君主寥寥无几,可以说是“皆举亲也”。然而,周武王的分封并非草率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安排。特别是在一些关键地区,如商朝势力依然强大的边疆,周武王巧妙地将召公奭派往北方的燕国、周公旦分封到鲁国(最初位于今河南省鲁山一带),以及将姜子牙分封至齐国。这三位都以能征善战著称,他们所治理的三国仿佛三把利剑,牢牢地震慑着周围的敌人,为周朝的稳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南方地广人众,部落林立,且常年不安定,周朝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南方的威胁。为此,周朝先后多次进行南征,周昭王和周穆王的南征便是典型例子。既然周武王已经在北方和东面进行了战略性分封,如何应对南方的压力便成了一个重要议题。十年后,这个谜团终于被揭晓。

《左传》中的记载提到,在南方的江汉地区,周朝曾分封了一个名为随国的姬姓国家,历史上称之为“汉阳诸姬”的首府。随国的主要职责是监视和防范南方的蛮夷部落,维护周朝的南疆安宁。

然而,关于随国的史料十分有限,关于何时分封、谁为开国君主、王朝的世系等问题,史书中几乎没有任何直接的记载。直到宋代,考古学家在湖北安州孝感县出土了六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这些器物铭文揭示了周昭王南征楚国时,曾得到随国及其周边诸侯的支持。这表明,至少在周昭王时期,随国已是周朝的一部分,但更多细节仍未明确。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弱,楚国曾多次进攻随国。楚成王即位前,曾逃到随国寻求庇护,后来在随国的帮助下成功夺取了楚国王位。在吴楚之战中,楚昭王也曾因战败逃到随国避难。然而,最终楚国还是灭掉了随国,随国的名字只剩下地名“随州”被流传下来。

从现存的历史资料来看,周朝在南方的战略性分封,似乎就是指随国。湖北随州地理位置独特,位于南北交通要冲,随枣走廊和南阳盆地是当时中原与南方之间的重要通道。由于楚国欲争取中原之地,随州的地理位置对周朝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周朝在此设立随国,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然而,随国的祖先必定不是平凡之辈,这一点也在后来的考古发现中得到了证实。2013年,这一谜团终于迎来了答案。

随国位于今天的随州,考古学者发现了曾国的遗址,这是一个历史上没有任何记录的国家。1978年,考古人员在湖北随州发现了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包括九鼎、八簋、编钟、编磐等礼乐器物,其中以曾侯乙的编钟最为著名,工艺精湛,气势雄伟,被誉为“国之瑰宝”。此发现震动了整个考古界,并成为了中国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但问题随之而来,为什么在随国的范围内,会出现一个强大的曾国?“曾”与“随”之间到底有何关系?曾是一个国家的国号,还是随国被曾国吞并?这个疑问成了学术界的难题,直到2013年,考古学者才揭开了这一谜团。

2012年,考古人员在湖北随州的蒋寨村发现了西周时期的墓地——叶家山墓地,其中出土的一件青铜器铭文上提到“南公适”,他正是史书上所提到的南宫适。2013年,距离曾侯乙墓不远的文峰塔墓地也被发现,出土的曾侯璵编钟上有超过180个铭文,其中提到的“南公”就是南宫适的名字,铭文中还记录了周武王将南宫适分封到此地,以及他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确认,曾国和随国是同一个国家,其创国者便是南宫适。南宫适是周文王姬昌的堂兄弟之一,以智勇双全、能征善战而著名。在商朝末年,南宫适曾参与营救姬昌出狱,并在战役中屡立战功。周武王登基后,南宫适成为了周朝的重要辅臣,参与了伐纣战争,后被周武王任命为镇守南方的重臣。周武王为了巩固南疆,将南宫适分封至随地,成为“汉阳诸姬”的首领,负责防范南方的威胁。

至此,周武王的战略性分封大致轮廓已经清晰:北方由召公奭负责,东面由周公旦和姜子牙统治,南方则由南宫适担任重任。这四位有能之人,犹如定海神针一般,共同保障了周朝的稳固与长治久安。

可惜的是,随着东周时期的到来,燕国、鲁国、齐国等强国依旧强盛,而随国逐渐衰落,史书中对其记载寥寥无几,甚至连随国的始祖是谁都没有明确的记载,给后世留下了无数谜团。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历史的风云变幻让强盛的国家被推崇,弱小的国家却被遗忘,这也正是历史的无情和变幻莫测的真实写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1.8米、重250斤,福建一... 9月11日晚上,福建泉州惠安县小岞镇的一位渔民(船老大)在台湾海峡捕获一条长约1.8米、重达250斤...
福建舰最后一次海试,美媒:航母... 中国海军的“福建”号航母服役已进入倒计时,根据国内媒体报道,2025年9月12日清晨,福建舰穿越台湾...
新华社政论|永远做中华民族文明... (有声剧版) 新华社8月28日播发《新华社政论|永远做中华民族文明成果与人类和平事业的捍卫者——写...
中英风向有变?跟中方没谈拢就掀...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早已不可忽视。对英国来说,重启中英经贸联委会(JET...
原创 毛... 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每段保持原意并适当增加细节描述,同时控制字数变化不大。 --- 1927年...
伊朗总统:地区国家应团结并与以... 当地时间9月15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前往卡塔尔出席阿拉伯-伊斯兰紧急峰会前表示,本次会议应卡塔尔...
唐朝唐僖宗国师“杨公杨筠松”生... 2017年唐清元于三僚村杨公祠 杨公杨筠松是唐僖宗当年的国师,后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梅窖镇三僚村著述...
原创 毛... 有人曾在毛泽东纪念馆内留下这样的留言:“总有一天,历史会证明毛主席一生无过。”毛泽东,作为建国以来中...
原创 1... 好的,我将按照你的要求,对每段文章进行改写,保持原意不变的同时,增加细节描写,字数变化不大: --...
原创 慈... 庚子事变爆发,清朝政权岌岌可危,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在内外压力下做出了艰难的决定——西逃。慈禧深知自己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