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德克萨斯,是美国南方一个历史悠久又充满个性的州,素有“刺头”之称。这里的独立呼声从未消退,支持德克萨斯独立的力量时常涌现,且声势浩大。这种独立诉求并非空穴来风,德克萨斯曾真正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存在过。
这段历史得从德克萨斯革命说起。众所周知,曾几何时,墨西哥是西班牙帝国的殖民地。到了19世纪20年代,墨西哥终于挣脱枷锁,实现了期待已久的独立。独立后的墨西哥仿效美国,实行联邦制,德克萨斯则成了其众多州之一。
不过,德克萨斯地广人稀,当地居民数量少,常被附近的印第安部落骚扰。墨西哥政府为了稳定局势,采取了一个让人唏嘘的策略——引进外来移民以抵御印第安人。问题是,德克萨斯紧邻美国,这招等于是引狼入室,结果大量美国移民蜂拥而至。
1821年,来自密苏里的摩西·奥斯汀率领300户美国人踏入德克萨斯。墨西哥政府为吸引这些移民,便以低廉的价格将土地出售给奥斯汀,助其建立殖民地。美国移民到来后,完全无视墨西哥的法律:墨西哥禁止奴隶制,可美国奴隶主却带着大量奴隶进入;墨西哥强制信仰天主教,且需缴纳十一税,但移民们对此极为反感。
到了1830年,德克萨斯的美国移民已达16000人。五年后,这一数字激增至约3万,是当地墨西哥人口的十倍之多。随着美国移民人数激增,德克萨斯与墨西哥政府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冲突不可避免。
为了缓和紧张局势,德克萨斯的美国人派代表斯蒂芬·奥斯汀与新任墨西哥总统安东尼奥·洛佩斯·德·圣安纳(简称桑塔·安纳)展开谈判。奥斯汀提出成立独立的德克萨斯州政府,但掌权的桑塔·安纳坚决反对,甚至将奥斯汀投入监狱。
随后,桑塔·安纳察觉局势失控,决定废除联邦制度,取消各州政府,推行中央集权。这一决定如火上浇油,激化了双方矛盾,战争一触即发。
1835年10月,奥斯汀领导下的冈萨雷斯战役爆发,德克萨斯革命正式点燃。最初的战斗规模非常小,甚至连街头斗殴都难以相比。例如冈萨雷斯战役,墨西哥军队选择撤退,德克萨斯仅损失1人;拉巴稀堡战役中,双方伤亡都极少。
早期战役虽频频获胜,但墨西哥军力日益增强,德克萨斯人很快意识到零散的抵抗无法赢得最终胜利。于是他们开始正规化军队,因奥斯汀缺乏军事经验,将指挥权交给了山姆·休斯敦。如今,德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和繁华大城休斯敦,正是以这两位革命领袖的名字命名。
与此同时,美国虽然未公开支持德克萨斯,但不少民众自发组建志愿军参与战争。志愿者的加入极大提升了德克萨斯军的战斗力,战争进入胶着状态,双方胜负交替。
戈利亚德战役中,约300名德克萨斯军队在弹尽粮绝时投降,却遭到墨西哥总统桑塔·安纳下令全部处决,引发美国和欧洲的强烈谴责。
1836年,桑塔·安纳亲率1500士兵围攻德克萨斯阿拉莫堡。守军措手不及,虽奋力抵抗十三天,最终因弹药耗尽全部壮烈牺牲,人数估计在182至257之间。阿拉莫战役震惊世人,成为抵抗象征。
经历此役后,休斯敦改变策略,采取边退边打的游击战术,将墨西哥军队诱至圣哈辛托。桑塔·安纳因兵力优势轻敌,命令军队休整,不料德克萨斯军只用18分钟便发动猛攻,高喊“怀念阿拉莫”的口号冲进阵地。
圣哈辛托战役瞬间变成血腥屠杀,墨西哥军队全军覆没,士兵死伤或被俘,德克萨斯损失仅九人。传闻称桑塔·安纳在战斗爆发时,正与女仆进行私密活动,导致措手不及,败得如此迅速。
这场胜利迫使桑塔·安纳签署《贝拉斯科条约》,承认德克萨斯独立。但此时墨西哥政府已罢免桑塔·安纳,条约被否认,墨西哥拒绝承认德克萨斯共和国的合法性。
尽管如此,德克萨斯于1836年正式成立独立国家——德克萨斯共和国,也被称为孤星共和国。战争英雄休斯敦当选首任总统,奥斯汀担任国务卿。
为了寻求庇护,德克萨斯共和国于1845年加入美国,成为第28个州。作为独立国家仅存续9年,孤星共和国的旗帜却依然在德克萨斯的天空中高高飘扬。如今在这里,看不到美国国旗并不奇怪,但那面象征独立精神的孤星旗,永远是德州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