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来,韩国的刀剑制造和使用一直在其军事历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韩国的战争多发生在地形狭窄的山谷或崎岖的山口,这些地方似乎更适合长矛和弓箭的应用,但刀剑在许多场合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攻城战或海上舰船登船作战中,刀剑都是不可或缺的利器,同时它们在近身战斗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
韩国的刀剑大致可分为两类:剑和刀。剑是双刃武器,而刀则是单刃的;但有些情况下,所有的刀剑都可以统一称作“剑”,这种说法在韩国的日常用语中十分常见。韩国的刀剑历史起源于青铜时代,最早的青铜匕首的考古发现可追溯至公元前10至9世纪。
进入青铜时代晚期,韩国的铁器和青铜器开始并行使用。最早的韩国剑,称为“环头剑”或“环柄剑”,在公元1至6世纪之间非常流行。初期,这种剑相当稀少,主要供皇家贵族使用,直至公元3世纪才逐渐出现。到了公元4世纪末到5世纪,这种剑的制造和流通开始增多,尤其在一些高等级墓葬中常常能发现其踪迹。然而到了6世纪,环头剑的生产开始减少。
在朝鲜半岛三国时期(约公元450年以后),炼钢技术从中国传入,并迅速被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所采纳,这也标志着韩国剑的技术提升和进化。三国时期,骑兵和指挥官常使用长剑,尤其是骑兵,而步兵的主要武器则为长矛和弓箭。剑作为战斗中的主要武器并不普及,更多的是用于冲击攻击、近战和防御。剑身多由青铜或铁制成,因此刀刃较重,剑柄常带有旋钮,既起到平衡作用,也能在近距离战斗时提供帮助。短剑多用来进行后续攻击,尤其是对付穿戴厚重盔甲的敌人。
到了高丽王朝时期,韩国的刀剑开始出口到亚洲其他地区进行贸易。高丽于1259年成功结束了六次蒙古入侵后,成为蒙古的附庸国,这一时期的韩国刀剑制造可能受到了蒙古及中国的技术影响。
在朝鲜王朝时期,用于战斗的刀被称为“環刀”,其中“環”字为汉字,意指“环形”。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高丽史》一书中,记载了1277年元朝使者到访忠烈王府时,忠烈王派遣李藏茂前往忠州,制造了1000袋“環刀”。此外,韩国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还短暂使用过一种叫“双手刀”的武器。这种双手单刃剑的设计深受中国文学影响,尤其是戚继光的《练兵实纪》以及《纪效新书》对中国边防的武器推荐,使得朝鲜半岛的士兵在与日本倭寇的冲突中也开始采用这一武器。
另有一种韩国武器被称为“月刀”,这是一种带有刀刃的长柄武器,其形态与中国的腰引刀类似。月刀的刀背通常装饰着流苏或羽毛,以帮助使用者识别刀刃的重心。根据《武夷山宝鉴》的记载,月刀的刀柄长度为6.4英尺(约200厘米),刀刃长约2.8英尺(85厘米),重量约为3.15磅(1.43公斤)。除了月刀,韩国还拥有双刀或双剑,通常由骑兵在马背上使用,这类武器被称为“马尚双剑”。双剑通常放入一个特别设计的剑鞘中,鞘的宽度约为两把剑的总和,以便容纳第二把剑。双剑的长度通常在3到4英尺(91到122厘米)之间,完全由铁制成,包括剑鞘。
在朝鲜时代,黄刀和云剑也是常见的兵器。黄刀是一把单刃短剑,适合单手使用;而云剑则是一把单刃长剑,可以单手或双手使用。这两种武器在朝鲜士兵中广泛使用,尤其是作为日常的随身武器。
现代韩国虽然对私人拥有刀剑有严格的法律限制,但这种文化遗产的痕迹依然深深刻在韩国的武术传统中。在过去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在朝鲜时代和日本占领期间,私人持有武器曾受到严厉压制,刀剑作为文化象征的地位远远超过其实际战斗用途。尽管现如今拥有传统刀剑的收藏家不多,韩国社会依然保持着对武术文化和武器技艺的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