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玄宗晚年被儿子软禁,写下一首诗,诉尽了从皇帝到囚徒的凄凉
创始人
2025-09-15 00:01:28
0

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叛军如猛虎下山般势不可挡。首先,叛军攻破了大唐的东都洛阳,接着,哥舒翰在潼关奋力抵抗时惨遭大败,被逼急忙迎战。就在当年6月,叛军攻下了长安,整个大唐的命运似乎悬于一线。

长安沦陷之前,唐玄宗李隆基听闻潼关失守的消息,心急如焚,带着后宫妃嫔和皇子们仓促西逃。当他们一行人逃至马嵬坡时,发生了著名的“马嵬坡兵变”,唐玄宗宠爱的杨贵妃与权臣杨国忠惨遭杀害。那时,李隆基已经处于绝望的境地,只能无奈接受这一切,深知再无回天之力。

兵变发生不久后,唐玄宗的长子李亨提出分兵建议,希望带领一部分兵马北上灵武寻求新的发展机会。玄宗无力反对,便同意了这一提议。于是,父子俩各自带领部队分道扬镳,一人去往蜀地的成都避难,一人北上灵武。

李亨很快到达灵武,并在不久后自立为帝,称帝号唐肃宗,并将父亲李隆基尊奉为太上皇。唐玄宗得知此消息后,心中虽然激动,脸上却显得颇为高兴。他看到从灵武送来的使者时,喜不自禁,甚至感慨道:“吾儿应天顺人,吾复何忧!”但他真的只是高兴吗?他的内心究竟是否平静呢?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尽管唐玄宗表面上表现得如释重负,但不久后,他便以太上皇的身份下发了一道旨意,要求全国各地的军政事务仍要向他报告。只有等到长安收复之后,他才会“真正”隐退。

显然,身为曾经执掌天下数十年的唐玄宗,对于失去皇权的事实依然耿耿于怀。尽管他被尊为太上皇,但心中仍不甘心彻底失去对朝政的控制。肃宗即位后,积极任用郭子仪、李光弼等人,成功平定叛乱,恢复了长安的安定。次年,他发信邀请父亲返回长安。然而,深知一旦返回长安意味着什么的唐玄宗,心中犹豫不决。作为一个曾在权力斗争中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帝王,他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将引起波澜,权力的游戏岂能如此简单。

于是,唐玄宗给肃宗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希望在蜀地安享晚年,让儿子将蜀地划给他,过上一种清静无忧的生活。然而,这样的请求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却并不被接受。父亲拒绝回京,反而让老皇帝长期身处权力的边缘,这显然违背了“孝治天下”的理念,容易引发朝廷与百姓的指责。于是,肃宗不得不屡次邀请父亲回长安,最终,唐玄宗答应了,他几乎别无选择。

公元757年11月,唐玄宗在六百余名士兵的护卫下离开了蜀地,历经长途跋涉,终于抵达扶风。刚到扶风,肃宗便派遣三千精骑接管了护送任务,原本的护卫队伍被就地遣散。次月,唐玄宗抵达咸阳驿站,肃宗亲自前来迎接。父子二人久别重逢,儿子含泪捧起父亲的脚,哽咽着表示孝顺,而唐玄宗则脱下自己象征权力的黄袍,亲自披在儿子的肩上。此时,父子情深,场面极为动人。

返回长安后,唐玄宗被安排入住兴庆宫,安度晚年。尽管他不再过问朝政,身边有许多熟人如高力士服侍,也时常有梨园子弟为他演出,但他依旧无法逃避命运的安排。很快,在肃宗的默许下,权臣李辅国将唐玄宗安排在了一座破旧的宫殿——太极宫。那些曾经忠诚的亲信要么被流放,要么被罢官,孤独的唐玄宗此时已然没有了依靠,只有寂寞和寒冷作伴。

时光荏苒,年逾古稀的唐玄宗被困深宫,四周空荡荡,心情愈发低沉。那时的他,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惆怅和自嘲。深感自己命运的无常,他写下了《傀儡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木偶,但实际上是在感慨自己的人生,如同傀儡一般,任人摆布,最终被遗弃,所有曾经的荣光都如梦幻泡影,消逝得无影无踪。

唐玄宗的前半生是辉煌的,他通过改革和治国才能,使大唐进入了一个盛世时代。然而,当他进入执政生涯的后期,却因宠信权臣、昏庸无能,导致了国家的衰败,而他自己也从昔日的英明君主沦为一个名存实亡的太上皇,成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公元762年4月,78岁的唐玄宗在神龙殿静静地闭上了眼睛,结束了他那跌宕起伏、充满传奇的帝王一生。在孤独和忧郁的心情中,唐玄宗的故事也画上了一个永远无法抹去的句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美军F-35现身波多黎各 打击... 当地时间9月13日,5架美军F-35隐形战机在波多黎各前罗斯福路兹军事基地降落,此前美国总统已下令向...
刚刚,部属高校换帅!新任书记是...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决定:宋迎东任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书记。殷敬伟任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多米尼加驻华大使:期待借服贸会... 中新网北京9月14日电 (记者 王高飞 赵丽 林勐男) 近日,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年度主题的2...
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率团访问阿联... 编辑 | 余晖 据《湖南日报》消息,9月9日至11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率湖南省代表团访问阿联酋,...
预制菜引热议,人民日报发声 人民日报客户端9月14日刊发《人民微评:预制菜讨论,在交锋中抵达共识》。 以下为全文: 连日来,预制...
原创 孙... 1916年,上海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府邸内。 三名男子面朝北方,双膝跪地,手持长香,齐声朗诵着:“不...
原创 孙... 自古以来,选择一个国家的都城不仅仅是政治决策中的重中之重,更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孙中山在...
原创 此... 宁死不屈的忠诚与英雄 —— 陆秀夫的悲壮故事 “宁死不屈”,这是一个历经千年依旧让人动容的成语,背...
原创 汤... 当然,我来帮你改写这篇文章,保持字数和原意基本不变,并且适当增加细节和描写: --- 人们常说“万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