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3日报道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8月22日刊发题为《工程师对决律师:为什么中国正在超越美国》的文章,作者是荷兰莱顿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助理教授朱元益(音)。内容编译如下:
《飞速前行:中国构建未来的探索》堪称今年出版的有关中国的最佳著作之一。
获得关于中国的第一手资料或中文阅读能力并非研究中国问题的必要条件,事实上,当有人委婉地提出研究某个国家就应该掌握其语言时,某些知名中国问题评论人士还会感到被冒犯。
但王丹(音)并未受到这样的制约。长期以来,这位加拿大籍华裔科技分析师在中国问题观察人士中拥有一批忠实的粉丝,他们喜爱其看似散漫却充满洞见的有关中国的电子邮件简报。历经多年为西方对冲基金撰写关于中国科技行业动向的报告后,王丹转赴美国学术机构任职。如今他推出这部著作,值得任何对中国感兴趣的人一读。
王丹的论点简明扼要:中国是一个由具有工程学背景的从政者管理的工程型国家,这些人擅长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和社会手段来打造他们的国家。
美国曾经也是一个工程型国家,如今却成了“律师政府,由律师治理,为律师服务”。这使得中美两个在民族特质的许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的国家成为彼此的对立面。
中国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是推行技术解决方案。相比之下,美式治理的默认手段是诉讼,这导致任何事情都难以推进。
这个论点并不新颖且值得商榷。毕竟法国政治哲学家亚历克西斯·德·托克维尔早在近200年前就指出,美国律师构成了“最高政治阶层”,但这并未阻止美国成为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的工业文明。
但是,与日益崛起的竞争对手相比,美国似乎已经失去了建设意愿——任何不幸使用过美国公共交通系统的人都会承认这一点。王丹的书中引用了大量关于中国建设热潮的惊人数据:中国仅用18年就建成了与美国州际公路系统规模相当的高速公路网络,随后又用9年时间将规模翻倍。
相比之下,迄今为止美国在该领域的尝试耗资巨大且工期延误了几十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法国国营铁路公司因其高铁项目饱受政治失能的困扰而感到极度沮丧,最终转而前往摩洛哥建设高铁项目。
在全书最精彩的章节中,王丹凭借对中国工业的了解,有力地论证了中国巨大的技术优势在于对实用知识的重视,这些知识通过工程师社群得以传承下去。例如,制造苹果iPhone手机不仅需要技术与设计,还需要由技术专家、供应商和训练有素的工人组成的网络。成为“世界工厂”数十年后,中国已充分具备这些要素。
与此同时,美国制造业的大部分领域已日渐衰落,其劳动力大军不断萎缩,宝贵的工艺知识也在逐渐流失。虽然中国在航空发动机和制药等关键领域仍存在短板,但其制造业如今在高端制造领域已经与美国不相上下,甚至在许多情况下超越了美国同类水平。
在低端制造领域,中国的优势更明显,因为美国已基本放弃了低价值制造业。中国宣称,在联合国分类的全部工业品类别中,每个类别都有中国制造的产品。这反映了其对构建完整工业体系的执着。在新冠疫情期间,美中两国都生产疫苗,但中国对口罩和棉签的工业化量产让世界瞩目。
王丹完成了一部难得的佳作:这部关于中国的著作规避了此类题材的陈词滥调与传统范式,立足于第一手信息而非从海外英文资料中获取的印象。虽然该书主要面向美国读者,但英国政策制定者也应当认真思考其观点对本国是否具有启示意义。(编译/杨雪蕾)
《飞速前行》一书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