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俄罗斯帝国晚期的知名政治家,1849年6月29日出生于一个信奉路德教的波罗的海德国家庭。尽管在结婚后皈依了俄罗斯东正教,但他的家庭背景仍深深影响着他的一生。
从小,维特对音乐、击剑和马术等活动充满兴趣,学术上的热情则显得稍显平凡。然而,他依然在学习上表现出色。维特在敖德萨的新罗西斯克大学攻读物理和数学科学,凭借着过人的才能,他以班级第一名的成绩于1870年顺利毕业,随后又花费了一些时间钻研新闻学。
本来,维特的职业规划是成为一名理论数学教授,但由于亲戚的不信任,他决定放弃这一方向,转而投身铁路行业。在俄罗斯铁路部门,他迅速获得了重用,最终成为交通办公室主任。
然而,命运并不总是顺利。1875年,敖德萨铁路发生了一起严重事故,造成了大量伤亡,维特因此被逮捕,并判处了超过四个月的监禁。在法庭上,他为自己辩护的同时,依旧亲自指挥铁路,确保俄土战争前线的战略物资能够按时送达。此举引起了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大公的注意,在大公的帮助下,维特的刑期被缩短至仅两周。之后,维特凭借创新的双班制运营系统,成功解决了铁路的延误问题,赢得了广泛赞誉。
1880年,维特迁至基辅,并在三年后发表了具有深远影响的论文《货物运输铁路运价原则》。在论文中,他深入分析了社会问题和君主制的作用,赢得了政府高层的支持。
1886年,维特被任命为私营西南铁路公司经理。期间,他大力提升了公司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成为了业界的明星人物。正是此时,维特有幸觐见了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并与沙皇的助手发生了激烈冲突。
维特在铁路管理部门的工作足足持续了二十年,展现出的卓越能力引起了财政部长伊万·维什湼格拉茨基的注意,并最终使维特晋升为俄国铁路总监。当时,俄罗斯的铁路大多是由私营企业经营,维特上任后,开始着手扩大铁路线,并试图将铁路服务国有化。维特认为,强大的国内工业是俄罗斯免受外国竞争侵害的关键。
1892年,维特被任命为代理交通部长,获得了改革铁路税收的权力。在他的努力下,俄罗斯铁路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每年为国家带来超过1亿金卢布的收入。与此同时,维特陷入了一场丑闻,他与一名已婚且皈依犹太教的女子有染,这件事严重影响了他的声誉,导致他失去了许多上层的联系。不过,幸运的是,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他提供了保护,维特没有因此下台。
1892年8月,维特被任命为财政部长,任职长达十一年。在此期间,他推动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力图通过教育改革培养更多工业人才,使得俄罗斯帝国的财政收入几乎翻倍。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临终前曾叮嘱儿子,要听从维特的建议,认为他是国家最为杰出的臣子。
1896年,俄罗斯的外交大臣阿列克谢·洛巴诺夫-罗斯托夫斯基与清朝的李鸿章签署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李洛巴诺夫条约》,也称为《中俄密约》。由于清朝需要赔偿巨额战争赔款,维特借机迫使清朝成立了由俄罗斯控股的俄中银行。此外,条约内容还包括了俄罗斯对中国领土完整的承诺,并秘密建立了军事同盟,以应对可能的日本侵略。
然而,条约的背后隐藏着俄罗斯对中国东北的野心。条约的签订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排外情绪,最终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达到了高潮。值得一提的是,维特在此期间并不支持俄罗斯占领辽东半岛和建设海军基地的计划,他的关注点更多放在铁路建设上。
1896年,维特进行了一项重要的货币改革,将俄罗斯卢布纳入金本位制度。这一改革大大促进了投资活动,吸引了外资流入,也推动了商业和工业税制的革新。制造业的增长速度在他的改革下,四年内增长了四倍,十年内增长了六倍。
然而,维特的改革触怒了许多保守派的权贵,经过一番政治斗争后,1903年8月16日,他被任命为部长委员会主席。尽管这个职位看似升职,实则没有实权,相当于一种暗中的贬职。
在此期间,维特代表俄罗斯参加了与日本的战争谈判,并帮助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尽管俄罗斯在日俄战争中败北,但维特通过出色的外交手段确保了国家没有在条约中做出过多让步,甚至因他的努力获得了“萨哈林伯爵”的封号。
尽管维特在外交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日俄战争的失败却在国内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动荡,最终导致了1905年俄国革命的爆发。维特凭借自己高超的政治手腕,被任命为“第一人部长会议主席”,即相当于今天的总理,并成立了以自己为首的维特内阁,试图平息社会矛盾。然而,由于当时俄罗斯内部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对立加剧,再加上沙皇尼古拉二世对他始终缺乏完全信任,维特于1906年4月23日辞去职务,由戈列梅金接任。
维特于1915年2月在圣彼得堡家中因病去世。
他曾自述:“我既不是自由主义者,也不是保守主义者,我仅仅是一个有教养的人。”这种态度在当时充满思想斗争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微妙。在革命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夹缝中,维特不仅受到了革命派的攻击,也遭到保守派的敌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