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进民心的名字永不磨灭
创始人
2025-09-15 06:03:20
0

□ 袁 媛

近日,一则文物趣事刊发于《光明日报》头版,读罢让人感慨颇深。在古城开封的博物馆里,立着一块《开封府题名记》碑。青石碑上密密麻麻刻着北宋146年间183任府尹的名字,大多字迹清晰,唯独到“包拯”两个字的位置,只剩指肚大小的凹痕。

初看碑文,不见“包青天”的大名,颇感遗憾。可稍一琢磨就明白,这哪里是名字消失了,分明是仰慕包拯的老百姓,用手指把名字摸平了。据记载,南宋时,碑上“包拯”两个字就已“指痕甚深”。历经千年,指印越磨越深,字迹愈加模糊,包拯的形象却深深刻在百姓心中,成为永不磨灭的丰碑。

说起来,包拯在开封知府任上不过一年零三个月,干了些啥让老百姓记这么牢?《宋史·包拯传》记载,开封有条惠民河,雨季常闹水患。包拯调查发现,河道之所以屡疏不通,原因在于达官显贵们强行占用河岸修建亭台水榭。他一声令下果断拆除,“人患”一除,水患自消。包拯在端州任上,严格按定额征收高档贡品端砚,没有私自多拿一星半点,留下“不持一砚归”的佳话。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像包拯这样替百姓着想的官员,人们自然念着他、爱戴他。

不光包拯,《开封府题名记》碑上记着的范仲淹、蔡襄、欧阳修,也是千古垂范的清官好官。范仲淹在开封知府任上,几个月就把京城官僚机构整顿得“肃然称治”;蔡襄一上任就奏请仁宗整顿“宫市”,防止宦官赊账敲诈商户;欧阳修接包拯的班,“民安其不扰”,也把开封府治得井井有条。元代诗人王恽看了这块碑后写下佳句:“拂拭残碑览德辉,千年包范见留题。”道德的光辉,历经千年而历久弥新。

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不论在哪个时代,为官有德,才能有口皆碑。兰考的焦桐树,年年发新芽。1962年冬天,焦裕禄到兰考任县委书记,他拖着病体带着百姓治沙造林,走的时候连件新衣服都没有,“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他在兰考只待了475天,却让沙丘变了样,让百姓记了一辈子。这样的干部,跟包拯、范仲淹一样,都是把名字刻在民心深处的人。

司马光说,这碑能让百姓“历指其名而议之”——官当得好不好,百姓一眼就看出来;谁做了亏心事,百姓的口碑里自有公道。今天,施政一方的领导干部与1000多年前的封建官员大不相同,但“为政之要,以顺民心为本”的道理却从未改变。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不看你官多大,就看你心里有没有百姓;不看你说得多好听,就看你为群众办事实在不实在,地道不地道。身为党员干部,要是都能把这石碑上的故事揣在心里,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家事办,何愁不得民心?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会模糊,刻在民心的名字,千年万年都永远闪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曾... 曾国藩,晚清时期的卓越人物,身处大清帝国风雨飘摇的关键时刻。清朝的财政状况岌岌可危,部分原因在于慈禧...
原创 许... 1941年,耿飙担任129师385旅副旅长时,正准备依法对一名违反纪律的八路军战士进行军法处罚。正当...
超60%投资者看好A股冲上39... 超三成的受访者认为沪指有望冲高至5000点。 2个行业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 本周(9月8日至12日...
原创 清...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同时也是后人最为熟悉的一个朝代,距今时间并不算遥远。...
原创 为... 《范进中举》一直被视为一出令人捧腹的喜剧,尤其是范进在中举后的疯狂举动,往往让人感到不解。若是能生活...
原创 世... 当然可以!我会帮你把每段内容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重新写一遍,同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确保语义保持一致且字数...
原创 嘿... 咱今天来唠唠唐朝那两位超牛的人物,李靖和李世民。这二位在军事上,那可都是顶呱呱的存在。但要我说啊,李...
荔枝运输难题破解 看三谋如何智...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笔下唐玄宗为博妃子一笑的荔枝闹剧,若遇上现代冷链技术会如何...
原创 成... 家人们,今天咱来唠唠成吉思汗和他一手建立的蒙古帝国。成吉思汗,那可是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他带着蒙古铁...
国宝重器!安徽楚文物“出差”到... 鄂君启金节(车节)、楚金币、“阜平君”铭文铜虎座……一件件国宝重器在上海市闵行区博物馆呈现,吸引了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