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仪式结束后,晚上举行了一场酒会和文艺晚会,元帅们自然成了聚光灯下的主角。酒会刚开始时,几位元帅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气氛格外轻松愉快。然而,彭老总却安静地坐在一旁,沉默不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那天,朱老总穿着整齐的元帅礼服,精神焕发地走进大厅。陈老总反应灵敏,迅速看向朱老总,大声喊道:“总司令来了!”几位元帅纷纷站起身来,向他拱手致敬。朱老总笑着回礼,调皮地说道:“各位,看来你们都来得很早啊!”
陈老总一向幽默风趣,他快速打量了一下朱老总,笑着说道:“老总,你今天这身行头,简直比当年南昌起义时还显年轻呢!”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南昌起义之后,朱老总与陈老总一起带领残余部队发动了湘南起义,随后他们攀上了井冈山,那时的日子异常艰苦,陈老总与朱老总并肩作战,默默奉献,为革命事业立下赫赫战功。
谈及南昌起义时,贺老总的身影便无法忽视,因为他就是起义的总指挥,位高权重,地位甚至超过了朱老总和陈老总。陈老总回过头来,对贺老总说道:“当年你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您当时有想过自己能有一天成为元帅吗?”
贺老总笑了笑,摇头道:“别说元帅了,我甚至都不确定那一枪到底是不是第一枪。当时只想着把这一枪打准,尽力不辜负党组织的信任。”贺老总虽然在十大元帅中排名第五,但他的元帅编号却是001,位列第一。南昌起义的成功,也成就了建军节,作为总指挥的贺老总功不可没,所以他理应被排在第一。
此时,话题似乎不约而同地转向了已故的叶挺。有人忍不住问道:“如果叶挺军长还在,咱们新四军岂不是就有两位元帅了?”这个假设让大家不禁陷入沉思。
如果叶挺真的还在世,他会被评为元帅吗?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答案。若叶挺活着,可能陈老总的元帅头衔就不那么稳固了。毕竟当时中央对陈老总的元帅评定就存在一些异议,正是周总理力排众议,坚持认为只有陈老总能够代表新四军、代表华东野战军,否则华东战场便无法选出元帅。如果叶挺还在,或许华东战场的元帅名号就不会落在陈老总头上。所以,陈老总神色凝重地说:“如果叶挺军长还活着,我甘愿将元帅的荣誉让给他。那样,我们新四军就有两位叶姓元帅了。”
虽然叶剑英因在辽东指挥军事演习未能参加授衔仪式,也没能出席这次晚会,但他的话题还是被提起。聂荣臻深情地说道:“如果叶挺活着,今天的场景该多好啊。”聂荣臻与叶挺的感情最为深厚,两人曾在莫斯科留学时是同学,之后聂荣臻也曾在叶挺的领导下工作。叶挺不幸牺牲后,聂荣臻还承担起抚养叶挺孩子的责任。
正在此时,周总理进场,气氛瞬间更加热烈。徐向前笑着说道:“我们的周副主席来了。”总理一到,整个场面变得更加欢乐。贺老总也开玩笑地说:“周副主席也该评个元帅了。”
回想当年,正是周总理的一席话让贺老总决定跟随共产党走革命道路。周总理微微一笑,摆手谦逊道:“我只是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尽力为各位元帅们服务,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尽管林总、刘伯承和叶剑英未能出席,几位元帅们在一起畅谈,而彭老总则一直安静地坐在一旁,默默聆听,未曾参与其中。彭老总向来不擅长社交,在这种场合显得格外孤立,不与他人亲近。
这种孤傲和独立的性格,或许也是他无法融入群体的原因之一。而且,彭老总并没有参与南昌起义,也与叶挺并没有太多交情,面对这些话题,他自然没有什么发言权。许多年后,在庐山会议上,毛主席曾提到,彭老总与其他元帅相处不融洽的现象并非空穴来风,这次场景便可以作为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