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长崎县的四段记忆,6万字800图历史文化全解析
现在可能选择用各种社交平台上的打卡评论+短视频来做旅行功课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作为一个习惯读长文章的80后,攻略也好游记也好,果然还是觉得扎扎实实、详详细细的分享更清晰好用。
从2012年到2023年,长崎县去了四次。
站在外国旅行者的角度看,长崎(市)之所以闻名世界,是因为它和广岛一起,是迄今世界上仅有的两座受到过原子弹轰炸的城市。至于长崎有其他什么魅力,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打卡世界遗产的人会来这里,进行坂本龙马圣地巡礼的人会来这里,《进击的巨人》的粉丝也会来这里。
四次来长崎县,其实每次时间都不长:第一次是在2012年,岛原进、长崎市出,一共两天;第二次2017年,长崎市两天,平户市一天;第三次2019年,在重访长崎市和岛原之外,还去了五岛列岛、云仙、小滨和豪斯登堡,一共用了五天;第四次2023年,为了去见上一次在岛原铁道认识的朋友,又在谏早和岛原度过了一天。
四次长崎,有种层层递进的感觉。看得多了,剥开的层次也就多了。就像长崎市内层层叠叠的街道一样,每走一次,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如果有人问我,长崎为什么值得一去,我想说的是,这里呈现出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融合景象:日本、中国和西方在这里碰撞并落地生根,进而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事物。
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无论日、中、西三方如何碰撞,最终形成的事物都是“日本的”。也就是说,这里的教堂虽然有着西方的特征,但始终是“日本的教堂”;这里的部分料理虽然来自中国,但早已变成了“日本的料理”。这也正如哲学家和辻哲郎所说,是“以外来文化为基础的、日本人独特的发展路径”。
在日本各地,在日本历史文化的多个阶段,我们都能找到这样的融合。毕竟,日本独自的文化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生长起来的。但是,只有在像长崎这样的对外交往的前沿地带,“融合”才会表现得特别鲜明而醒目。如果说在日本从古至今的核心区域,例如关西和关东,这种融合都是隐性的,那么在长崎这样的边缘区域,融合就是显性的。
在接下来的这篇帖子中,我将以2019年第三次长崎行为主线进行梳理,把第一、二、四次的经历穿插其中。当然,仅仅四次拜访,对长崎的了解还只是刚刚拉开了帷幕,期待在未来再访长崎。
来自 epic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