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两弹一星元勋姚桐斌:他被害的消息出来后,让周总理惊掉了茶杯
创始人
2024-12-16 19:39:08
0

“天问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一切成功的背后,都要归功于“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发,它让中国人民重新挺直身板,站立起来。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跟“两弹一星”有着深渊的关系。他的名字叫做姚桐斌。

一、姚桐斌从小志向远大,勤奋好学

姚桐斌是江苏无锡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上初中时,由于各种原因中途辍学了两次,在这期间他摆摊卖过香烟,袜子等各种生活用品。为了能够维持生活,还做过许多零散的工作,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打工的这段艰苦岁月,姚桐斌尝尽了人间冷暖,明白了学习是一件可以改变命运的事情。有了知识的贮备,自己才会变得强大。身材高高的他,从此志向远大,学习无比用工,走到那都拿着书本学习,他的坚持付出终于换来了回报。

后来,他以优异的会考成绩进入了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学习了矿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为以后投身航天事业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在校期间,依然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最终以公费留学生的身份去到海外留学。虽然人在海外,但是心系国家,他梦想着早日能够回到祖国。

到了1957年,他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到了祖国,加入了新成立的国防部。开始与小组其他成员攻克航天新材料方面的问题,经过了不懈努力,日以继夜的工作,他们终于在航天材料工艺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

之后,他不断的提出各种研究课题,并且努力的去克服。同时,还向兄弟单位事业单位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中国的科研带来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

要知道,当时的中国社会环境是非常差的,生产制造领域不发达,技术水平也比较落后。所以就更别提航空材料方面的应用了。可以说,姚桐斌是在一个完全没有任何基础的背景下,带领着团队,一步步的去克服困难,实现了中国航天工业从无到有的转变。

二、坚持与付出,姚桐斌成功研发出新型航空材料

另外,姚桐斌是一位非常有创新意识的科学家,他不满足于现状。他展开了与其他单位的合作,全力研究和生产新型的航空材料,为解决当时航空领域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他集合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技术支持,一流的人才团队和技术支持,很快他便成功了。

1960年,他和他的团队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支持下,成功的开发出了新型的合金材料。在当时,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褒奖。

在国防部一干就是十几年,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对每一项任务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细心呵护,每一处要点,难点,重点都用笔记轻松的记下来。同时也再三叮嘱其他科研人员,要时刻注意材质的物理性和化学性变化。

此外工作之余,他结识了自己一生的伴侣,两人也很快有了属于他们的爱情结晶。生活中两人相互扶持,妻子看着丈夫每天日以继夜的辛苦工作,心疼极了!不过能够给国家做贡献,相信他俩是幸福的,而且是快乐着的。

要想想,今天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工作没几个月换一份新的,根本没有耐心和毅力。对于一份工作,如果没有热爱,相信很快就会丧失掉初衷。姚老能够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相信是因为热爱在支撑着他向前走。

三、姚桐斌意外离世,周恩来总理很伤心

如此优秀的一位科学家,却在1968年6月遭遇了不幸。当时是一天最正午时刻,向往常一样下班回家的姚桐斌,在回家的路上,莫名遭到了几位来历不明的歹徒殴打,由于发生了激烈的身体接触,姚桐斌的伤势非常严重。后来,被及时的送往了医院。

虽然被送到了医院抢救,可惜没有把生命抢救回来。因此他的生命永远停在了45岁,听到这个悲伤消息的周恩来总理,顿时脸色大变,连当时放在手上的茶杯都掉落在地上了。可见周恩来总理对痛失这么一位国家优秀人才,内心是多么不舍啊。

他死后,许多同事都感到特别伤心,觉得他的离开对于中国的航天是一大损失。谁也没有想到那天早上他批阅的一篇关于航空陶瓷文件是他最后的绝笔。他走了,离开了他心爱的妻子和女儿。

如今,姚桐斌的纪念馆里,旅客们可以清楚看到他本人铜像。前面摆放着45朵玫瑰花,象征着他的生命停在了45岁。45岁的生涯里,他创造过太多的奇迹,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他应该被国人铭记和传颂。

虽然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留给后备航天人才的财富确很多。直到今天每个新进来工作的大学生,都要学习一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是姚桐斌自己撰写的,里面的科研步骤非常详细。

对于一个刚踏入工作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很有帮助的,因为航天工业是一个需要丰富知识和技能的领域。即使掌握了一定专业知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麻烦。有了前辈的指点,可以少走很多歪路,能学习到更多实用的知识。

四、总结

“两弹一星”精神就是中国精神,许多无名英雄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事业。姚桐斌是其中一位,他的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上世纪50年代,中国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开展了“两弹一星”工程。

那个一无所有的年代,想要取得成功谈何容易。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爱国人士,冲破黑暗的阻扰,回到祖国后满腔热血投入到国家事业中,才早就了今天的成绩。随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发到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发挥着巨大作用。

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试验,科研人员用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做中国力量。当下,国内大学生毕业浪潮更新换代,后背人才辈出,她们中间确实有很多让人值得骄傲的90后,甚至是零零后,她们同样做着一份举足轻重的工作,一样不会被困难打到,永不服输的精神在续写着,期待着她们创造更辉煌的中国。

相关内容

共赴春日之约 感受中国之美...
严 冰 龚煜煊 管诗雨 图①:北京市郊铁路S2线列车穿行在花海中。...
2025-04-22 06:34:44
何以中国|万里茶道,追溯商...
围绕万里茶道,讲述其背后的商贸历史与文化交流,展现往昔繁荣盛景。
2025-04-22 06:09:51
原创 ...
人间四月天,采茶沼山巅。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劳动精神...
2025-04-21 23:09:52
中国石化:国内石油消费预计...
界面新闻记者 | 侯瑞宁 4月21日,界面新闻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
2025-04-21 21:11:43
湖南消防总队长郑西,主动投...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4月21日消息,湖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党委副书记...
2025-04-21 21:09:28
牵手娇阿依,畅漂阿依河!2...
当悠扬的苗族飞歌遇上激荡的峡谷浪花,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4月22日...
2025-04-21 20:36:12

热门资讯

茶杯头一人购买两人远程游玩!保... 《茶杯头》(Cuphead)是一款由Studio MDHR开发的经典横版卷轴射击游戏。游戏以1930...
原创 打... 据参考消息消息,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宣称,不会邀请共和党籍前总统参选人妮基·黑利以及前国务卿迈克·蓬佩...
在喀山,习近平说起“万里茶道” (近观中国)在喀山,习近平说起“万里茶道” 中新社俄罗斯喀山10月23日电 (记者 梁晓辉 郭金超)...
姐姐为亡弟追凶26年:雪天蹲守... 据新京报10月31日报道,“姐姐为亡弟追凶26年案”,11月1日将在广东湛江市中级法院开庭。受害者李...
行走黄河 | 烟台版"... 提及“棉纺厂”“油化厂”,人们眼前总会浮现机器轰鸣、工人穿梭的场景——齿轮咬合间迸溅的火花,油污工装...
聊城古城必打卡攻略,这七处景点... “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大运河之上,有座江北水上古城,这就是聊城古城。聊城古城又...
原创 春... 春末夏初,天气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早上还裹着薄外套,中午就热得想穿短袖。这时候喝茶,可真是个“技...
恩施白果:茶山美景迎高铁 云上恩施报道(宣恩通联记者 孟希承 通讯员 刘金苹)又是茶叶采摘高峰时。连日来,恩施市白果乡长鹰坝村...
黑龙江佳木斯:海内外游客“喊江...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佳木斯4月12日电(刘璐 赵宇航)开江喽,开江喽......伴随着激昂的呐喊,...
福建平潭北港村:石厝里的潮涌与...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平潭4月12日电 题:福建平潭北港村:石厝里的潮涌与新生作者 张杨彬晨光中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