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上午,第20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场题为“触摸东垣古城的秦砖汉瓦”的文化研学在位于滹沱河南北两岸的东垣古城遗址和正定博物馆双地展开,百余人的研学团队化身“考古探秘者”,通过“砖瓦拓印+考古模拟”沉浸式体验,感历史之岁月,抒幽古之豪情,感受石家庄家园这片热土的前世今生。
东垣古城遗址位于石家庄市北部,滹沱河南岸,遗址面积2.76平方公里,是战国“中山四邑”之一,汉代曾作为郡国都邑,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垣古城的考古发现对于研究石家庄城市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该发现证明了东垣古城的历史发展脉络,证实了东垣古城作为真定国国都的重要地位。
本场活动是城市书房“城市走读”文化研学系列主题活动的第七场,也是第一场户外考古研学与拓印非遗相结合的有益尝试。石家庄市图书馆、盛石体育·湃斯文化城市书房、石家庄市建设北大街小学、天岚作家工作室参与协办。
在正定博物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启幕之后,工作人员带领研学团队来到位于该馆地下的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共考古中心,邀请历史文化学者讲解东垣古城遗址出土瓦当、汉砖背后的工艺与生活图景,用拓印感受历史的印迹,通过上纸贴合、敲打压实、上墨拓印、揭纸完成等环节,拓取古代瓦当的纹饰。
随后,大雨初歇,研学团队踏着泥泞满怀兴奋地走进田野考古现场沉浸式参观,听取专家关于东垣古城遗址布局、出土文物及考古意义的讲解,在考古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使用洛阳铲、平铲等考古工具,化身小考古家,亲身体验考古工作。
学员和家长纷纷表示,相较于传统课堂的书本学习,考古实践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魅力。在这里,无需隔着文字想象历史,而是能真正俯身触摸大地,用双手发掘文明密码。希望这样的研学活动多多举办,让更多人受益。
城市书房
此次考古研学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激发大家对家乡历史的了解、对家乡的热爱,共同担负起历史的责任、时代的责任。
本次考古研学活动有效融合课程、线路、文创、科普等可触可感的内容产品于一体,既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又促成学术与大众的双向奔赴。石家庄城市书房将持续策划并推出更多“城市走读”文化研学活动,让市民读者通过“走读”,真正读懂自己的城市,热爱自己的家园,让城市书房文化研学成为文化赋能城市的有效途径。
石家庄城市书房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为促进全民阅读向纵深发展,2023年,由石家庄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导、石家庄市图书馆具体实施的城市书房建设项目,积极吸纳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公益延伸服务,依托全市总分馆智能化图书管理系统,“统一标识设计、统一管理系统、统一服务规范”,成功实现与全市总分馆图书通借通还和阅读资源共享。市民在家门口不仅可以静享阅读,还可参与主题讲座、艺术展览、非遗研学、阅读分享等多彩文化活动,用阅读点燃希望和梦想,让书香浸润美好的生活。
截至目前,全市示范性城市书房总数量达到26家。这些分布于街头巷尾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让文化的触角延伸至更多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圈,构筑起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石家庄26家城市书房位置图
石家庄26家城市书房信息表
在闲暇时分,欢迎各位读者前来感受这些阅读空间的独特魅力,享受惬意的阅读时光。
来源|石家庄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