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将士魂归故里,陵园在广州
□庞力行
位于广州市水荫路113号的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通常被称为十九路军坟场,涵盖了六万平方米的广阔区域。这座陵园的建立是为了铭记1932年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一·二八”淞沪抗日战役中英勇牺牲的将士,近两千名英烈在此长眠,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
回溯到1932年1月28日,侵华的日本军队向上海发起了全面的进攻,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和军长蔡廷锴的领导下,英勇抵抗,标志着“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开始。双方的军事投入可谓规模庞大,十多万士兵纷纷加入战斗,局势紧张而严峻。
当时,十九路军在装备简陋的情况下,以7万人的庞大军队抵挡住了9万名日军的猛烈攻势,面对敌方飞机、大炮和坦克的连续进攻,他们毅然坚持了整整33天,不仅打破了日军“三个月拿下中国”的狂妄口号,更是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威力,震动了世界各地。
淞沪抗战的战火在上海燃烧,但为何十九路军阵亡将士的陵园会设立在广州呢?这与十九路军的历史渊源有关。十九路军的前身是广州的粤军,士兵的来源涵盖了广府人、潮汕人、客家人及粤西人等多个民族,他们的团结使得这一支队伍曾达到90万的庞大规模,战斗意志顽强,素有“铁军”之称。在多次国内革命战争及抗日战争的洗礼后,最终仅剩三千名士兵归乡。
在1933年,蒋光鼐与蔡廷锴等主要将领便着手筹建“十九路军抗日阵亡将士坟园”,得到了海外华侨的热切捐助。蒋光鼐的参谋长黄强还将他在广州的私人狩猎场捐赠出来,成为后来的陵园所在地。考虑到众多将士均来自广东,广州作为省会的地理位置自然成为最合适的选址,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广州市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南粤地区的英烈们在故里安息,这不仅寄托了家乡人民对他们的深切怀念,政府同样未曾遗忘他们的英勇事迹,广东人民更是铭记在心,激励了全国军民共同奋发抗日救国的热情与决心。
一句流行的话曾说:“粤军不死川军不出”。在抗日战争初期,粤军(即十九路军)几乎付出了所有的牺牲,正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激励了川军的出征。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川军参与诸多中日大会战,对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惨重的打击,其卓越的战绩令人瞩目,被誉为铁血之师。
十九路军的抗日将士们书写了抗日战争中最辉煌的篇章,他们用坚定的信念诠释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军魂与斗志。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的英名将永载史册,不会被遗忘。
笔者特以此文向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致以崇高的敬意与缅怀!
—— 2023年4月4日,清明前夕于广州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