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咱们中国古代的历史,总是分了又合,合了又分,这一切啊,都跟战争脱不了干系。
只要有战争爆发,那肯定会有出色的指挥官在场上。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咱们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好多位名将,其中四位特别厉害,堪称真正的历史大帅,这四个人到底是谁呢?
【“兵仙”韩信】
首先得提的就是韩信,这人头衔可不少,除了大家熟知的“兵仙”,他还是“兵家四圣”之一,也被誉为“汉初三杰”呢。
这就是那个有着许多好名声的韩信,只是他的最后下场不太好。
说来也怪,史书上压根没提韩信是跟哪位高人学的兵法,因此不少人猜想,他可能是靠着《孙子兵法》自己琢磨出来的。
反正吧,我们得说实话,韩信真的是我国古代超厉害的军事天才,他的本事强得跟神了似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也让人忍不住想探究个究竟。
尽管别人不明白韩信的实力,但他自己却心知肚明,因此韩信便去项羽那里寻求展现自己的机会。
项羽可是出身于一个大有来头的家族,他的祖宗项燕是楚国最后的军事牛人。有了这样的背景,项羽身边自然聚拢了不少有本事的人。
项羽觉得自己挺能耐的,所以谁也不会相信,一个没上过战场的穷小子能是军事上的奇才。就这样,韩信离开了,去投了刘邦。
虽说刘邦在战场上不如项羽勇猛,但他可是大老板,自然看不起出身贫寒的韩信。
但与项羽那边不一样的是,刘邦那边有能发现大人才的人,就像发现韩信这个宝贝的萧何一样。
听了韩信好几次分析战事的报告后,萧何突然觉得,他就像是活生生的现代版孙膑。
这么能干的人当然不能轻易放走,所以萧何跟刘邦说,不如封他做个大将军,还得好好办个典礼庆祝一下。
刘邦听了,一脸疑惑地问:“到底是怎样的人,能让爱卿你这么看重呢?”说完,韩信就从一个小角色一跃成了大将军。
这么说吧,韩信就像是小说里那种男主角,不过事实还真是这样。
韩信没让刘邦失望,他在对抗秦朝、消灭魏国、击败赵国,还有最终战胜最厉害的对手项羽的过程中,都立下了大功,这都是因为他出色的指挥才能。
虽说就算没有韩信,刘邦也许最终能赢,但恐怕得多花上好几年时间。
但真的很遗憾,韩信缺乏政治头脑,这也就决定了他最终的下场。
因为立下很多战功,韩信有时候会显得有些骄傲自大,甚至还敢在刘邦面前摆架子。这样的行为,最终让他没能逃过汉朝的惩罚。
对一个名将来说,想要立下赫赫战功挺不容易,但要是和能平安到老比起来,立功这事儿还算简单的。
【托塔李天王】
第二个要说的是唐朝的大将李靖,其实“托塔李天王”这个称号是后来的人们给他加上去的,就是说人们故意把他当成了神仙。
唐朝有那么多厉害的将军,为啥偏偏李靖能得到这个大奖呢?这当然是因为他那些超赞的传奇故事啦。
因为家庭的原因,李靖从小就能文能武。他舅舅是隋朝有名的大将韩擒虎,听说韩擒虎十三岁时就曾亲手抓住过一只大老虎。
小时候的李靖老爱跟舅舅聊打仗的策略,这让韩擒虎特别吃惊,真是应了那句老话,自古以来有本事的人都是年轻人。
韩擒虎当时夸李靖说:“能跟我一块儿聊孙武他们兵法的人,就我外甥李靖一个。”
有的人从生下来那一刻起,就预示着他们这辈子绝不会平平淡淡,毫无作为。
李靖虽然很有本事,但在隋朝时并不受欢迎,官职也总是升不上去,但他的名声却特别大。
后来有次碰巧的机会,李靖跟着李渊一起去打突厥。
这时候的李渊还没动手跟隋朝对着干呢,不过好多人因为实在受不了这种日子,就一个接一个地起来造反了。
在李渊的心头肉李世民鼓动下,他也着手招揽兵马,打算为将来揭竿而起打基础。
这样的举动多半也是想造反,所以李靖想跑去跟隋炀帝说李渊要造反,可由于到处都乱糟糟的,李靖只能一再推迟,结果一直到李渊真的起兵造反了,李靖也没能成功告密。
事情都已经到这个份上了,李靖去告发他也没用,反而还可能惹来杀头的危险,所以也只能是既然来了就安心待着了。
就这样,李靖跟着李渊四处征战。因为帮着打败了势力庞大的南梁,李渊开始越来越器重李靖,后来把管理岭南的重任交给了他。
其实这儿不怎么需要靠打仗来解决问题,只要把老百姓安抚好就行了。
不过那地方太偏,路上危险重重,所以没人肯带兵前来。李靖愿意接这活,真是忠心可鉴啊。
李靖的战功简单来说,就是往南平定了吴会地区,往西打败了吐谷浑,往北驱逐了突厥。
挺可惜的,李靖最终没能去东边攻打高丽。
那时候李靖病得很重,躺在床上动不了,李世民特地亲自去探望他。
李世民在见过李靖后,打算接着去攻打高丽,于是他就问李靖有没有什么好主意。
李靖直言不讳,他说等自己病好了,想跟着大哥李世民一起打仗,不过可惜没被采纳。
【“神将”白起】
白起这家伙咱们都挺熟的,他和韩信一样,得了不少让其他将军眼红的绰号,像什么“战神”、“战国头号猛将”之类的。
尽管战国时候有很多厉害的大将,但不少人认为,白起才是这些大将里最出类拔萃的一个。
韩信的好运来自萧何,而白起则是得到了大秦宣太后亲弟弟魏冉的提拔。
经过魏冉的引荐,白起受到了秦昭襄王的赏识,从此踏上了他“战神”的征途。
只要有战争,就会有人牺牲,白起杀了不少士兵,同时也攻占了大量的城池。
刚开始征战时,白起主要瞄准的是韩国和魏国。他打仗生涯里的头一场大战,就是打败了韩魏两国的联合军队,一口气消灭了二十多万的敌军,还攻占了六个城池。
在把那两个国家整治得差不多了之后,白起转头去进攻较为强大的楚国了。
在有名的鄢郢之战里,白起碰到楚军死守城池的情况,他想办法引来了大水,结果好多楚军都被水淹死了,城池也就这么被攻下来了。
后来,白起又带着军队打下了楚国的都城郢都,秦军放火烧掉了好多楚国先王的坟墓,接着他们还占领了很多其他的楚国城池。
打完这场仗后,大秦的厉害将军白起就被封为了武安君。
在戏弄了楚国之后,白起转身去攻打韩魏两国,这次还加上了以前非常强大的赵国,紧接着就爆发了有名的长平之战。
史书上说,长平之战中,有超过40万的赵国人被活埋,但这个数字后来让不少人感到怀疑。
那时候兵力有限,要想一战派出四十万大军几乎没法做到,能有十万士兵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而且,在那些被活埋的人里,还有些只是普通老百姓,因此有人认为,真正的数字顶多也就十万。
不管数量多少,这场战斗让赵国元气大伤,给他们的最终命运留下了许多后患。
尽管立下赫赫军功,但白起和韩信一样,都不太懂政治。更重要的是,白起和宰相范雎好像有仇,两人互相看不顺眼。
一逮到机会就向人诉苦,范雎有次还真让他给碰上了好机会。
白起装病不肯出兵打仗,范雎就老在秦王面前嚼舌根,本来秦王还没啥,但被范雎这么一说,秦王可真是气坏了。
尽管心里有点不情愿,秦王还是下令让白起自杀,于是派人送去了一把剑,最终白起拿起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南梁儒将陈庆之】
说到第四位登场的陈庆之,可能很多朋友都不太了解他。但咱们国家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特别钟爱他的事迹,还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每次读他的传记,都让我心驰神往。”
陈庆之活在乱糟糟的魏晋南北朝,那时候跟战国时期挺像,他就是那个乱世里的顶尖大将军。
陈庆之一辈子打了好多仗,大多数时候都是跟强大的北魏军队对抗,就拿攻打涡阳那场仗来说,就是一场特别出名的战斗。
北魏虽然也挺厉害,但碰到陈庆之这样指挥得当的将领,大多时候还是吃了败仗。因此,梁武帝非常看重陈庆之,给了他很多重任。
陈庆之能够名垂青史成为一代名将,不光靠他出色的指挥才华和技巧,还因为他特别看重和手下将士们的情谊。
每当打了胜仗,梁武帝就会奖赏他们,而陈庆之总是大方地把这些奖赏分给手下的士兵。在那个困苦的年代,能得到这些奖赏,真的是十分宝贵。
梁武帝对这位既仁爱又擅长打仗、还很有谋略的将领评价道:“他敞开大门迎接宾客,名声永载史册,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陈庆之骑马射箭不太擅长,但他打仗时特别聪明,还很关心手下士兵,这才是位真正的好将领。
以上就是我国漫长古代历史里的四位大名将。他们靠着出色的指挥才能,成为了我国流传千古的传奇将领。
他们深爱着祖国,对军队忠心耿耿,正因为这样,后来的人们都十分尊敬他们。
虽然大家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统帅,可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所以说,谁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
陈庆之和李靖最终安享晚年,可白起和韩信却被他们卖命的国家给处死了。这或许就是命运吧,也可能正如那句话所说:“天下太平本是将军们打下来的,可他们往往无法亲眼见到这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