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改写一遍,保持原意和大致字数,同时加入更多细节描述。
---
1983年,蒋经国仅仅执政了13年,由于健康状况日渐恶化,加之其任期临近尾声,接班人的问题迫在眉睫,成为他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
在1983年底之前,蒋经国已经基本确定,接班人将会是本省籍出身的政治人物。备受他青睐的并非他人,正是后来在两岸关系上制造诸多麻烦的李登辉。
李登辉1923年出生,是地地道道的台湾土著。
之所以特意强调“台湾土生土长”,是因为他的女儿李安妮在11月2日公开声明,对日本在《亚洲人物史》中将李登辉列为“中国历史人物”深感遗憾。
关于李登辉是否算得上“中国历史人物”暂且不论,反正李安妮不可能穿越回1923年,将即将生产的奶奶送往日本生产,顺便给父亲注入一点“日本血统”,甚至办理日本户口。
1935年,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推行“皇民化运动”,试图将台湾彻底同化,割断其与中华文化的联系。李登辉的父亲无奈顺从,为他取了一个日本名字“岩里政男”。李登辉从小学到中学一直使用这个名字,直到后来赴日本留学。
当时年仅12岁的李登辉,对日本名字的使用无可选择;但他后来曾公开表示,在22岁之前,他确实认同自己是日本人。
1945年,李登辉22岁,恰逢日本战败投降。
按照他的说法,投降前他是日本人,投降后为何就不再是?
大概是因为日本战败后,没有把他带回日本,他只好放弃日本身份,否则就会被受日本统治剥削的台湾人民视为异类,甚至可能遭受报复。
不过,他对自己日本身份的认同和放弃,多少带有自我安慰的成分。
其实,这个后来备受争议的人物,年轻时也曾怀抱过一腔热血。
在日本求学期间,他接触了不少马克思主义者,认真阅读了《资本论》等著作,思想上经历了重大转变。
1946年回到台湾后,他发现国民党政权与台湾民众的矛盾日益尖锐,信仰马克思主义、追随共产党的思潮开始在岛内流行。于是,李登辉辗转接触并加入了岛内的中共地下党组织,成为一名秘密党员。
然而,李登辉脑中极为稀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难以与他曾经接受的日本“皇民化”教育形成有效抗衡。随着与党内同志的矛盾日渐激化,他最终选择退出中共地下党。
1948年,李登辉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50年,他主动申请“自新”,不久加入国民党,受到蒋经国的赏识和重用。
当时的李登辉既无坚实政治根基,又是政坛新秀,那么为何蒋经国会看中他并加以重用?
这首先得益于他出众的外貌。
李登辉身材高挑,面庞修长,具有一种富贵和长寿的相貌。加之他常带笑容,给人以亲和力,令蒋经国觉得他的形象颇为讨喜。
此外,他既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又不结党营私,同时懂农业,和同样出身技术官僚的蒋经国颇为相似,似乎也没有太强的政治野心。
多重因素叠加,让蒋经国认为此人可用,从而对他格外关注。
就在蒋经国迟疑最终人选时,李登辉的一番言论,彻底打动了他。
某天清晨,蒋经国在报纸上看到李登辉发表的一篇文章,驳斥“台湾独立”理念。
李登辉写道:中国从未放弃台湾,台湾也绝不会忘记中国。
这几句话深深触动了蒋经国的内心,让他欣喜若狂。蒋经国立即指示秘书通知李登辉,几天后将参加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议,以示鼓励和重视。
早年,蒋经国虽然公开奉行对中共的“三不政策”——不谈判、不妥协、不接触,但这位台湾“舵手”政治灵活,仍然公开强调:
“我是台湾人,当然也是中国人。”
只是,不知道蒋经国在如此表述时,是否知道他选的接班人曾自称是日本人?
蒋经国坚决反对“台湾独立”运动,积极推动两岸交流,开放“两岸三通”。
到了1983年,他依然相信,随着邓小平在大陆推行经济改革和务实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强大,如果台湾能够与大陆融合,“中国必有光明的未来”。
蒋经国不愿看到台湾独立,对支持他主张的李登辉自然感到满意。
现在看来,难以判断李登辉当时是否真心如此,或不过是为争取接班人地位做出的表面文章。但无论如何,他让蒋经国眼前一亮,坚定了他的最终决定。
几天后,李登辉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议上就省政府工作做了简短发言,获得蒋经国高度赞赏:
“李登辉同志表现非常好。”
与会者立刻明白,李登辉将接替谢东闵,出任“副总统”,成为蒋经国的指定接班人。
蒋经国的这一决定并非无人质疑。
台湾安全局调查显示,李登辉年轻时曾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为中共从事活动。然而,向蒋经国汇报时,他只是耸耸肩,说:“那也没办法。”
蒋经国对此并不在意,毕竟他自己年轻时也曾是苏共党员,这并未妨碍他成为台湾领导人。
同时,蒋家内部也有反对声音。
蒋孝武、蒋孝勇、蒋纬国以及宋美龄,都未认为接班问题已经尘埃落定。
宋美龄曾劝蒋经国“慎重考虑副总统人选”,并提出接班人必须是“忠诚党纲”、“坚定复兴大业”的人。
当蒋经国决定已定,宋美龄也没有再多说,只对外表示:“经国执政,我不便插手干涉”,最终选择尊重蒋经国的安排。
然而,蒋经国自己却后悔莫及。
临终前,他眼见自己选定的接班人越走越远,走上“台独”道路,而自己却无力改变。
他对家人感叹道:“我看错人了!”
李登辉成为副总统后,笑容满面的眼中闪烁着绿光,时常试探蒋经国的底线。
蒋经国起初并不介意,对民进党偶尔的“逾矩”表现持宽容态度,并对劝阻他的国民党高层语重心长地说: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也在变,执政党必须用新观念、新方法,在民主宪政基础上,推行改革。”
蒋经国未曾预料,自己竟是在养虎为患。当他发现民进党已沦为“台独”分子操纵台湾独立的工具时,却为时已晚。
如果说蒋经国对民进党是宽容,那么李登辉就是纵容,民进党对他而言,是他用“政治奶水”亲手哺育的孩子。
促使李登辉如此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民进党内部的日本因素。
蒋氏父子曾镇压“台独”分子,部分被迫流亡日本。返台后,他们加入民进党,成为中坚力量。这些人与日本右翼势力勾结,形成一股强大的“台独”力量,最终导致民进党性质彻底改变。
李登辉从小生长于日式环境,深受日本文化熏陶,不仅习惯日本思维方式,更形成了日式人生观,怀有浓厚的恋日情结。当他看到如此的民进党,自然倍感亲近。
刚上台时,他还能装出顺应国民党反“台独”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