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军事才能相较于同时代人显得较为平庸。合肥之战中,他亲自率领的10万大军却惨遭张辽仅800兵马的重创。然而,孙权具备极高的识人用人之能,他擅长发现人才、提拔精英,并将他们委以重任。正是凭借这点,他才能在汉末群雄混战的乱世中脱颖而出,成为最终的胜利者之一。
在孙权统治时期,他广泛发掘并招揽了不少杰出人才,比如陆逊、诸葛瑾等。但即便如此,孙权一生中依然错失了五位顶尖谋士,成为他政绩中的遗憾。
一、庞统
庞统,人称凤雏,是三国时期声名显赫的顶级谋士。最初,他担任周瑜的幕僚。赤壁之战期间,庞统不畏艰险,单独潜入曹操军营,劝说曹操用铁索将战船连结成一体,使船只宛如陆地一般,这样既能有效防止水兵晕船,还能方便士兵训练。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然而,不久之后周瑜实施火攻时,正是因为船只被铁索连结,导致曹军船只难以分散逃脱,最终全部被烈火吞噬,曹操遭遇惨重失败。
赤壁之战结束后不久,周瑜因病早逝。孙权对庞统外貌的嫌弃让他没有重用这位智谋出众的谋士。与此同时,天下诸侯如刘璋、张鲁等人实力平庸,难以有所作为。曹操虽然重视人才,但庞统在赤壁战前已与其结下嫌隙,最终庞统选择投奔刘备。刘备起初也因庞统貌丑而轻视,只让他担任一个县令。但半年后,刘备发现庞统的过人才华,彻底改变看法,开始重用他。庞统献出了“上、中、下三计”,助力刘备成功夺取益州。遗憾的是,庞统却在战役中英勇战死。
二、廖化
廖化,曾是关羽麾下的重要副将。219年,关羽为振兴汉室,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襄樊之战,意图夺回被曹魏控制的襄阳和樊城。关羽水淹七军,擒获曹魏名将于禁和庞德,震动曹魏朝野。眼见曹魏岌岌可危,司马懿建议曹操联合孙权,共同对付关羽。孙权此时处境复杂,既不愿看到曹操被消灭,又不能背叛与刘备的盟约。为试探关羽对江东的态度,孙权派人求娶关羽之女,谁料关羽轻蔑回应:“虎女焉能嫁犬子”,激怒了江东众人。于是孙权命吕蒙秘密白衣渡江,夺取荆州。关羽因此军心大乱,被曹魏击败,不得不撤退。撤退途中,因上庸的刘封背叛,关羽被东吴军队围追堵截,最终被俘杀。
廖化是关羽的主簿,关羽死后,为保全自身,假意投降东吴,被孙权封为太守。廖化心系蜀汉,投降仅是权宜之计。后来刘备讨伐东吴,廖化假死逃脱,带着母亲辗转奔赴蜀汉。刘备感念其忠诚,封为宜都郡太守。归蜀后,廖化随诸葛亮、姜维北伐,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是后期重要将领。263年蜀汉灭亡时,他在前往曹魏途中病逝。
三、于禁
于禁,曹魏“五子良将”之一,早年随曹操南征北战,功绩斐然。襄樊之战时,曹仁被关羽围困,危急关头曹操派于禁与庞德率七路援军解围。但庞德不熟悉地形,将军队驻扎在低洼地带,遭遇连日暴雨。关羽利用天时掘开河堤,水淹大军,于禁所率的七路援军全部覆没,士兵尽被生擒。庞德宁死不降被斩,于禁为保命投降关羽,却被关羽轻视囚禁。关羽遇害后,于禁获江东释放。孙权劝降于禁,但不重视他,甚至允许虞翻羞辱,于禁被送回曹魏。回到曹魏后,于禁遭曹丕和朝臣轻视羞辱,最终因悲愤自尽。
四、华歆
华歆才华横溢,孙策生前极为尊重他。孙策去世后,曹操借汉献帝之命召华歆赴许昌任职。孙权不愿放人,但实力尚弱,无力抗衡曹操。华歆对孙权说:“您因遵奉皇帝命令而得与曹公结交,这份友谊尚不牢固。让我前去加深关系,岂不更好?如今留我于此,只是养一个无用之物。”孙权无奈,只得放行。华歆在曹魏先后任司空军事、尚书、侍中,后接替荀彧为尚书令,成为曹魏的重要文臣。
五、张裔
张裔曾为刘璋属下大臣。刘备入川击败刘璋后,张裔归顺刘备。刘备任命他为巴郡太守、司金中郎将及益州太守。张裔赴巴郡任职途中被益州人雍闿捕获,押送江东。223年刘备逝世后,诸葛亮派邓芝出使江东修复联盟,同时请求释放张裔。孙权为维持与蜀汉的联盟,答应归还张裔。回到蜀汉后,张裔任丞相府参军、益州治中从事,备受诸葛亮器重。230年张裔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