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茶友是不是都拥有不止一把茶壶呢?不知您是否注意到,在给茶壶加满水以及倒茶的时候,有些茶壶的壶盖处会存在口水流的现象,而有些则表现得非常利落呢?这里面涉及到一些细节和原因,下面咱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自 个 得 “公”-众-号 :紫砂小师妹
壶流的形状、长度以及水孔的位置等因素都会对壶的口水流状况产生影响。不过,这些特性又必须和壶的整体造型相适配。举例来说,像“龙蛋”“西施”这类的特定壶型,或许就更易出现口水流的问题。所以啊,我们不能指望所有的茶壶都不会流口水。在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办法,例如注水不要过满、倒茶时干脆迅速、随时准备好茶巾擦拭,从而避免口水流下来后影响壶身颜色的统一。
有时候,茶壶在购买时注入清水不会流口水,可回家泡茶时却出现口水流的情况,这或许和清水与茶汤的张力存在差异有关。要是茶渣把流孔堵塞了,口水流的现象可能会更加严重。
一把紫砂壶是否流口水跟下面几个因素有关:
1. 盖口的宽窄程度。
2. 出水口(壶流根部)的位置所在。
3. 壶内出水口与盖口边的距离长短。
有些制壶师在制作的时候,可能会轻轻敲打壶流前端下部,使其略微向上弯曲,以此改变水流的方向,进而降低口水流的可能性。
实际上,口水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和茶壶的制作质量并没有必然联系(当然,高质量的制作会更加精细、完美)。通常情况下,新的茶壶更容易流口水,这是因为新的壶盖和壶口可能还没有完全变得平滑。然而随着使用次数增多,壶盖和壶口会变得更加平滑,表面张力也会增大,口水流的情况就会减少。
除此之外,使用的方法也会对口水流情况产生影响。有些人在倒茶时直接将壶身倾斜90度,这样会把所有的水都朝着壶盖的方向挤压,从而降低口水流的概率。
最为重要的是,一个茶壶的好坏不能以是否流口水来评判,口水流与茶壶的质量和价值并无直接关联。尤其是对于热爱茶文化的人来说,应该站在更宏观的角度去认识茶壶,包括茶壶的造型、制作技法、气韵以及制作工艺等各个方面。口水流仅仅是一个细节方面的问题,不应当过于苛求纠结。
上一篇:陶瓷茶壶与紫砂壶皆有其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