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有几种境界?古代“茶仙”告诉你
创始人
2025-08-27 18:06:00
0

古代陆羽被尊为“茶圣”,那么,你知道古代“茶仙”是谁吗?

卢仝(tóng),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卢纶之孙,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他早年隐居少室山茶仙泉,后迁居洛阳。据说其博览经史,工诗精文,性格高古,不愿仕进。因他好茶成癖,被尊为“茶仙”。

图 | 明·丁云鹏《玉川煮茶图轴》|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描绘卢仝烹茶的绘画图式,即“卢仝烹茶图”至少有十余幅,横跨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

在明代的这幅画中,卢仝身着便服,头戴襆巾,手持羽扇,单腿盘坐于芭蕉前的青石上,背后怪石嶙峋,修竹碧绿,两名仆人在旁侍候。这位“茶仙”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火上的茶炉,似乎全世界最重要的便是眼前的这一炉茶,他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画得细致入微。

背景的花、竹、芭蕉笔笔刻画工整,闲和严静的幽雅气氛直扑人面。人物神情生动、衣纹飘洒不群,树石生机勃勃,笔法如行云流水,超然出众。

图 | 明·丁云鹏《玉川煮茶图轴》(局部)

图 | 元·钱选(传)《卢仝烹茶图》|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画面设色明艳,笔画精细。画中依然是经典的“烹茶”图式,一共三人,正面的白衣文士便是卢仝,旁边一位侍从正煽火烹茶,另一位则端正站立。

画中以朱泥宜兴茶壶煮茶,是明代中期以后的叶茶泡法。炉上置单柄壶,旁置一双层朱泥提梁壶,细节考究。卢仝身旁摆放着三足朱泥茶壶、白瓷茶瓯、朱漆茶托、书画册等,反映出文人相聚,品茗论书的隐逸生活。

图 | 元·钱选(传)《卢仝烹茶图》(局部)

图 | 宋·刘松年《卢仝烹茶图》|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在这幅画中,山石瘦削,有松槐生石罅,下覆茅屋。卢仝赤着脚,拥书端坐。侍从们在准备茶具及烹茶需用的泉水。画后幅有唐寅的题跋:“右玉川子烹茶图,乃宋刘松年作。玉川子豪宕放逸,傲睨一世,甘心数间之破屋,而独变怪鬼神于诗。观其《茶歌》一章,其平生宿抱忧世超物之志,洞然于几语之间,读之者可想见其人矣。松年复绘为图,其亦景行高风,而将以自企也。夫玉川子之向,洛阳人不知也,独昌黎知之。去昌黎数百年,知之者复寒矣。而松年温之,亦不可不为之遭也。予观是图于石湖卢臬副第,喜其败炉故鼎、添火候鸣之状宛然在目,非松年其能握笔乎书此以俟具法眼者。唐寅。

卢仝著有与“茶圣”陆羽《茶经》齐名的《茶谱》《七碗茶诗》,其中《七碗茶诗》就是唐寅提到的“茶歌”:

“一碗喉吻润”——解渴生津,茶的基本功用。

“二碗破孤闷”——驱散孤独苦闷,情绪得到抚慰。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激发文思,灵感涌动。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身体通透,浊气随汗排出。

“五碗肌骨清”——神清气爽,身心俱净。

“六碗通仙灵”——近乎禅悦,与天地精神往来。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物我两忘,似欲乘风归去,仿若羽化登仙。

从“一碗”到“七碗”,表达出卢仝对茶的审美和看法,对茶之爱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卢仝《七碗茶诗》)

茶烟袅袅,笔墨千年。卢仝的“七碗茶”早已超越解渴之饮,成为文人精神的隐喻。画中茶烟依旧,诗中意气长存。

来源:“央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杀人嫌犯取保后失踪,法院宣布... 今年6月10日,华商报大风新闻报道了“杀人嫌犯受审时因精神分裂取保,二次批捕前突失踪,法院宣布其‘死...
原创 刘... 点赞加关注,游戏不迷路~ 大家好,我是游戏晓弟。 刘备浪漫序章免费获取活动已经开启!不知道...
原创 杨... 熟知历史朋友都知道,在解放战争时期,一个兵团除了拥有番号以外,大家还会习惯性地叫上别的称呼。比如,解...
原创 江... 朱元璋是史上一位非常特别的皇帝,他既不是什么名人的后人,也不是出身达官显贵的家庭,但却一手打下了大明...
原创 权... 权臣问相士:我是不是皇帝命?相士:你不是,你身后那个傻子才是 在古代,皇帝是一个高危的职业,可是人人...
原创 烹...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每个时期的饮食特点以及不断进步和发展的饮食文化,极具研究价值。人类作...
原创 杨... 在三国之后,还有一段极为相似的历史时期,这就是北齐、北周、南陈三足鼎立。众所周知,三国之中的曹魏消灭...
原创 溥... 导语:溥仪从小身体就被宫女玩坏,清朝末代皇帝的童年经历了什么? 满清的灭亡让封建统治彻底的从中国消失...
原创 清... 长白山在中朝边境地区,是东北最高的山,高度达到了2691米。不过,它最高峰并不在中国,而是在隔壁的朝...
原创 打... 东周末期之后我国就进入了长达五六百年的战乱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秦二世胡亥三年的残暴统治,项...