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讲堂报名
作为备受瞩目的年度文化盛事,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将于9月16日至10月16日在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联动举行。该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主办,将通过“艺汇湾区”剧目展演、“艺韵和鸣”艺术讲堂、“艺境共生”美术展览、“艺美生活”惠民活动及“艺彩交辉”演艺交易五大板块,包含超100场精品演出、19场艺术展览、150余场公益演出及系列艺术讲堂,为大湾区民众献上一场全民共享的文化艺术盛宴。
大咖齐聚
探讨艺术生态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本届艺术节将聚焦2024年以来全国舞台上涌现出的创作热点、演出爆点,结合艺术节部分有代表性的演出剧目,举办系列艺术讲堂,增加艺术节专业高度和品牌亮度。各参演剧目也将以演前谈、演后谈、主创见面会等模式举办各类艺术讲堂。其中9月17日至18日将集中举办4场艺术讲堂,来自艺术行业的多位重磅嘉宾齐聚一堂,展开精彩的交流和分享。
《艺术生态与城市发展》讲堂将于9月17日上午在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举行。现场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一级导演田沁鑫;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罗怀臻;舞蹈家、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黄豆豆;中国音乐家协会交响乐团联盟副主席、广州交响乐团团长陈擎四位文艺大咖将带来主旨演讲。另有十位文艺专家将围绕“文艺创作与城市文化表达”和“艺术节展与城市文化生态”话题展开两场圆桌对话,探讨艺术家如何从城市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内容创作如何反映城市与时代精神,节展经济对城市文旅产业的带动效应等问题。
《交响乐的历史回响与当下诉说》讲堂将于9月17日下午在星海音乐厅室内乐厅展开,来自音乐学界业界的大咖嘉宾将围绕从传统演出到跨界合作,探讨如何透过锐意创新和区域联动合作,提振演艺市场注入新气象开展圆桌对话;粤港澳大湾区乐团指挥和音乐总监、作曲家则将通过圆桌对话分享如何创作、策划节目和吸引新观众。
《当代戏曲发展的“守”与“破”》讲堂将于9月17日下午在红线女大剧院·红豆厅举行,戏曲名家将以在“坚守”“传承”中探寻新意为主题,讨论中国地方剧种的坚守、延绵与当代转化;并从当前不断“破圈”的戏曲现象展开,就当代戏曲转型、经典IP改编、青年观众培育、传播和市场特点等问题展开交流。
《田沁鑫名家讲堂:中国式演剧观》讲堂将于9月18日上午在广州大剧院实验剧场举行,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一级导演田沁鑫将以“从经典改编到舞合创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戏剧作品的时代叩问与人文关怀,创作心路与艺术使命”为主旨进行分享。
主展览
集结39位艺术家61件作品
本届艺术节“艺境共生”美术展览板块联动粤港澳三地美术馆,将推出19场高品质艺术展览,其间还将举办丰富多彩的公共教育、专业交流活动,切实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民众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共绘绚丽多彩的湾区文艺“新图景”。
本届艺术节主展览“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于8月29日至10月31日在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举办,集结了粤港澳三地39位艺术家的61件(套)作品,通过艺术对话凝聚湾区文化认同、探索当代艺术在地性与全球化命题。系列展览还将配套策展人导览、三地艺术家对谈及公众互动投稿,深化艺术普惠性。
粤港澳大湾区当代艺术展通过“潮汐洄流:文脉溯源与当代表达”“山河共声:科技凝视下的生态关怀”“水域交织:社会关系中的自我镜像”三大板块,来深入探讨区域历史文脉、生态感知与社会关系的精神图景。
此外,“哥伦比亚狂想——博特罗艺术大展”“粤藏粤美——广东省美术馆馆际典藏精品展”“美美与共——集: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回归展”“风骨南天——从美术革命到新中国艺术图式的广东实践(1900-1978)”“百廿风华 播芳六合——西泠印社社藏金石书画精品展”“纪念赖少其诞辰110周年:造化为我——赖少其与现代山水画创作研究展”“永恒之光——杨之光诞辰95周年纪念展”“艺术抗战 丰碑永存——廖冰兄诞辰110周年暨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展”等多场展览,从不同维度展现艺术魅力,为观众带来一场丰富的艺术体验。
多城联动
香港首次同场结集三大古书画收藏
本届艺术节,深圳、东莞、中山、江门、香港、澳门等地也将举办各具特色的美术展览,涵盖绘画、摄影、文献、文物等多个领域,从不同角度展现艺术魅力与历史文化内涵,为观众带来一场场视觉与精神的盛宴。
深圳方面“爱好溪山为写真——黄宾虹山水之旅与艺术创作”“木刻记忆——1931-1945年中国艺术家的视觉实践与媒介传播”“烽火铸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关山月艺术中的民族精神图谱”等多个展览面向观众展出。东莞的“从可园出发:风骨·时代——名家绘梅兰竹菊作品展”阐释“四君子”的当代价值;中山的“岭南潮声——2025粤港澳大湾区摄影作品展”以光影艺术呈现湾区精彩瞬间;江门的“井喷的年代——中国侨都(江门)1869-2019华侨华人美术历史文献展(文献篇)”尝试以“华侨华人文化交流”的视野审视和把脉地域美术的发展脉络。
在香港,“香江藏珍——香港三大古书画收藏”首次破天荒同场结集三大古书画收藏的瑰宝,精选并展出其中93组由唐代下迄清代的经典书画作品;“风雨同舟 共建和平——粤港人民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展”让公众了解抗战历史,传承及宣扬爱国教育;“岭南风范:赵少昂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展”向观众介绍这位20世纪艺坛宗师的创作风华。澳门也推出“从医人到医国——孙中山与粤港澳文物展”,回顾孙中山在粤港澳的成长轨迹与革命实践。
采写:南都记者 余晓宇 林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