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 砥砺青春力量
创始人
2025-09-03 22:03:07
0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当激昂的军乐奏响,整齐的方阵迈着坚定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这一刻,成为铭刻在国人心中的震撼记忆,九三阅兵,不仅是一场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洗礼,让我们再次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的珍贵。

“屏小榴”志愿宣讲队队员 陈雅文

(女,汉族,五年级学生)表示 :

观看阅兵时,我心潮澎湃,当解放军叔叔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像一棵棵挺拔的松树。最让我激动的是,看到老兵爷爷们敬军礼,他们的手可能有些抖,但眼神特别亮。老师说,这就是抗战精神,是不怕困难、团结一心的力量。现在我们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都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深知:盛世来之不易,吾辈更当自强。

玉屏中心学校教师 李晓倩

(女,汉族,小学音乐教师)表示:

观看阅兵仪式时,我全程心潮滚烫,掌心都攥着激动的力量!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在广场上空炸开,我眼前瞬间闪过课堂上的画面——孩子们扯着小嗓子学唱,眼神里满是对“冒着敌人的炮火”的好奇。而此刻,受阅将士铿锵的步伐与国歌共振,仿佛把80年前先烈们的呐喊、如今祖国的强盛,都揉进了这激昂的旋律里,让我真切懂了:音乐是传承精神最动人的纽带!

看着战机列阵、装备铿锵,我更握紧了手中的“教学接力棒”!未来的音乐课上,我要带着孩子们把《歌唱二小放牛郎》唱得更响亮,用旋律讲好英雄故事;要让《黄河大合唱》的豪迈住进他们心里,让红色音符成为成长的“精神养分”。我要做红色旋律的传递者,把阅兵式里的振奋与自豪,变成孩子们心中爱党爱国的种子,让抗战精神在歌声里代代相传!

共青团屏边县委员会工作人员 陆兴玲

(女,壮族)表示:

观看完阅兵仪式,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徒步方队“一老一新”的编排设计。“老”的是源自抗战英雄部队的传承,由80面功勋荣誉战旗组成的方队庄严前行;“新”的是体现我军力量结构新布局的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等新型兵种力量。这一设计深刻融合了历史厚重感与时代创新性,让我们年轻一代在回望烽火岁月的同时,更清晰地看到未来强军之路的方向。

作为一名团县委工作人员,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立足本职岗位,服务青年需求,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西部计划志愿者 罗艳慧(女,汉族)表示:

今日屏幕前见证阅兵盛况,战炮轰鸣、步伐铿锵,每一帧画面都澎湃着国之重器的威严与荣光,我深切感受到祖国强大的国防力量与团结奋进的时代脉搏。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扎根边疆的我,更深刻体会到这场壮典背后的时代分量——它不仅是国防实力的展示,更是无数平凡坚守者共同的底气。阅兵不仅是展示锋芒,更是召唤担当,我将带着这份震撼与感动继续前行,在祖国这片大地上做好每件小事,也许一个人的力量微小如星,但无数志愿者的青春终将汇成照亮西部的璀璨星河。愿以我辈之奋斗,与时代同频,与祖国共进!

九三阅兵,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未来的展望 ,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强大,也感受到了维护和平的重任。在新的时代征程中,我们将继续引领青年,以史为鉴,珍爱和平,积极投身于和平事业的建设中,为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罗艳慧

初审:何怡秋

终审:赵永洪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夏... 中国作为世界上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随着岁月变迁,传承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明。 在我们中国人的...
原创 1... 文丨临川 编辑丨T 1991年8月,克里米亚的阳光依旧灿烂,而戈尔巴乔夫却在此地意外“休假”。苏联...
原创 刘... 历史上他犯了两个很严重的判断,这两个错误或许成为了蜀汉一统天下的遗憾之处。 他的聪明才智、卓越领导能...
原创 明... 明朝有一位皇帝,他两次称帝,年仅9岁时当上皇帝,少年天子雄心壮志、御驾亲征,不料全军覆没、自己也沦为...
原创 秦... 在北京卫视首播的《山河月明》,号称是对“永乐盛世的历史考究与还原”,讲述了明成祖从年少起就喋血沙场,...
原创 马...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出兵襄樊。在初期的战役中,关羽发挥了他因为死守荆州,而被压抑多年的军事才能。在兵力...
原创 原...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马背上的蒙古人一路征战,最远打到欧洲多瑙河区域。那么,矮小的蒙古人到...
原创 韩... 我国拥有上下50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的历史当中曾经出现过很多非常有能力的将领,这些人有的辅佐帝王成...
原创 蓝...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成功,主要靠的是义子义侄的支持,朱元璋少时父母双亡,流落到皇觉寺出家为僧,受尽了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