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原意不变,同时丰富细节描述,字数变化不大:
---
东久迩宫稔彦王是日本二战时期的重要皇室成员,生于1887年12月3日,是日本历史上寿命最长的首相,享年102岁零48天(合计37303天)。他的一生见证了日本近代历史的剧变。
稔彦亲王早年并非由皇室直接抚养,而是寄养于洛北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学习院小学的岁月里,他结识了许多同为皇族的同学,包括同父异母兄康彦亲王,以及有栖川武人亲王的长子西礼亲王等。这段童年经历使他既接触到皇族的身份,又感受到平民生活的真实。
作为皇室最年幼的孩子,稔彦亲王成年后按常理应被降为平民,授予伯爵爵位。然而,为了让明治天皇第九女儿佐藤子公主有合适的夫婿,稔彦亲王在十九岁时获得了“东久仁宫”的称号,并组建了家庭。两年后,他顺利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正式踏上军旅生涯。
1915年5月,稔彦亲王与佐藤子公主按照预定计划结为夫妇。随后,他于1920年4月远赴法国留学,进入圣西尔军事学院学习,几年后转至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攻读政治与外交等多个学科。在法国,他沉浸于自由奔放的文化氛围,结识了画家克劳德·莫奈、前首相乔治·克列孟梭、一战英雄约瑟夫·霞飞元帅及菲利普·贝当元帅等名流,交往甚密。稔彦亲王不仅喜欢驾驶汽车,还曾与当地情人共同生活,体现出他作为皇室中少有的自由思想者的独特生活方式。
正因留学期间的经历,他成为日本皇室中思想最开放自由的人之一。他曾坦言:“那是我首次真正感受到自由,领悟到作为一个人的本质。”这种体验让他决定在法国停留多年,不愿轻易返回那个压抑自由的日本。
在法国期间,他深刻感受到欧美国家与日本及其他亚洲国家在科技实力与社会认同上的巨大差距。因此,他联合海军大将长野修身、教育家小原国芳及哲学家西田几多郎等人,积极推动日本人才培养和工业发展。1942年,他们共同促成了兴亚工业大学的成立,该校后来演变成了千叶工业大学。
当时正值大正天皇健康急剧恶化,身在海外的稔彦亲王拒绝回国,拒绝接受那个充满权威主义、形式主义的皇室环境。此举在日本引发轩然大波,甚至让他的妻子佐藤宫子在国内给他写信哭诉:“我的名声已被毁得一干二净!”据说,稔彦亲王与大正天皇关系极其紧张,矛盾激烈。直到1927年1月,大正天皇去世后,稔彦亲王才返回日本,结束了他在法国七年的自由生活。
这七年中,他沉浸于绘画和自由放纵的生活,完全不拘泥于传统皇室礼仪,生活无忧无虑。每年他还可获得约20万日元的海外生活津贴,相当于今日的8亿日元。此外,他在法国期间还曾表达出想脱离皇室身份的意愿。
回国后,稔彦亲王直接向皇室顾问、枢密院议长仓富勇三郎坦言:“我们这些与皇室‘疏远’的人,无论从逻辑还是现实角度看,作为皇族都是不合适的。”正因为他对皇室身份的矛盾态度,外界曾流传他在海外拥有一位当地妻子和私生子的传闻,但最终因缺乏证据未获证实。
回国后,稔彦亲王担任过近卫步兵第三联队司令、第2、第4师团司令以及陆军航空总部参谋长等重要职务。法国留学经历促使他提出军队现代化的诸多建议。抗战期间,他担任驻华北的第二军司令,参与了武汉攻占战。
出于自由主义立场,他整体上对侵华战争的爆发、持续及对美战争持强烈批判态度。正因为如此,他多次被和平派推举为首相人选,但实际上,他与日本和平派在许多政治观点上并不完全一致。
1939年,稔彦亲王晋升为陆军大将。1941年8月5日,昭和天皇接见他时,亲王向天皇倾诉军方的问题:“军方常讲指挥独立,行事随意,令我苦恼。特别是在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时,我曾反对,担心对国际关系影响严重。向参谋长杉山将军咨询,得到‘不会影响’的答复,只得无奈同意。结果英美两国冻结资产,局势变得对日本极为不利。陆军总谈作战,不报实情,我十分痛苦。”
他还说:“根据日本帝国宪法,天皇是陆海军最高统帅,如果陛下觉得占领不妥,可直接否决。即便总参谋长或陆军大臣出于战术需要主张,也应尊重陛下的最终决定。”
据报道,稔彦亲王建议用天皇特权制约军方,即便冒违君主立宪风险。可昭和天皇受英国访问影响,坚持君主立宪制,亲王建议未获采纳。
1941年10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近卫内阁因日美谈判僵局辞职,日本亟需一位既强硬又能控制军队的领导者。稔彦亲王作为自由派皇室成员,主张避免与美国开战,成为理想人选。温和派近卫文麿、广田弘毅和海军方面支持谈判结束,连军方强硬派东条英机也因亲王是陆军军官而表示赞成。
然而,内务大臣木户幸一反对皇族出任首相,担忧战败后皇族身份会威胁天皇地位,转而支持东条英机。东条以军人身份背负责任,且主战、忠于天皇,能压制军中激进派,执行天皇旨意,并说服军方接受谈判结果,最终于1941年10月18日被任命为首相。
尽管如此,稔彦亲王始终力促中日和平,战争前夕,他邀请政界、外交、媒体及军方人士,共同探讨避免战争的方案,但未能阻止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9月,他向远山满请愿与蒋介石谈判,蒋同意,但新任首相东条英机以“不许随意行动”为由拒绝,致使会谈流产。
1941年12月,稔彦亲王被任命为防卫厅总司令。1942年元旦,昭和天皇在皇宫致辞时向他吐露了战争前夕11月30日与高松宣仁亲王间的往事,首次了解海军真相,令两人对日本前景更添忧虑。战争期间,稔彦亲王与高松亲王携手致力于推动和平。
1945年4月16日,东京大空袭中,稔彦亲王在港区麻布的主宅“麻布御殿”被烧毁。他坚守东京,在宅内防空洞附近搭建简易住所,直至战争结束。
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后三天,即1945年8月17日,稔彦亲王被任命为总理大臣。作为皇族兼陆军将领,他被视为最适合指挥军队解除武装、推动战后和平程序的人选,昭和天皇也认可此举。起初他曾犹豫接任,但在天皇疲惫请求下改变主意,表示:“作为日本公民和受优待皇室成员,克服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是我的最大责任。”
随后,近卫文麿担任国务大臣(副首相级别),重光葵为外务大臣,津岛敏一任财务大臣,绪方竹虎兼任官房长官与情报局长,前首相米内光政继续担任海军大臣。9月中旬,重光因与盟军占领军冲突辞去外相,吉田茂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