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择主的悲剧:错选主公的四大名将与六大谋士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意思是,能干的臣子应当为自己选择一位贤明的主公,而不是盲目地效忠于一个昏庸无能的领导。历史上,很多英雄将领因忠诚于错误的主公,最终陷入深深的困境,甚至命丧黄泉。以下就列举了四大错选主公的名将和六大误选主公的谋士,他们的命运无一不因所选主公的不足而走向了悲剧。
跟错主公的四大名将
1. 高顺
吕布,历史上有着“忘恩负义”之名,曾因个人利益两次弑主,但他手下的高顺却一直忠诚无二。高顺不仅是吕布阵营中的名将,智勇双全,还是东汉末年陷阵营的指挥官。陷阵营,这支由仅有七百人组成的特种部队,战力强悍,装备精良,屡次击败强敌,战无不胜。高顺在军事上的才能出类拔萃,曾大败刘备大军,并击退了曹操的援军。
高顺个性刚正不阿,秉持“清廉、严明、不饮酒、不收贿”的准则,深得吕布的信任,且多次直言劝谏吕布。然而,吕布这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性格,却让他不愿采纳高顺的忠告,最终误入歧途。在下邳之战中,吕布未听从陈宫的战略建议,导致被曹军包围,吕布最终被捕,而高顺则因不愿为二主效力,宁死不屈,最后被曹操处决。
2. 张任
刘璋是一个无能的君主,手下的谋士纷纷暗中与刘备勾结,试图推翻他。然而,张任却始终忠诚于刘璋,坚定地守护益州。在刘备发动进攻时,刘璋派张任带领军队抵挡,但由于战略上的失误,张任屡次战败。战败后,张任被迫撤退到绵竹,但最终在内外压力下,指挥官李严投降刘备,导致绵竹失守。
张任固守雒城时,成功射杀了刘备的军师庞统,给刘备造成了一定麻烦,虽然成功拖延了刘备的进攻,但张任最终还是未能阻止刘备的征伐。在张任拒绝投降刘备的情况下,刘备亲自将他擒获并处决。
3. 徐荣
董卓是东汉末年一位备受争议的政治人物,他以残暴和无道而著名。然而,手下将领如吕布、李傕、郭汜等人多是武勇之士,唯有徐荣既有智谋,又有勇武。当董卓以强权控制朝廷时,徐荣跟随其左右,参与了数次与各地诸侯的激战。
然而,董卓一味追求权力,犯下了多项恶行,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董卓死后,徐荣被任命为征剿残余势力的统帅,可惜在新丰之战中,徐荣因部下背叛,最终失败并英勇战死。
4. 鞠义
鞠义原为冀州牧韩馥的部将,聪明机警,深得韩馥的器重。后来,鞠义选择背叛韩馥,投奔袁绍,帮助袁绍击败韩馥,顺利掌控了冀州。然而,袁绍对其权力的垄断以及与公孙瓒的不断冲突,使得鞠义一度获得了极大的成就,但随着地位的逐渐上升,鞠义产生了取而代之的野心。
袁绍开始察觉到鞠义的野心,最终因其骄傲自大,且心生取代之意,鞠义不再受袁绍的重用,最终以被杀害的结局收场。
跟错主公的六大谋士
1. 徐庶
徐庶原为刘备的谋士,凭借其才智,迅速成为刘备的首席谋士。然而,在长坂坡之战后,因母亲被曹军俘虏,徐庶被迫投降曹操。在曹营中,徐庶一度被任命为高官,但由于曹操过度倚重荀彧等谋士,徐庶并未得到重用。徐庶虽才智非凡,但始终未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最终被忽视。
2. 陈宫
陈宫是曹操的心腹谋士之一,但由于曹操做事过于决断、肆意,令陈宫感到不满。陈宫最后转投吕布,然而吕布的无能与情感驱动最终使得他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境地。下邳之战时,陈宫未能劝阻吕布,反而协助他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导致吕布最终被曹操俘获,陈宫亦不幸被杀。
3. 许攸
许攸最初是袁绍的谋士,但他发现袁绍优柔寡断,最终决定转投曹操。在曹操的支持下,许攸成功策划了“火烧乌巢”的计策,帮助曹操大胜袁绍。然而,许攸在权力中毒后变得傲慢自大,多次轻视曹操,并因直言不讳而招致曹操的忌惮。最后,许攸因过度自信与自负,被曹操杀害。
4. 田丰
袁绍的谋士田丰,主张与曹操进行持久战,而非贸然与曹军决战。袁绍自信自己的实力,忽视了田丰的建议,最终在官渡之战中惨败。田丰曾料到,若袁绍败北,必定会对自己不满,最终袁绍果真将他处死。
5. 沮授
沮授与田丰同为袁绍的谋士,提出过“疲曹”之计,让袁绍消耗曹军力,但袁绍未采纳。沮授的忠诚与智慧,最终在官渡之战后未能得到回报,且因不愿投降曹操,被曹军杀害。
6. 荀彧
荀彧,曹操最得力的谋士,帮助曹操从微弱的起点一步步打败强敌,取得天下。然而,荀彧忠诚于汉室,始终未能认同曹操的野心。当曹操欲取代汉朝时,荀彧陷入极度的痛苦与矛盾之中,最终因郁郁寡欢而去世。
---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些英雄因忠诚过度而错选了主公,最终为自己带来灾难。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臣子应当选择一位有能力、有远见的主公,而不是盲目地效忠于昏庸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