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仓颉造字的传说在寿光大地回响,当贾思勰《齐民要术》的智慧浸润现代农业,寿光正以文化为笔,在盐碱滩与菜畦间勾勒出一幅古今交融的壮美画卷。
近年来,潍坊寿光市着力打造“蔬乡文脉·互鉴共赏”文化艺术交流品牌,通过“带动—引导—创作”的系统性实践,以一场高端盛会汇聚四海英才,以一批特色活动激活创作生态,将文化深度融入城市肌理,走出了一条“产业筑基、文化铸魂、全民参与”的县域文化发展新路径,让乡村振兴的文化引擎持续轰鸣。
高端盛会启新程:以文化之光点亮蔬乡文脉
四海贤才聚菜乡 翰墨丹青绘华章
文化品牌的崛起,常需高端要素作领航之灯。寿光深谙此理,通过“请进来”策略,以高规格文化盛事夯实“蔬乡文脉·互鉴共赏”文化品牌底座,借高端能量辐射,重构县域文化创作的生态土壤。
接连承办的省级以上规模文化活动,是寿光展现文化雄心的舞台。第十三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此留下对汉字传承与创新的深刻探讨;“启航新征程”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寿光采风活动,以镜头展现菜乡别样之美。同时,第29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巡展、全国第九届青少年民族之光摄影巡展等重磅展览入驻,似文化甘霖润泽寿光民众心田。
其中,近年来启幕的“蔬乡文脉·互鉴共赏”文化艺术交流系列活动,更是汇聚文化精英,为寿光打造“高端引领,以点带面”的美育蓝图。“此类高端活动常态化,让寿光文化氛围愈发浓郁,市民接触高雅艺术不再需奔赴远方。”寿光市文旅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寿光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郭金辉表示,城市文化品位于潜移默化中跃升,恰是文化种子播撒后结出的硕果。
名家汇聚也催化本土人才蜕变。借传帮带东风,寿光近五年培育2000余名本土文化骨干,新增16位国家级会员。从过去交流资源匮乏,到如今名家就在身边指导,本土人才创作视野与技巧进步显著,也有了更多机会迈向全国艺术平台,寿光创作生态发展日新月异。高端文化展会似连锁反应的开端,借蝴蝶效应,寿光打破县域创作局限,高端引领的文化生态激活之路正延展向远方。
从国家级摄影展的镜头聚焦,到两岸汉字艺术节的文脉交融;从中央美院大师的言传身教,到本土书画家的破茧成蝶,寿光正以高端文化为支点,撬动着县域文化生态的蝶变。
全民共创涌春潮:用多元活动激活文化基因
万家灯火映星辉 阡陌之间绽芳华
在寿光,通过“蔬乡文脉·互鉴共赏”文化艺术交流系列活动,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触摸艺术脉搏、感受文化魅力。
群众广泛参与,是“蔬乡文脉·互鉴共赏”文化艺术交流品牌根深叶茂的源泉。寿光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文化优势,建立文化人才动态管理库、文化创作素材管理库,系统梳理全国优质文化资源,重点对接国家级文艺团体、知名文化学者等名家名士,按艺术门类、专业领域分类建档,形成涵盖文学、书法、摄影、戏剧等10余个领域的千余人资源库,实现精准匹配、高效运用。深化政企协同合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委托等形式,引入“快乐向前冲”“武文大舞台”等品牌活动,构建了“政府主导、企业搭台、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让“群众找戏”变为“送戏上门”。寿光践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借多元培训及公益活动纽带,引领群众从文化“旁观者”转身为“参与者”,搭建全民共创的文化新生态。
分层培训体系是寿光点燃全民创作热情的关键。县级以上层面,积极输送本土人才参与上级优质文化文艺培训,为其拓宽全国视野助力;单位组织的培训是知识传播重要阵地,相关文化部门联合推动的“市民文化大讲堂”,每年超万人从中汲艺术养分,“读书月·名家讲堂”邀知名作家分享,数万市民解锁阅读与创作的进阶路径……谈及大讲堂意义,参与培训的市民李婷表示:“这是学习窗口,让我们发现创作潜力,从欣赏他人作品到有信心构思自己的篇章。”
镇村级的“一村一品”文艺团队培育工程,则如繁星点亮基层夜空,寿光市组建文艺团队300余支。“文化进万家”展演等,使文化扎根乡土;一批艺术幼苗于基层土壤破土;一批新生代本土人才崭露头角。于培训活动的浇灌下,他们开启创作征程,为寿光文化创作注入新鲜活力。
公益活动孕育本土特色,赋予文化烟火温情。寿光紧盯群众新需求、新变化,推出乡村文化艺术节、百场公益培训、千场公益巡演、万场公益电影等系列活动10000场次以上,深化打造了“文艺相伴·联动菜乡”等15个志愿服务品牌,举办全民文化周、城市记忆影像展、四季网络摄影展等特色文化活动200余场次,给群众送上了全年不断线的文化大餐,实现了“文化惠民”向“文化悦民”的跨越式提升。
从社区书院的墨香四溢,到乡村广场的舞步翩跹;从千场公益巡演的声情并茂,到万场公益电影的光影流转……寿光人用汗水与智慧,营造着“人人参与、人人创造、人人共享”的文化氛围。一个活动汇聚群力,在多元联动之下,寿光全民创作生态从蓝图转化为充满活力的现实,民众于参与中为文化品牌添砖加瓦。
互鉴共享结硕果:引基层文化向上向好发展
蔬乡文脉传薪火 艺苑繁花绽新姿
寿光市以“蔬乡文脉·互鉴共赏”文化艺术交流品牌为载体,推动书画、摄影、文学、戏曲等方面深化发展,构建起“一展带一面、一会活一点、一戏连一线”的文化生态新格局。
寿光深耕“书画之乡”文化沃土,组织邀请协会专家、本土名家走基层、展文化,举办“农圣故里·魅力寿光”全国名家采风行、“致敬故乡”书法展等高层次文化活动20余次,带动基层摄影热、书画热持续升温。以此为契机,同步启动菜乡小画家、戏曲进校园、镜头下的菜乡等系列活动,收集优秀作品1000余件,真正实现了一个展览带动一个艺术门类的倍增效应。
将文化融入乡村日常,为乡风文明注入丰沛养分。春节前夕,寿光书画爱好者成为文化使者,送出超2万副春联、5000余幅书画作品,墨香红笺传递新春文化温度;元宵节“蔬乡灯彩”灯会,百余组蔬菜、农谚主题彩灯点亮街巷,游客穿梭其间,恍若漫步蔬乡文化时光回廊;端午节“齐民宴”美食展,借美食解码《齐民要术》饮食智慧,使民众品味传统,在舌尖上体悟历史传承……参与送春联活动的寿光市书法家协会会长魏泮玮感慨道:“借传统民俗活动播撒文化种子,民众热情参与,见证寿光对文化传承的向心力。”
寿光以弘扬宣传本土文化为目的,把三圣文化、菜盐文化作为创作重点,通过举办《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青岛文学》改稿会、“全国散文名家看寿光”等高规格文学活动持续激活基层创作活力。寿光作协、美协等深挖蔬菜、农耕等内涵,佳作频出:荣获“泰山文艺奖”一等奖的《菜农的凌晨》,借细腻笔触定格菜农辛勤,绘就产业人文画像;儿童文学《天水谣》以诗意文字为寿光儿童文学添彩;52集动画片《农圣贾思勰》拿下山东省第十三届文艺精品工程奖并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全国共20部),借动画语言让农圣文化走入大众视野……它们以本土文化为灵魂,构筑辨识度高的蔬乡文化IP矩阵,实现了艺术价值与产业价值共赢。
寿光注重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编排的现代京剧《春来边区》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山东省舞台艺术优秀剧目、菜农之家艺术团入选省优秀文艺团队,让曲艺发展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注重传统艺术与群众普及的结合,开展“戏曲进校园”“京剧票友大赛”活动,新成立少儿曲艺团8个;以专业带动、群众共创,提升“百姓大舞台”活动品质,真正实现了“百姓演、演百姓”的生动局面。
从戏剧票友的艺术盛宴,到动画片的全球传播;从湿地音乐节的青春律动,到文学作品的别出心裁,寿光用文化之笔,在产业图谱上描绘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经济与文化共荣”的壮美画卷。
文化要扎根群众、扎根本土,既要“上接天线”引高端,又要“下接地气”聚民心。寿光的文化品牌源于产业支撑、文化扎根、全民参与。下步,随着“蔬乡文脉·互鉴共赏”文化艺术交流系列活动的开展,寿光将持续雕琢特色文化标识,壮大文化凝聚力,续写“中国蔬菜之乡”文化与经济交织发展的华彩篇章,不断迭代创新实践,为文化强国县域力量的壮大,贡献更多鲜活的寿光经验。
(作者:曹忠志 郑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