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深圳,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兴的城市。从一座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用45年,展现了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和城市发展模式的深层变革。
本书以时间为经、经济阶段为纬,系统梳理深圳经济特区45年的发展脉络,全面回顾深圳从无到有、由试到行的非凡征程。全书以“开放、改革、创新、发展”为纲,结合翔实数据、珍贵史料与鲜活案例,深度解析深圳经济演进的关键路径与战略逻辑,揭示背后的制度智慧、政策抉择与时代价值。
这不仅是一部关于深圳的城市发展史,更是理解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与现代化探索的关键读本。通过深圳之变,读懂中国之变,洞察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逻辑与创新密码。
顾问简介
吴敬琏 ,经济学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经济学界泰斗,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中国改革开放重要的参与者之一,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良心”。
李扬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金融研究所所长。现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
作者简介
陈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兼任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部委员、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理事兼技术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整合式创新、有意义的创新等创新范式的提出者,也是“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提出者。2021年、2023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的50位管理思想家”。
专家推荐
深圳自45年前建立经济特区以来,从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引领国际前沿产业技术的大都会,是中国发展转型奇迹中的奇迹。深圳的发展经验很好地诠释了经济发展转型的成功有赖于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为企业家消除软硬基础设施障碍,以推动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的道理。这是一本了解深圳,也是了解中国过去改革发展经验,同时也是了解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力作。
林毅夫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本书系统总结了深圳发展的历史和经验,深入分析了深圳发展的成功规律,从市场化探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到贯彻新发展理念四个阶段,书写了深圳的发展史和产业结构变迁,也勾勒出中国改革开放的脉络和路径,并为在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有益建议。
吕薇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
目录
开放篇
第一章 破旧立新:开市场导向改革之先河(1978 — 1991)
第一节 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 9
对外开放的先声 / 9
从宝安县到深圳市 / 12
经济特区的构想 / 16
专栏 经济特区的先行者:陕甘宁边区 / 19
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 / 20
蛇口打响改革开放“第一炮” / 21
专栏 深圳特区经济思想体系 / 26
“深圳速度”:“三天一层楼”的奇迹 / 28
第二节 旧体制的突破:市场化改革的破冰行动 / 32
价格改革:从计划定价到市场调节 / 32
基建招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 35
打破“铁饭碗”:实行劳动合同制 / 36
人才竞争: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 / 39
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 / 40
第三节 市场经济的全面探索:制度创新与突破 / 42
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部署 / 42
国有资产管理:从行政管控到市场化运营 / 43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萌芽 / 45
金融体制改革:资本市场初步形成 / 47
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第一槌” / 51
住房商品化 / 53
专栏 深圳模式与浙江模式 / 56
第四节 外向型经济的崛起:开放与融合 / 57
外引与内联双向驱动 / 57
专栏 沙头角:深圳引进外资的特殊窗口 / 61
对外贸易走向全球市场 / 65
口岸建设使通关加速 / 67
创建保税区 / 68
从“深圳速度”到“深圳效益” / 69
第五节 开放型经济建设的方法论及其启示 / 72
深圳开放型经济建设的总体方法论特征 / 74
深圳开放型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 / 75
从特区到全国—新常态下的开放型经济建设 / 77
改革篇
第二章 深化改革: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1992 — 2002)
第一节 增创经济特区新优势 / 81
体制创新:市场经济的制度突破 / 81
专栏 土地交易:市场机制下的资源配置 / 91
开放升级: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 99
产业升级:布局现代产业体系 / 103
专栏 深圳高新区:创新驱动的战略高地 / 110
城市治理:现代规划与建设 / 111
第二节 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116
建设经济中心城市 / 116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 / 119
专栏 高交会:深圳创新发展的璀璨名片 / 124
获得特区立法权 / 125
第三节 深化改革的基本经验 / 129
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推动全面发展 / 130
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夯实体制优势 / 132
求真务实,立足实际,走出深圳之路 / 133
创新篇
第三章 创新驱动:破茧成蝶的变革之路(2003 — 2011)
第一节 自主创新体系的战略构建 / 137
创新战略顶层设计 / 137
专栏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科研创新的多面旗帜 / 140
国企改革的深圳范式 / 142
民营经济形成创新主力 / 146
专栏 华为:人力资本增值驱动企业持续成长 / 149
第二节 国际竞争力产业体系锻造 / 150
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 / 151
金融创新激发产业动力 / 159
智慧物流形成支柱产业 / 165
专栏 破局者的航道:越海全球物流的创新突围 / 169
专栏 深圳物博会:全球物流与供应链的智慧交响 / 171
“文化立市”推进创意产业 / 172
专栏 深圳读书月:点亮城市的文化灯塔 / 178
专栏 深圳文博会:文化产业的关键平台 / 181
第三节 开放协同共建全球创新极 / 182
深港融合:区域深度合作促进创新 / 182
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 / 189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 193
大部制行政机构改革 / 193
移民城市人口长效治理 / 194
土地改革优化城市空间 / 195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 / 198
第五节 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经验 / 203
企业主体与面向市场重构深圳创新路径 / 205
产业转型升级启发创新动力 / 205
“投资于人”驱动经济发展 / 207
技术创新形成经济核心支撑 / 208
后发优势向先发优势转型 / 209
发展篇
第四章 新发展理念:引领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2012 至今)
第一节 创新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 / 213
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 213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 215
专栏 影石创新:影像赛道的创新领航者 / 218
“三化一平台”成为改革主攻方向 / 219
第二节 高质量发展成为深圳新名片 / 222
布局建设全过程创新链 / 222
高等教育质量规模的跃迁 / 226
从“文化立市”到“文化强市” / 228
专栏 深圳“创意十二月”:城市创新活力的年度盛事 / 233
宜居宜业环境优势不断彰显 / 234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 239
率先建设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 239
建成和深化全过程创新链 / 241
专栏 鹏城实验室:网络信息科研的领军者 / 244
壮大“20+8”现代化产业集群 / 247
专栏 大疆:无人机领域的科技领军型企业 / 251
前海和河套成为支撑深港深度融合发展的平台 / 253
第四节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259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 / 260
专栏 供应链之都:深圳“1 小时供应链”生态圈 / 264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良性循环 / 265
专栏 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
从成果转化迈向基础研究新征程 / 268
绿色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跃升 / 273
专栏 比亚迪的底色: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先锋 / 277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 279
第五节 深圳密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启示 / 284
开放精神是镌刻在深圳基因里的发展密码 / 286
改革实践探索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87
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道路 / 289
加快绿色发展方式创新 / 29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 / 296
附录 深圳经济大事记 / 299
后记 / 340
内容来源: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专讯
编辑:符怡
审核:郑黎光
责编:卫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