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在解放军进行大规模进攻之前,军队进行了整顿与改编,设立了19个不同的兵团。这19位司令员当中,有三位后来荣升为大将,15位成为上将。而其中的程子华,担任第13兵团的司令官,因为转至地方工作,未能参与授衔。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兵团的历史非常传奇,其历任指挥官中不仅有三位元帅,还有一位上将,因此被称为“元帅兵团”,是全军唯一的例外。
1949年,为了做好迎接即将到来的重大战役的准备,军委下达了针对全军的改编命令,正式建立了兵团制度。每个兵团直接指挥三个军,每个军则分辖三至四个师。当时,单个军队规模大约在五至六万人左右,因此,一个完整的兵团至少能够汇聚15万士兵。为能够有效统领这一巨大军队,挑选指挥员的标准必须极其严格,只有具备足够的指挥能力和战略远见的人才能胜任。
最开始,我军通过改编共成立了16个兵团。一野下辖两个兵团,分别由王震和许光达将军领导;二野拥有三个兵团,由陈锡联、陈赓和杨勇指挥;三野则有四个兵团,指挥官包括王建安、陈士榘、宋时轮和叶飞;四野同样有四个兵团,司令员为肖劲光、程子华、刘亚楼和邓华。此外,华北军区还增设了三个兵团,主要军事领导人是徐向前、杨得志和杨成武。随着几个国民党将领的起义,军队又引入了陈明仁的21兵团、陶峙岳的22兵团和董其武的23兵团,使得南北战场更为强大。
这些司令员几乎人人皆知,许多人后来都晋升为大将或上将。若程子华参与授衔,他很可能也将在这其中。不同的是,18兵团的指挥官徐向前,后来被授予了元帅荣誉,且他所领导的部队在全军中调动频繁,其中的指挥权限更是历经三位元帅与一位上将,堪称全军的独特存在。要理解其背后的原因,还需追溯到解放战争的初期。
实际上,18兵团初期只是一个地方性的部队,其战斗力并不强。徐帅在多次经过培训后,带领这支部队在华北、西北和西南这三个重大战略区域内展开行动,最终歼灭了敌军45万,逐步发展成为一支力量强大的军队。18兵团的前身仅为晋冀鲁豫军区的一个前方指挥所。在当时,刘邓指挥中野主力向大别山进攻,而徐帅则带领留在晋冀鲁豫的部队,积极扩大解放区。
在这一过程中,晋南、晋中和太原等多个重要战略位置仍受敌军控制,敌方具备强大的兵力和先进的武器,对我军的山西解放构成了极大威胁。为了加快完成战略目标,徐帅开始联合地方武装,壮大战斗力量,最终凑齐五万大军。在这种背景下,指挥所得以建立,由徐帅担任指挥官。然而,刚成立的部队在兵员数量、武器装备及攻坚能力上均显得力不从心。幸运的是,这支部队得到了徐帅的指挥。
作为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军事天才,徐帅在红军时期已经指挥过多次大规模战斗,如黄安、商潢以及苏家埠等战役。他的指挥风格无疑是独树一帜:果断、猛烈且灵活,可以在关键时刻拼尽全力。在他的带领下,部队迅速形成攻势,以不可阻挡的力量成功夺下运城。经过几次战斗后,士气高涨,战斗的信心也愈发坚定。不久之后,队伍升级为华北第一兵团,徐帅仍担任司令,他的副手为周士第将军。
此时的徐帅,尽管身体欠佳,仍坚持带病出征,亲自指挥部队,与晋军主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攻打临汾时,敌军构筑了坚固的防线,火力凶猛,抵抗极为顽强。面对伤亡逐渐增加的局面,徐帅迅速改变战术,采取挖掘地道的方式实施爆破,有效消灭了敌人的防备力量。在经过72天的激战后,我军终于以少胜多,成功解放了整个晋南地区。在此战役中,诞生了一支英雄部队——8纵23旅,徐帅特为其授予“临汾旅”的荣誉称号,以鼓励他们在主攻任务中的卓越表现,这也是全军唯一一个获得师级荣誉的单位。
不久后,徐帅又在晋中战役中指挥6万兵力,展开大规模运动战,彻底消灭了敌军十万余人的兵力。在收到捷报后,主席非常高兴,立刻发去电报,祝贺他们取得的辉煌成果。1949年2月,随着我军即将南下进行最后的决战,全军正式实施改编,华北一兵团改为18兵团,徐帅担任司令。此时,山西仅剩太原一地孤立无援,徐帅迅速决定发起进攻,力争解放全山西。在进行最后决战时,徐帅因旧疾复发,突然病倒。
恰巧此时,第一野战军司令彭老总来探望徐帅,两人商量后决定由彭老总接替徐帅指挥这场关键战役。就这样,18兵团的指挥权交给了第二位元帅彭总。战斗一触即发,彭总以从南北两侧夹击的方式,成功形成对太原城的围攻,待条件成熟后,迅速发起总攻,将城池迅速夺下。经过这一战后,中央考虑到徐帅的身体状况,决定让他暂时退出战场,由周士第接替他的职位。
周将军是一位资深的老革命,曾参与南昌起义,领导过叶挺的部队,也曾担当陈老总的上级。这样的军事背景,实际上可以授予他元帅,但可惜在后来的战斗中,他由于不慎与部队失去联系,错过了一些重大军事行动,因此在1955年被授予了上将。尽管如此,他的军事能力依然受到中央的高度认可。上任后,周士第率领部队随一野转战大西北,参与了扶眉和秦岭等重大战役,并在兰州一战中,成功消灭马家军与胡宗南部,为全国解放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西北解放后,中央决定向西南进军,委任贺老总为总指挥。众人考虑到,贺老总自革命以来,数次将自己的部队交由彭老总指挥,自己则甘愿做后方指挥,内心难免有些遗憾。因此,毛主席决定从一野抽调若干部队,以支援贺老总完成西南解放任务。得知消息后,贺老总申请将最近的18兵团调来,将指挥权交给他,尽管周士第仍为司令员。于是,18兵团再度交给了第三位元帅的手中。在实际指挥下,18兵团向四川深入,并追击胡宗南残部,最终在战士们的英勇作战下,驻守在西南的蒋军被全数消灭,全国解放的胜利也近在咫尺。
不久后,18兵团返回刘邓的指挥下,经历了多次战斗与调整,这支部队最终成长为一支精锐的铁拳军,完成了他们的使命,最终“完璧归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