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内忧外患交织,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段极为动荡的时期。普普通通的百姓们生活在旧社会的风雨飘摇中,充满了不安与苦难。各方势力——洋人、地主阶级、官僚军阀以及土匪的压迫,使得老百姓苦不堪言。被强迫承担割地赔款的沉重负担,繁重的税收和各种阶级压迫将农民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仿佛走投无路。而中国则在清政府腐朽无能的统治下,陷入了深深的民族危机,命悬一线。
正是在这前所未有的剥削和压迫中,为了给人民寻找生路,推翻清朝的统治,拯救受苦的中国人民,人们奋起反抗,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为了国家的未来,为了寻求那救国良方,无数志士仁人奋勇前行,誓死抵抗腐朽的政权。然而,由于清末大多数人尚未开化,民智未开,并非人人都能投入到救国的事业中去。在那个时代,也有许多“苦中作乐”的人们,他们试图在腐朽的社会中找到一丝安慰,继续享受生活的残余。
现在,让我们透过外国摄影师的镜头,走进那个时代的中国旧社会,看看清末社会的“生活百态”。在某条街头,两旁挤满了身穿清末特色服装的老百姓,正围观官差们抓捕一名犯人。这样的情形在当时十分常见。为了震慑起义者,清政府经常强迫民众观看行刑或抓捕的过程,比如镇压义和团时的公开处置。此举旨在“杀一儆百”,但也让百姓们心惊胆战。
清末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洋人身影。因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大量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赔款接连不断。其中那些割地条约尤其糟糕,违背祖宗的意志,强行将大清辽阔的版图割裂成了今天的中国地图。而在那些被割让出去的租界地带,洋人嚣张跋扈,公然侮辱中国人。就如同照片中那位大胡子的洋人,竟将清朝人的辫子绑在一起,用警棍驱赶,极尽羞辱之能事!
理论上,被戴枷锁的人多为犯了重罪者,但在清末,什么罪名都能被无限夸大。偷窃者被关在笼子里暴晒至死的事情并不罕见。对官僚来说,底层百姓命如草芥,最重要的是用酷刑警告他们别再造反。照片里那个正在休息的男人,或许是因偷窃而受罚,也可能是义和团成员被捕。众人不禁猜测,他到底因何罪被捉?
穷苦人家的孩子早早肩负起家庭重担,富人家的孩子却凤毛麟角。大多数贫穷家庭的孩子生活贫困,常常吃不上饭。为了不让孩子饿死,家长们不得不让他们学一门手艺或技能,在这动荡的年代里求得一线生机。照片中烈日炎炎下,一个小孩头顶着一件道具,似乎要做倒立,而脆弱的肚子下面是两把锋利的刀刃,令人心惊。两个手持刀具的刽子手中,一个目光澄澈甚至带点呆滞,显然是个新手;另一个则目光坚定,头戴草帽,衣服整洁,看上去经验丰富。那时期许多刽子手面颊凹陷,有人说是因阴气过重,其实多半是因为贫穷,吃不饱饭的缘故。
一群看上去家庭条件尚好的妇女坐在独轮车上,其中一人怀抱婴儿,旁边则站着两个疑似地主或富户的人。她们共有八位妇女和一个孩子被一名男子推着独轮车前行。那个年代没有任何辅助机械,完全靠人工,男子的臂力令人惊叹。清末富裕阶层的男人们,夏日光着膀子,聚在一起喝茶作乐,手上还玩弄着文玩饰品。看他们那富态赘肉的身形,便可想象他们日常生活的奢侈无忧。
鸦片曾是许多贵族必不可少的用品。照片中的两位老爷子,一边吸着大烟,一边由仆人侍候,悠闲地侧躺在床上。这样的场景当时十分常见。可惜不少吸食鸦片的富贵人家,最终都落得家破人亡的结局。
在租界中,中国人民为了生存,不得不为洋人表演。如果被邀请的人拒绝,很可能遭到残酷惩罚。利益驱动下,卖命为洋人表演的人不少。富家子弟出门多坐轿子,而贫苦人家连扛轿子的人都难找。那个时代,穷人的命运极为凄惨。
清末贫困普遍,许多人衣服都是祖辈传下的。妇女生活尤为艰辛,除了遭受封建礼教的压迫,还常常衣衫褴褛,被人欺辱。那个年代“杀头”极为频繁,起义者众多,义和团的被处决者更是数不胜数。许多被斩首者的尸体无人认领,甚至家属都不知亲人已遇难,导致大量无主的头颅无人收葬。
嫁给刽子手的女人,有时会帮丈夫处理那些没人要的头颅,显然这些女人也非常特别。照片中罕见地记录了慈禧太后的出行场面,她的出行极尽奢华,有众多奴才簇拥,一顶巨大的轿子显得威风凛凛。不过,慈禧身边的奴才们似乎并不开心,不知道是否因为看到正在拍摄的外国摄影师而感到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